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的手抄報材料

  同學們在準備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的手抄報時,總會需要用到一些名人成長勵志故事來作為手抄報材料,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吃在少年時

  作者:莫言

  有人硬說我對軍隊沒有感情,這是讓我不能接受的。掛在嘴上的感情多半虛假,藏在心裡的才有質量。我當兵之後才真正填飽了肚子,有了一些人的尊嚴,就衝著這一點,也不敢對軍隊沒有感情。

  當兵臨走前,村裡的幾個復員兵來給我傳授他們在部隊積累的寶貴經驗。他們說:“如果吃麵條,第一碗撈半碗,連吹帶攪和,涼得快,吃得也快。吃完這半碗,再去狠狠地盛來冒尖的一碗,慢慢地吃。如果第一碗就盛得很滿,等你吃完再去撈時,鍋裡就只剩下湯水了。如果碰上吃米飯,萬萬不可咀嚼,只要一咀嚼,南方兵就發笑。”我到了部隊,才發現那些復員兵純粹是在胡說八道。新兵連生活差一些,後來分到新單位,簡直就是上了天堂。我們單位,只有十幾個人,卻種了五十多畝地,每年種兩季莊稼,一季小麥,一季玉米。小麥磨成精粉***我們只***粉***,玉米用來餵豬。你就想想我們單位的生活吧。戰友的父親來部隊裡吃了幾天,感嘆不已,道:“什麼是共產主義?這就是了。”

  我從新兵連下到新單位,第一頓吃了8個饅頭,自覺不好意思,更怕給領導留下不良印象,影響了進步,才意猶未盡地住了嘴。就這樣也把炊事班班長嚇了一跳,跑去向管理員彙報情況,說:“管理員,大事不好了!”管理員說:“有什麼大事不好了,難道是鬼子又進了村子嗎?”炊事班班長說:“鬼子倒是沒有進村,但是來了幾個新兵,個個都是飯桶,吃得最少的那個,一頓飯還吃了8個饅頭。”管理員說:“我就怕他們不能吃,能吃的兵必能幹,不能吃的也不能幹,我們的糧食大大的有。明天就給我殺豬,給這幾個小子油油腸子。”第二天,單位果然宰了一頭大肥豬,肉被切成拳頭大的塊兒,紅燒了半鍋。饅頭是新蒸的,白得像雪花膏似的;豬肉燉得稀爛,***就會融化。啥叫幸福?啥叫感激涕零?啥叫欣喜若狂?這就是了。這頓飯吃罷,我們幾個新兵,走起路來都有些搖搖晃晃,吃豬肉吃醉了。我個人的感覺是肚腹沉重,宛若懷了一窩豬崽。這一頓飯真正叫過癮,二十年來第一次,就此逝世也不冤枉。但後遺症很嚴重,我整夜在球場上溜達,一股股的葷油像小蛇一樣,沿著喉嚨往上爬,嗓子眼兒像被小刀子割著似的。第二天還是大白饅頭紅燒肉,我們開始羞羞答答,挑揀瘦肉吃,吃起來也有些文質彬彬了。管理員罵道:“原以為來了幾條梁山好漢,卻原來也是些[屍][從]包軟蛋。”

  又過了幾十年,當成了所謂的“作家”之後,在一些宴席上,我又吃到了螞蚱、蟋蟀、豆蟲等昆蟲,還吃到了當年吃壞了胃口的野草、野菜,滿桌的雞鴨魚肉反而無人問津。村裡的首富,竟是一個養蟲專業戶。我想,怪不得哲人們說兩極相通,原來餓極了和飽極了都要吃草木蟲魚,就像北極和南極都是冰天雪地一樣。

  :溫暖來自路上

  作者:周洋

  他,有著主持人、演員、歌手的多重身份。而且他從一個打工仔熬到一個風光無限的主持人,經歷了太多鮮為人知的辛酸。

  有一年冬天,他在外打工——在大大小小的酒吧唱歌賺錢,臨近春節,他準備回家過年了。北方,寒氣襲人,他在火車站排了一晚上的隊,買了一張回上海的站票。

  火車站裡,人山人海,歸心似箭的人們行色匆匆。他扛了一卷行李隨著向前湧動的人群不由自主地挪動著腳步。過了檢票口,如同撲食的狼群一樣,人們一齊擁向了火車的車門。他抱著行李踉踉蹌蹌地擠到門口,好不容易爬上了火車。

  車廂里人滿為患,水池上,廁所裡都是人,惡濁的空氣令人作嘔。開啟窗戶透一透氣吧,凌厲的寒風撲向汗津津的臉龐,刀劃一樣尖尖地疼。他在過道旁找了一塊一尺見方的空地把行李放下,然後坐在行李上不由得打起了盹。

  在火車“吭哧吭哧”的車輪聲中,夜色漸漸深了。他似睡非睡地將就著,突然感到雙腳冰涼,兩條褲管被風吹得鼓鼓的。迷迷糊糊中,他想起了自己的行李捲。為什麼不把雙腳伸進行李中呢?想到這裡,他用腳挑開一個口子,伸了進去。果然很暖和,像兒時在冬夜鑽進父親的被窩裡一樣。

  就這樣,他隨著火車搖搖晃晃地在周圍此起彼伏的打鼾聲中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火車加速時車廂猛地一晃,他差點從行李上栽倒。突然間,他感覺到自己的雙腳好像在一團肉裡,暖暖的,柔柔的。他清醒過來,定睛看時才知道,自己的雙腳竟然伸在了一位老大爺的脊背上。定是他把老大爺的領口當做了口袋,把腳伸了進去。晚上,老大爺始終保持著一個姿勢,用身體溫暖著他的雙腳。那該多涼啊!他的心猛然一揪,眼圈一下子就溼潤了。老大爺看見他醒來了,看著他內疚的表情,慈祥地笑了,說:“娃兒,醒了?到哪裡啊?”於是,他和老大爺像親人似的聊了起來,下車後他才想起竟忘了向老大爺說一聲“謝謝”。

  時至今日,他在節目裡講起這件事時,眼圈還是紅紅的。他說他感謝那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在那個嚴冬裡,溫暖了他的腳,也溫暖了他的心,更溫暖了他的人生。他就是戴軍。

  雪中送炭是一種高尚,捨己為人就是一種偉大。肯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一個不相干的人,又該是一種怎樣的擔當呢?記住這個故事,記住那一方暖人的脊背。

  :粉霸一路成長

  作者:張國

  張天一,90後青年作家,北京伏牛堂餐飲文化有限公司CEO。

  過去半年多以來,張天一突然成了風雲人物。

  2014年4月4日,他與3個合夥人湊了15萬元,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一層開了第一家“伏牛堂”常德米粉店。他的自述《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賣米粉》流傳開來,使他成為熱門人物。

  開米粉店這件事,對24歲的張天一來說原本是難以想象的。從6歲讀小學起,直到他取得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學位和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評價他的標準都很簡單:考試與得分。在他大二那年,有位同學輟學創業,毫無創業意識的他還感到不可思議。

  張天一讀完了本科又讀碩士,卻始終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他當然有很多選擇,做律師或公務員都是家人期待的。後來,他決定與其跟大家一樣在“好路”上堵車,不如自己去繞繞彎路,慢慢地走。

  張天一選擇了賣米粉。牛肉粉是他在家鄉常德從小吃到大的早餐。他回鄉拜師學藝,“吃遍了每一家米粉店”,直到找到滿意的配方。對於他的決定,做醫生的父親起初不知情,母親知道,但也沒有明確反對。

  在碩士畢業典禮前一天,張天一計算過,開業前84天,他們賣出了14362碗牛肉粉。半年後,他的米粉店即將擴至5家,員工增至30多人,全部是90後,超過一半是大學生。他接受了幾輪投資,投資人中包括他當年並不知曉的徐小平。

  幾輪融資後,伏牛堂的估值已有數千萬。張天一仍在尋找新的投資人。他說,現在找的投資人,不一定是給出估值最高的,“而是找合作伙伴”。

  2014年11月底,張天一參加了首屆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他對評委說,世界最偉大的公司中,可口可樂是賣飲料的,麥當勞是賣漢堡的。在自己的PPT裡,他把伏牛堂的名字和麥當勞、肯德基放在一起,他要做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社群餐飲”先行者。半年之前,他的思路還沒有這麼清晰——當時他只是因為愛吃米粉而要開店。

  現在,米粉對他來說已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他公開了一向被餐飲業視為機密的配方。他並不認為網際網路餐飲業一定要“好吃”,“一個菜的要素是好吃,而對餐飲業來說,口味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要素”。

  他形容自己面前有一棵樹,米粉是樹根,顧客資料是樹幹。他們開發了自己的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並且採用了指紋支付,針對吃米粉的顧客進行資料分析。與傳統連鎖餐廳不同的是,銷售不是他的目的而是手段,連線這些顧客、成為某一類消費人群的***,才是他的興趣所在。

  通過問卷調查和消費統計,他發現,顧客近一半是湖南人,70%以上是女性,85後佔了81%。他創立了“霸蠻社”,這是一個湖南人社群的名字。他覺得自己在做“湖南駐京辦”的事情,對準的是那些在京的三四十萬湖南人。

  參加創業大賽,他覺得拿獎很開心,但更開心的是見到很多年齡差不多的創業者,瞭解他們挺有意思的想法。在這些聊天中,他覺得蘊藏著化學反應的可能。

  他出名後,有段時間生意太火,米粉不得不每日限量供應,他認為那是“不正常的好”。在一段時間之後,他的生活回到了正常軌道。他單店的營業額每天在7000~10000元之間,生意屬於“正常的好”。

  賣米粉改變的不僅是他的銀行存款。在過了一段為顧客準備米粉的生活之後,他對煎餅果子大媽、水果大叔、保安小哥、清潔阿姨、傳單小妹等的辛苦都感同身受,“逐漸悟到了尊重與理解的可貴”。

  他開始不拒聽每一個打到手機上的推銷電話,接收每一張路邊傳單,外出就餐時自己擦桌子收碗,清潔自己用過的公共衛生間。“因為我發現,對這個世界而言,需要的並不是顛覆與改變,而是尊重與理解。”他說,帶著創業的想法來賣米粉,整天琢磨著改變傳統行業,是一種最大的淺薄與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