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經典激勵故事

  成功是路標,召喚我邁步向前;成功是號角,鼓舞我永不停步;成功是彩虹,風雨後才會出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篇1:成功無常規

  一位做建材生意的小夥子到廠家進貨。驗貨時,小夥子看見車間一個角落裡堆著許多破損的地板磚,就問:“它們怎麼堆在這裡呀?”銷售科長說:“這些地板磚是在生產或搬運過程中不小心被弄壞了邊邊角角的,因此成了廢品,還沒清理掉。”

  小夥子撿起一塊地板磚,發現這些地板磚花紋精美,色澤亮麗,質地也很好,不由得感嘆:“就這麼扔了,怪可惜的。”忽然,一個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裡:現在住房裝修離不開地板磚。目前,市場上的地板磚都是常規品種,而新房裝修時要用到一些其他規格的地板磚,在市場上很難買到,只能在現場進行切割。這樣不僅麻煩,還造成了一定的浪費。要是把這些破損的地板磚加工成特殊規格,一定可以變廢為寶。

  於是,小夥子對銷售科長說:“我想把這些破損的地板磚低價購買回去,你看怎麼樣?”銷售科長一聽,哈哈大笑:“你是我們的老客戶,這些地板磚,你要就送給你了,還談什麼錢不錢的。況且,我們正打算花錢僱人將它們弄走,剛好省去了我們許多的麻煩。”

  小夥子把這些破損的地板磚拉回了家,又買了幾臺切割機,按照裝修的要求,自己設計成十幾種不同規格,對破損地板磚進行不同形式的切割,然後,配合普通規格的地板磚一起出售,讓顧客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挑選。顧客聽到訊息後,紛紛前來購買,有的顧客還跟小夥子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小夥子的地板磚門市部很快就門庭若市了。

  初試成功後,小夥子通過合同,回收了多家地板磚生產廠的“廢品”,加工出售這種“特殊規格”的地板磚。由於他摸準了地板市場的空白,敢於突破常規,從而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很快便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老闆。

  篇2:有一種財富叫移形換位

  一對家住衢州山區的小夫婦來到上海打工,一年下來一共只存了萬把塊錢。兩人覺得這樣打工也不是個出路,於是商量著是不是也做點什麼生意,但問題是兩人沒什麼本錢,該做什麼生意呢?

  一天,夫婦倆在街上邊走邊聊天,他們的家鄉話先後引起了十幾個不相識的老鄉的搭話。一般人可能對此的反應就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但是一心想著創業的這對小夫婦卻由此而意識到了一點:在上海的衢州人很多!

  衢州人的口味比較獨特,做菜用的原材料也比較特殊,而且衢州人鄉土觀念非常重,雖然上海也有一些衢州口味的飯館,但對於大部分老鄉來說是不可能天天下館子吃飯的,更何況為了適應本地顧客,那些飯館裡的菜品其實早就已經脫離了正宗的衢州口味了。

  這對小夫婦這樣一商量,心想何不開一家經營衢州土特產的商店,把家鄉的特產運到這裡來賣?

  兩人一調查,發現除了在一些大小超市少量來自家鄉衢州的零星雜貨外,大街小巷沒有一家專門經營衢州土特產的商店。於是兩人立刻傾其所有,又回到家鄉說服親友,湊到8萬元在上海閔行區開設了一家“衢州鄉味”的土特產商店。為了塑造莊重的形象,他們把商店裝修得非常古樸,而且還特意請了衢州當地的一位書畫名人題寫了招牌,因為含有替本土爭光的意義,那位書畫名人竟然分文未收。

  一切準備妥當後,這對小夫婦便開始在家鄉收購各種鄉土特產,鄉鄰們都懷疑地說:“人家是大城市,我們這些農村貨拿到那裡去賣會有人要嗎?”

  為了增濃衢州的鄉土味,小夫婦還特地從家鄉帶了幾位年輕的老鄉去做營業員,一片鄉音中,不僅吸引了大批衢州老鄉,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打響了衢州品牌,吸引了大批樂於嚐鮮的上海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家鄉家家戶戶都有、非常廉價的土特產,一到了上海這座大城市,身價立刻提高了幾倍甚至是十幾倍。在商店開張後的頭一個月,夫婦倆就獲利1萬多元!對於一些飯館來說,這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原料採購處,紛紛有酒店餐館上門來與他們的土特產商店建立合作關係。

  經過兩年的打拼,這對小夫婦的“衢州鄉味”已經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目前,嚐到甜頭的夫婦倆正信心十足地籌備著在上海的另幾個區分別開設分店,與此同時,他們正在調查同樣佈滿衢州人的南京、蘇州等地,若不出意外,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這些地方也能看見獨特的“衢州鄉味”。

  讓商品移形換位,一來可解鄉土之思,二來可以打響鄉土品牌,利潤也就應運而生。更主要的是,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東北的白菜一運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裡,尊為‘膠菜’了!”移形換位,使商品的本身價值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這對小夫婦的成功,正是因為巧妙地抓住了這幾點。

  篇3:機會是獵人後面的那隻犬

  天天早上送女兒上學,所以早餐就在學校大門口的一家餐館解決。餐廳裡擺了五張桌子,凳子若干。孩子們吃飯時,書包沒地方放,就只有放在身邊的凳子上。這就是說,高峰時,有一半的凳子被書包占著,所以後來的孩子只好選擇離開。

  每個光臨的小學生的每次消費對餐館老闆來說都是一個賺錢的機會,可是,因為沒有考慮到孩子們因想舒服地吃飯而衍生出來的願望,即有一個合適的地方放書包,他的生意利潤幾乎降低了一半。其實,只要在角落添置一個放書包的物件,或者在牆上安裝一些掛鉤,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沒有充分看透機會潛在的再生功能,是這個餐館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的根源。

  與此例相反的是,我一直光顧的那家理髮店一年四季都會把備用的洗髮水放在一個爐子上的熱水中保溫,這樣可以讓顧客避免抹洗髮水時的冰涼感。堅持滿足顧客理髮這一目的之外的附加意願,這個理髮店因而有著一個龐大的固定顧客群體。並且因為接受過服務的顧客的介紹,新顧客也不斷加入。很顯然,如果沒有這個微不足道的做法,許多顧客便不會成為回頭客,新顧客也不會滾雪球般壯大。如此,很多的機會就只是一次性的,無法帶來更多的機會。

  我想說的是,直觀的機會背後,還有隱藏著的機會。

  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個富翁酷愛打獵。這天,狩獵完畢,一身狩獵行頭的富翁帶著獵犬到山腳下一家餐館去用餐。富翁先推門進了餐館。服務生滿臉微笑地邊打招呼邊關門,結果,一下子撞疼了富翁那隻正進門的獵犬。聽到愛犬的叫聲,富翁滿臉不悅地出了餐廳,隨後帶著獵犬來到另一家餐館。富翁離開後,前一家餐館老闆向後一家餐館打聽,不由追悔莫及,萬分痛恨自己的服務生。原來,富翁向來出手闊綽,他本人的消費是普通人的五倍,而他從來不虧待自己的愛犬,那隻獵犬的消費又是他本人的兩倍。只看到獵人是機會,卻沒有預見他身後還有一條也是機會的獵犬,餐館的那個老闆和他的服務生想必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訓。

  可惜的是,現實生活中,類似這個服務生的人比比皆是。

  同樣可惜的是,這類人並不僅僅是存在於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