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勵志哲理故事
有很多關於名人成長的經典勵志哲理故事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2元錢的飛奔
去年年底,香港,有一個人在酒店與大海一同失眠了。他站在窗前,讓來自維多利亞海灣的海風平息他內心的洶湧澎湃。第二天,他創辦了16年的譚木匠公司,就要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了。從窗前轉身回來,他坐下,開啟一個普通的木盒子,在燈下靜靜凝視著。
這個人,就是來自三峽的譚傳華,他憑著一把小梳子,成為享譽中國的梳子大王。
那天晚上,他獨自凝視的盒子裡面,到底裝著什麼東西呢?盒子裡面,是張2元人民幣。其實,已經有10多年了,譚傳華一直默默堅持著這樣一個在外人看起來奇怪的舉動,那就是常常到公司陳列室,開啟這個盒子,一個人獨自凝視著這張2元鈔票。
這張2元的鈔票,訴說著一箇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成長故事。
1993年春天,流浪了大半個中國的譚傳華回到家鄉,創辦了一家自己的企業——用深山木材生產梳子。4月的街頭,春意盪漾,譚傳華懷著興奮的心情和公司員工把生產出的第一批木梳投放到市場上去公開吆喝叫賣。可是,一天下來,譚傳華和員工們嗓子喊啞了,腰站得痠痛了,眼睛望穿了,卻只賣出了一把最小的梳子,成交價格是2元錢。那是由一個揹著揹簍的鄉下婦女買下的,她怯生生地問:“你們生產的這個梳子,好用嗎?”譚傳華使勁點頭說:“大姐,你放心用,絕對好用。”然後,他感激地望著這位鄉下女子離開的背影。
那天從街上回來,譚傳華和整個公司的人,都有一種想哭的感覺。他默默收起那張2元錢的鈔票,把它藏在一個黃楊木的盒子裡。隨後,譚傳華召集員工們開了一個會,他大聲對跟隨自己創業的員工們說:“兄弟姐妹們,別怕,跟著我譚傳華幹下去,我們就從2元錢開始起步吧,畢竟,我們實現了零的突破,從2元開始,到200萬、2000萬……”
勵精圖治,好木沉香。當年7月,譚傳華公司生產的梳子,在一個新產品博覽會上贏來了9600元的銷售收入,到年底,這個數字迅速躥到了65萬元。到2009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實現了2個億。譚傳華在中國各地的專賣店遍地開花,達到了800多家。他還把專賣店開到了香港和新加坡。
有人問譚傳華,到底是什麼精神動力,支撐著他把一家作坊式的小企業做到了今天這麼大。譚傳華淡然一笑說,是那木盒子裡的2元錢。他說,當他的事業陷入絕境或者幹得風生水起時,他都要開啟那個盒子,默默看一看那張2元的鈔票。
就是這張2元的鈔票,曾經讓譚傳華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1995年6月,公司生產的一把梳子被顧客投訴,因為質量出現了一點小問題。譚傳華檢視後,迅速收回發放到銷售商手裡和存放在車間裡的15萬把梳子。在公司大門前的壩子裡,他來到堆放成小山的15萬把梳子前,親自點火,將之全部付之一炬。熊熊火光中,公司員工們淚光盈盈,那可是他們的心血啊。等全部梳子燃燒成灰燼後,譚傳華才掏出那個木盒子。拿出那張2元鈔票動情地對員工們說:“你們還記得嗎,這是我們賣出第一把梳子的2元錢!今天,我們燒掉這15萬把梳子,因為它們是次品,是不合格的產品,我們要的,是像你們每個人一樣,是我們企業的精品!”
譚傳華說,當他的事業達到一個頂峰時,各種榮譽也鋪天蓋地蜂擁而來,但總有一個天籟之聲在內心響起,時時提醒他,請隨時做好準備,從2元錢開始起步。
2元錢的盒子,成了譚傳華終身感恩的“月光寶盒”。2元錢的飛奔,就是譚傳華,一箇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成長之路;2元錢的飛奔,讓一個企業紮根最初的泥土,成長為參天大樹。
:一塊補丁的力量
又是一年秋風起。
老樹的葉子,隨著蕭瑟秋風,像是斷了翅的蝴蝶,墜落了一地。老卡洛斯深深吸了一口氣:“又得去借錢過日子了。”他轉頭看在樹下玩耍的兒子卡洛斯·特維斯,眉頭鎖得更緊了。
20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阿根廷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老卡洛斯家的生活便是在這場經濟風暴中變得窘困不堪的。打零工的老卡洛斯因為經常找不到工作,家裡總是沒有食物。無奈之下,他只得到處去求人,到處去借錢,以此來養活他的老婆,還有他6歲的兒子卡洛斯·特維斯。
在小卡洛斯·特維斯幼小的心靈裡,記得最多的便是“卑微”這兩個字。他清楚地記得,父親借錢時的情形,母親哭泣的眼睛。他發誓,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回報自己的父母。
但,現實的殘酷,不是靠他心裡的誓願便能改變的。12歲的時候,他身上的衣著還是一如幼時——破舊不堪,汙穢無比。因為衣服上打的補丁實在太多,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補丁小子”。在人們的嘲笑聲中,卡洛斯·特維斯每天的生活都在悶悶不樂中度過。
那天,卡洛斯·特維斯看到操場上有人在踢足球,內心不禁被打動,他衝上球場便將球搶到了面前,表示要和他們一起玩足球。可是,沒過多長時間,熱愛足球的卡洛斯·特維斯就無心踢球了。
卡洛斯·特維斯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南郊的聖意西德羅區,被人習慣稱為“FuerteApache”。這個名稱來自美式英語,用來表示那裡是黑人族居、社會治安極亂的地方。在卡洛斯·特維斯踢球的過程中,夥伴們以這個理由來侮辱他,以他身上髒亂的衣服來嘲笑他。甚至,就連看臺上的小觀眾也大聲喊他“補丁小子”。
傷心的卡洛斯·特維斯回到家裡,父母的安慰也沒能止住他眼裡簌簌而落的淚水。他伏在母親的懷中說:“我再也不和他們一起玩球了。”
從此,屋後的一塊平地上,多了一個落寞的身影——那是卡洛斯·特維斯一個人在繼續著他的足球夢想。但卡洛斯·特維斯不知道,他一個人的足球夢想只是在空洞地繼續著,球技卻永遠無法有所長進。
那是一個黃昏的午後,卡洛斯·特維斯的“球場”上來了一個老人,他叫卡爾特。卡爾特問卡洛斯·特維斯為什麼一個人練球。本來,卡洛斯·特維斯不想回答,因為他不想將自己的心事吐露出來。可是,多日的委屈讓他實在憋不住了,在淚水中,他將滿腹的委屈都倒了出來。
卡爾特老人憐愛地摸了摸卡洛斯·特維斯的頭,問他:“你的出生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聖意西德羅,你現在有辦法改變嗎?”卡洛斯·特維斯想了想,搖了搖頭。
“那你現在身上的衣服,你覺得能改變嗎?”卡爾特看著他身上的襤褸衣衫,繼續問。
卡洛斯·特維斯想到自己貧寒的家境,又搖了搖頭。
“既然無法改變,那為什麼不去面對現實?”卡爾特一臉慈愛,“其實,你身上也有新的東西。”
“新的東西?”卡洛斯·特維斯感到好笑,自己的身上居然還會有新的東西?
卡爾特的手指指向卡洛斯·特維斯身上的一塊補丁,說:“這不是一塊新的補丁嗎?”
卡洛斯·特維斯瞧了瞧,確實沒錯,這是母親昨天晚上剛打的補丁。可是,這補丁能算得上是新的東西嗎?
卡爾特看著他狐疑的臉蛋,說:“最起碼,你身上每天都有塊新的補丁出現。再小,也是新的東西。再小,也代表著希望。你的衣服,補丁越多,希望就越多。孩子,記著,你的衣服就是你的生活,你的未來……”卡爾特頓了頓,拉著卡洛斯·特維斯的手繼續講,“補丁越多,希望越多。”
年少的卡洛斯·特維斯的心靈被震動了。他沒想到,自己身上的補丁在別人的眼中,居然也是希望的所在。“最起碼,這塊補丁是新的。”卡爾特的話,久久迴盪在他的耳邊。
翌日早上,他便重返了真正的球場,在夥伴們的嘲笑聲中,繼續著他的足球之旅。時日一久,人們看到了一個一心練球而兩耳不聞別人冷言熱語的少年,在用汗水澆灌自己的夢想,便再也不去嘲笑他了。
他的球技,在一日復一日的練習下,在“最起碼,這塊補丁是新的”的激勵下,與日漸長。
2001年,卡洛斯·特維斯首次代表青年隊參賽,勇奪“頭號種子”的美名。在2003年南美解放杯足球大賽中,他以出色的球技贏得了全場關注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猶如神助,以精湛的球技幫助阿根廷隊贏得了金牌。在巴西科林西安,身為隊長的他率隊奪取了2005年的聯賽冠軍,53場進31球的效率令人咋舌。在此期間,他先後贏得了“歐洲足球先生”和“美洲足球先生”的稱號,在各國國家隊射手榜上,他名列第二。他以撞不倒的平衡能力、出眾的爆發力、靈活的變線和超人的球感,令對手聞風色變,膽戰心驚。
因為他那矮壯的身材,卻有著出色的速度和平衡性,令人驚歎的突破能力,人們給了他一個永久性的桂冠——馬拉多納重生。
卡洛斯·特維斯,這個被譽為“賽場雄獅”和“重生的馬拉多納”的足球超級明星,在成功的背後,光環的下面,他永遠記得那句話——最起碼,今天身上還有塊新的補丁!因為,那是逆境中能迎風飛翔的箴言,是黑暗裡能刺破天宇的光亮,是陰霾裡能撥雲見日的最強風。
:張之洞
李鴻章和張之洞都是晚清名臣,但兩人關係並不是很融洽,原因大概是李鴻章為人老成穩重,資格又老,而張之洞為清流派領袖,經常發些不著邊際的議論,由此兩人政見常有牴牾之處。
庚子年間***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後,年邁的李鴻章奉命談判和約,抱病與侵略者周旋。由於洋人們要求的和約條件極為苛刻,張之洞也經常在地方上發些言論,無外乎多爭權利,不可隨意讓步云云。李鴻章張之洞的來電後對人說:“香濤做官數十年,猶是書生之見也。”張之洞,字香濤,這句話是諷刺張之洞不識時務,只知道在後方發些無用之議論。
後來這句話傳到張之洞的耳裡,張之洞大怒,反脣相譏道:“少荃議和兩三次,乃以前輩自居乎?”這句話和前一句,正好是無縫之聯,一時引為笑談。張之洞的話,意在諷刺李鴻章在中法戰爭、中日戰爭等數次談判中的失敗。這事在《南亭筆記》與《同光風雲錄》中都有記載,兩人用語入木三分,很是傳神。
張之洞好開玩笑,有一次還把玩笑開到了和尚的頭上。據《綺情樓雜記》記載,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的時候,當時幕府中有很多名士,如樑鼎芬、易順鼎、繆小山等人,這些人跟隨張之洞,也都在南京定居。
一日,張之洞忽發雅興,想去鎮江焦山一遊,樑鼎芬、易順鼎等人也趁著這個機會一同公款出遊。當他們乘坐輪船抵達鎮江時,天色已晚。張之洞覺得有點累了,便令暫停在焦山下休息,明日上山。
這些人當中,唯有樑鼎芬是故地重遊,因為他當年奏參李鴻章被革職後,曾在此地海西庵讀書,所以繆小山、易順鼎等人就慫恿樑鼎芬先帶他們到海西庵看奇石,樑鼎芬也欣然答應了。
不料到了海西庵後,卻發現方丈已經換了人。不過,小沙彌還認得樑大人,於是還是按老規矩給樑鼎芬等用蓋碗泡茶敬獻。新方丈不認識樑鼎芬,不知道他們是貴客,便瞪了小沙彌一眼,讓他用普通粗茶待客,弄得樑鼎芬等人很沒面子,怏怏而歸。
這些人回去後,張之洞見他們一個個面露不悅之色,問明緣故後,笑道:“這些和尚也真勢利,明日你們再隨我去吧。”
第二日,張之洞帶著眾人登山,來到了海西庵。方丈聽說兩江總督來了,慌忙帶著和尚們到庵外跪迎。眾人進去後,方丈端著蓋碗茶出來,站在旁邊侍立。張之洞問方丈:“你們庵中待客,有幾等茶啊?”方丈說:“兩等,蓋碗茶敬貴人,其他的就是粗茶了。”張之洞指著樑鼎芬等人說:“這些人也是貴人嗎?”方丈說:“隨中堂來,當然是貴人。”張之洞笑道:“那也是今天才‘貴’的吧?你昨天好像是用粗茶接待的?”方丈聽了這話,面紅耳赤,叩頭不已。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的和尚,自認為是出家人,但大部分是半路出家,這些人既不讀詩書,也不研究佛家經典,因而十僧九俗,和尋常老百姓的勢利幾無差別,不過各有千秋罷了。
《清代名人軼事》裡記載了張之洞的一件趣事。說是光緒某年,張之洞去北京辦事,忙完公務後,他去琉璃廠閒逛,看見一古董店,裝潢雅緻,頗為可觀,於是信步走了進去。進去後,張之洞發現庭中有一巨甕,形制奇詭,古色斑斕,用旁邊的玻璃大鏡屏一照,光怪陸離,絢爛奪目。
張之洞對這甕很感興趣,便低頭仔細察看,他發現甕的四周都是篆籀文,大概是年代久遠的緣故,文字模糊難辨,有如蚯蚓亂爬。張之洞以為這是古物,很是喜愛,便問老闆這甕多少錢。老闆說,這是原來某個大官家的故物,只是放在這裡作為擺設,並不出售。
張之洞悵然而歸。過了幾天,他又帶著幾個也喜歡古玩的幕僚再去觀看,這些人也說這應該是古物,張之洞聽了更想把這甕買下。老闆見他心誠,便答應去甕的主人家商量一下,看人家願不願意出售。
沒過幾天,老闆和甕主家的管事過來,說這甕值三千兩銀子。張之洞聽後面有難色,問他們家的主人是誰,是否可以商量一下,但人家不肯告訴他。經過討價還價後,最後以兩千兩銀子成交。張之洞隨後便高高興興地把這甕運到湖北,命人將甕上的古文字拓印數百張,分贈給自己的幕僚研究。張之洞還把甕放在庭中,往裡注水並養了好幾尾金魚,供平時觀賞。有一晚下大雨,張之洞起來後去看金魚,發現甕上的篆籀文居然斑駁脫落,幾乎化為烏有。張之洞大驚,一摸這甕,發現外面竟然是厚紙薄蠟包裹而成,經水一泡,豈不發脹剝落?張之洞大呼上當。
張之洞對公事極為認真。碰到要寫重要的奏章的時候,往往都是自己動手,有時候為了趕稿,甚至閉門謝客,終夜不睡,數易其稿。有時候,公文或者書信發出去幾百裡了,還派人去追回來修改。《清稗類鈔》裡說,張之洞做兩廣總督的時候,幕僚楊某給他做撫院的文案,工作頗為辛苦。有一次,張之洞處理完公事後回到署中,發現公文稿中錯了一字,便讓人拿回去讓楊某改正。不巧這時楊某已經走了,他的同事便給他代改了一下,讓人送回去。張之洞見後,發現字跡不對,便問怎麼回事,辦事的人說是某某代楊某改的。張之洞很不高興,讓人把楊某與代改的人一起叫來。
兩人到後,張之洞斥責道:“稿有誤字而不知,荒唐;令改而他出,尤其荒唐。”隨後,張之洞又罵代改的人說:“你膽敢代人改字,更是糊塗,趕緊把字給塗了。”說完,張之洞又掉頭對楊某說:“這個字是你寫錯的,必須要由你來改不可。”這兩人沒辦法,只好一個人塗了,另一個人再改了,這才被放出來。
張之洞雖然受的是傳統教育,但人還算聰明,對於西學的東西,看一遍就能看出點門道,不像某些官員不懂裝懂。有一次,張之洞去洋務局視察,某總辦官員對洋務一竅不通,陪同的時候,張之洞問他鑄一門大炮需要用鐵多少磅,某官員故作自信地說:“回大人,大炮用鐵五六十磅,小炮用鐵二三十磅就夠了。”張之洞大笑道:“這點鐵,疑夠造一個鍋子、一個湯罐罷了!”該官員大窘,第二天便被撤了職。
張之洞對待屬下認真苛刻,但在生活上卻不拘小節。《石遺室文集》裡說張之洞喜歡晚上辦公,經常在半夜把人叫進去,弄到兩三點鐘才睡覺。張之洞一般也睡不了多久,往往清早又爬起來批閱文書,或者接見客人,中午吃飯後又睡覺,睡到晚上十一二點,又起來辦事。跟著他的幕僚,都得適應他這種把一天分成兩天過的生活和工作習慣。
《南亭筆記》裡也說,張之洞有時候一天都不吃飯,一晚都不睡覺,但依舊神采奕奕,也是奇人。有時候張之洞在簽押房裡辦公或看書,累了就和衣睡覺,有時候眼睛還半睜半閉的,弄得那些親隨一個個屏息環立,又不敢貿然離開,只好輪流休息。
有一次,張之洞到學堂去視察,他外面穿著馬褂長袍,裡面卻忘了穿襯衣褲。到了學堂後,張之洞站在滴水簷下給學生們訓話,正滔滔不絕之時,突然一陣大風起,將張之洞的長袍吹開,露出裡面的銀紅縐褲,還有藍緞繡花褲帶及香囊等物,張之洞急掩不及,被大夥看見,鬨笑不已——這算是張之洞的走光事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