職場勵志經典文章欣賞

  很多公司企業的管理層都會經常找一些職場勵志經典文章來激勵員工,那麼職場勵志經典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8種心態埋沒你的才能

  1、過於專注細節。

  有人做事希望面面俱到,卻花了80%的時間在做20%的細節工作。應放棄完美主義念頭,允許在小問題上有失誤。先完成重要任務,再做日常雜務。

  2、將問題歸咎於他人。

  把問題歸於外因,會失去改變現狀的努力。即使有能力,不行動也是徒勞。抱怨是在吸收不幸。正確做法是反問自己:我能為自己做什麼?

  3、沉湎於過去。

  以過去為標尺,逃避當下的困難,會摧毀行動力。此時需要面對眼前的困難,趕緊著手做點什麼,而不是躲在舊時光裡。

  4、事必躬親。

  根源在於你“自戀”地認為自己做得最好,懷疑別人的能力。給別人一些犯錯的機會吧!每個人都是從稚嫩到成熟,從無知變老道。與同事有磨合,團隊配合才會逐漸好起來,你也可以做更重要的事。

  5、否定自己。

  這讓我們把精力放在“努力做好與自我懷疑”的內在消耗中。其實,多進行新的嘗試,失誤的經驗可能增多,但是成功的經驗也會增加。只有失敗多了,才知道成功路上應該規避什麼。只有小的成績多了,才能真正信任自己。

  6、計較得失。

  誰都希望自己能收穫更多,但太在意眼前的結果,會使目光短淺,失掉更好的機會。請將注意力放在未來更大的目標,比如剛畢業的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的付出和收穫很可能是不對等的,但千萬別消極怠工。你眼下的努力是在積累,耕耘時不適合談收穫,收穫在未來。

  7、壓抑負面感受。

  迴避面對自己的不良情緒、壓力等,假裝它們不存在。根源在於以為忽略,惡劣的感受就會消失。事實上,忽略也是一種壓抑,僅僅是讓負面感受流落到潛意識層面,實際上沒被處理。我們需要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別人明白。

  8、不願與人合作。

  如果你才幹過人,那麼更應當學會與人溝通、合作,這樣才能使你的個人意志得到更好地實現。

  :影響職場升遷的小動作

  Celin在最近的一次崗位競聘中失敗了。她偷偷打探訊息,據說是在領導討論會上有人指出“Celin心態不夠成熟穩定,不具備必要的‘管理者形象’,難以擔當更大責任”。

  “怎麼就看出我心態不行了?怎麼就擔當不了責任了?”Celin滿腹委屈地嘀咕著,右手揪著左手食指,拼命扭來扭去,扭夠了又換中指,鞋跟也在地板上叩個不停。我對她微笑,說別糾結了,去倒杯水喝吧。她站起來,一路小跑去了茶水間,又端著杯子一路小跑回來。

  “你跑什麼?”

  “快點回來接著談啊。”

  “在辦公室也跑?”

  “忙的時候當然。”

  “那平時都忙嗎?”

  “哎呀當然啦,不忙業績從哪兒來啊!”

  Celin的音調變得有點急促。

  “那你的競爭對手呢?”

  “她?哼,一天到晚那麼閒,根本看不到她幹什麼。讓這種人上位……”

  “但業績不是差不多嗎?”

  ……

  瞧,問題就在這兒。Celin或許刻意、或許下意識地把“跑”這類行為和“忙”畫上了等號,殊不知,在領導或其他人看來,Celin的風風火火,恰是能力不夠的表現——眼下這些事兒就夠她忙了,再多肯定不行。

  “還有,”示意Celin看向自己仍在扭絞的手指,“你真的不夠‘成熟穩定’,瞧瞧你這些‘洩密’的小動作。”

  對,小動作最能流露內心端倪。她焦慮、她煩躁、她做事不經思考、她缺乏耐受性……這些當然不是一個“管理者”的形象,在競爭中減分也不足為奇。

  Celin立即停下動作,雙手平放桌上:“那,我該怎麼‘成熟穩定’,建立‘管理者形象’呢?”

  首先,認識並提高自己的承受力,儘量消化任務與問題,而不是攤在自己與眾人面前。做到幾分,即是幾分,不要迷戀浮誇的形式感,除了在關鍵時刻“必要而巧妙”的表現。

  其次,進行“節奏訓練”。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獨坐或站立,深呼吸幾次,直到感覺自己平心靜氣。這時,體會自己的呼吸,記住這個平靜的節奏。每當又要陷入忙亂時,先停下來,去尋找你的平靜節奏,讓它帶著你恢復冷靜與淡定。

  再者,強化自己的控制能力。寧可矯枉過正,保持一段“呆若木雞”的狀態,也要剔除那些“洩密”的小動作。當然,多餘的表情也包括在內。國人向來推崇“喜怒不形於色”的智慧,我們未必要城府深如斯,但在工作中確實不應隨意表露情緒,尤其是過分的焦慮,或沮喪、怨恨等負面情緒,那會給團隊帶來困擾的。

  “但,真的很忙怎麼辦?或者很緊張?”Celin邊思索邊問。

  工作中適度緊張是必要的,這種緊張與我們說的“平和從容”並不矛盾。反映在形象姿態中,你可以“快步走”,安靜、平穩、迅速地走,同樣安靜、平穩、迅速地應對職場種種。如果能做到,更大的責任就會自然而然地落到你的肩上。

  “但不能急,你需要時間。”我對Celin說。她點頭,露出如釋重負的微笑,起身告別。這時,我與她異口同聲地說了一句:“不能跑。”

  :把每一個機會都當成救命草

  不少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希望對方有相關工作經驗,這無疑能為企業省了不少事。但對於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身處弱勢的他們,如何在求職及已經獲得的工作中殺出一條血路,是每個剛畢業的學生必須直面的事情。

  剛剛踏上社會的學生,無疑是弱勢一族。不過,他們可不一定這麼認為。他們很難安於一份在自己眼中無足輕重的工作,馬不停蹄換工作的人不在少數,有時產生懷才不遇的感慨也很常見。

  他們經常抱怨不停,“我們那個老闆太摳門了,只給我們開這麼點兒工資。”“經理乾的活也不比我多多少啊,可他的薪水比我高出一大塊,他拿得多,就該幹得多嘛。”“我只拿這點錢,憑什麼去做那麼多工作,我乾的活對得起這些錢就行了。”

  也許是初出江湖,機會在他們面前總會顯得無足輕重。很多人,不屑於做具體的事,不屑於小事和細節,在他們眼中,總盲目相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以為自己可以幹一番大事,對於工作中的小事常表現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事做好,做到位就很不簡單了。

  這都是過於浮躁的心態惹的禍。浮躁情緒是工作的大敵,它會讓人變得焦慮不安、急功近利,以致失去自我。

  一旦失去準確定位,自己就會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未來產生迷惘,辨不清前進方向。其實,現實中,不僅僅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此,隨著生存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也變得急於求成、盲目忙碌、缺乏信仰。

  當他們因浮躁而不能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並失去工作後,也許他們接下來將要面對的便是努力找工作的局面。他們在日復一日的抱怨中,徒隨歲長,而技能沒有絲毫長進。看看自己周圍那些只知抱怨而不努力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得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不努力工作的人,總是排在被解僱者名單的最前面。

  把工作看作救命稻草的觀點,在剛剛畢業的學生眼中似乎顯得有些危言聳聽。不過,很多人在經歷了一番挫折後,漸漸對這句話有了切身體會。很遺憾,大多數人總是在遭受“晴天霹靂”之後才會醒悟。為何等到屋頂塌下來的時候,才去思索為什麼倒黴的事總髮生在自己身上。

  其實,你身上也具有從平凡的工作中脫穎而出的潛質,只是機會在你手中的時候,你沒有懂得珍惜。當機會從你身邊劃過的次數越來越少時,你開始變得務實了。上天先用溫和的報警來提醒你,但你對它置之不理,之後,他生氣了,讓你重重吃了一錘。所以,不要到沒有退路時才下定決心在下一份工作中踏實、努力。

  越早醒悟,越能使自己在小機會中獲得不凡的發展。很少有人能一步到位,從弱小直接走向成功的。工作中所謂的小事其實也不能算小,因為很多大事的失敗多是由小事導致的。所以,不要因事小而不為,工作中無小事。

  對那些從農村走向城市,和城市中沒有錢勢支援的大學生來說,往往能更好地把握每一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在他們眼中,每一個機會就像救命稻草一樣,一旦得到就會緊緊抓住。即使工作很累,他們也會滿懷感激,任勞任怨;即使職位低微、雜事繁多,他們總能心態積極,認真把每件事做到位,做到出色。

  對那些把每個機會都當成救命草的人,絕不會把差不多的結果交到上司手中。他們凡事都希望能做到盡善盡美,工作中,他們對自己要求嚴格,做事情認真負責。什麼人是老闆眼中的優秀員工?非他們莫屬。

  盡善盡美是一種工作態度,沒有誰一開始就能將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把每一個機會當成救命稻草不是說出來的,我們必須拿出讓人信服的行動才能真正抓住這棵稻草。完成這樣的事情,不僅需要我們有決心,更需要我們放下架子,不嫌髒、不怕累,把工作中的每件事情做好。

  工作中,很多人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它們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一個不願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想比別人更優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我們要認清自己手中的“救命稻草”究竟是什麼!

  是堅持,只有堅持做小事,才能夠有所積累,也才有可能收穫結果。很多時候,我們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但是有些人輸了,有些人贏了。很多輸的人後來回憶說,主要原因是自己放棄了一些看起來並沒有價值的事情。

  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來說,張揚個性不是我們最需要的,儘管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為了更緊地抓住自己的救命稻草,我們需要學會順服。

  在這樣一個張揚個性的時代,順服恰恰是和諧相處的基礎,是弱者獲得個人突破的最好武器。儘管我們做的每一件小事好像是一棵救命稻草,但到最後,我們會發現自己抱住的已經是參天大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