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名人創業故事

  能不能創業成功跟學位沒關係,但跟好不好學肯定有關係。好學才能有成長的空間。看看那些名人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不懼艱辛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撿牙膏皮成億萬富翁 擁有飛機20架 破產入獄後再創業

  從一無所有到腰纏萬貫,再從高空跌落而後觸底反彈。任何一段都能寫一部電視劇,蘭世立會悠悠地告訴你,THIS IS MY LIFE!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撿牙膏皮起家成為小康大學生

  沒錯,這開掛的人就是蘭世立,出生農村的他1987年考上了武漢大學,據說大學報到時,身上只有七塊錢,勉強交了學費後,生活費就沒了著落。

  都說這飽的神經連線著懶神經,意思就是吃飽了就不想動腦子了唄。這人肚子都吃不飽的時候,大腦就開始飛速運轉,怎麼才能給自己整點飯吃,賺點生活費。其實在當時來講,蘭世立還是很有經濟頭腦的,腦子聰明,而且能觀察入微。小到這牙膏皮都入了他的眼。學校的洗漱間裡,很多同學們用完丟掉的牙膏皮,他記得當時廢品收購站的價格是,鋁製一兩分錢收購,學校食堂裡賣的饅頭是一分錢一個,這牙膏皮在他眼裡分分鐘就變成了熱氣騰騰的白饅頭,瞬間讓蘭世立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吃飽起碼不成問題了。

  就這樣,蘭世立在學校裡到處蒐集牙膏皮,男生寢室收集完了,還想要更多,那就去女生寢室收集。趁著宿管阿姨不注意,就偷偷溜進女寢,別人溜進女寢室看女朋友,蘭世立可真是幹正事兒啊,所以說,誰成功,誰平凡,真不是天生就決定的,而是一點點地拉開了距離。但男生出現在女寢,完全不合理啊,被女孩兒發現後,一度被認為是小偷,誤會解釋清楚後,蘭世立得到了更多的理解。蘭世立和其他同學一樣在讀書,但他撿牙膏皮也越來越多,除了自己學校,還到其他學校,慢慢地不僅改善了自己生活,也讓他有了自己賺錢,創業的想法。

  白手起家創業成為億萬富翁

  在我們看來, 蘭世立這麼有經濟頭腦的大學生創業應該會很順利,但其實,任何人創業都不會一帆風順,所謂成功的人,也只是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辛苦,經歷了更多的困難,才最終做出一番事業來,畢竟,牙膏皮都能撿,其他的還會更難面對嗎?

  蘭世立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公司,生意越做越好,此後的幾年他增加了很多創業專案,比如代理、酒店、房地產、旅遊等行業,15年內收到20億財富積累。

  1995年,他開始涉足旅遊行業,到2005年,經過十年的壯大,他的東星國際旅行社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旅行社。國內國際旅遊蓬勃發展,當時的旅行社包飛機出遊成了熱門。

  2005年6月20日,蘭世立籌建了東星航空公司,註冊資金8000萬元。成立不久,他就放出訊息,要購買20架飛機。在這兒看起來,真的是財富積聚的太快,讓蘭世立也有點飄飄然了。對民航一無所知的他,不僅轟動了整個中國航空界,連世界航空界也轟動了。後來一算,20架飛機就要100多億,太誇張了。但蘭世立並不是那種誇下海口,就放在一邊不去理會的人,他在一年之後真的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從法國接走了四架飛機。

  談判神話將蘭世立推上風口浪尖

  買飛機需要錢,並且是一大筆錢,蘭世立找銀行擔保,這種錢銀行是斷然不會放出來的,但蘭世立還是想挑戰一把,於是就有了和世界航空公司的巨頭--美國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公司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那場“神談判”。

  這場著名的談判前前後後經歷了兩個多月,最重要的一次談判,創造了連續27個小時不下談判場的記錄。這場談判持續了兩個月的時間,2006年5月9日,他與美國通用電氣航空服務公司以及歐洲空客分別簽訂了一份租賃購買意向協議,準備分五年從兩家公司租賃10架和購買10架空中客車飛機,總價值估算為120億人民幣。

  最終,2007年8月14日,法國時間下午兩點,歐洲空中客車公司的副總裁博龍正在把鑰匙交給了蘭世立,蘭世立這個名字和他的中國東星航空公司名噪一時。

  高空下落跌到谷底

  做生意就是這樣,不可能始終順風順水,從2008年開始,東星航空資金鍊緊張的問題就被媒體所關注。2009年3月14日,應武漢市人民政府請求,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決定,自15日0時起,暫停東星航空公司航線航班經營許可。3月15日蘭世立在珠海機場試圖出境時被警方控制,隨後被帶回武漢小範圍監視居住,其所涉案件由武漢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處辦理。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於3月30日立案受理了通用電氣商業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申請東星航空有限公司破產一案,人民法院裁定東星航空破產。

  在法院作出清算裁定後,先是油料公司、多家機場公司等向武漢中院提出對東星航空進行重整的申請。但民航有明文規定,現行法律是不允許機場、航油公司參股航空公司的。

  2009年6月22日,東星國旅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引進上海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進行重整。

  2009年8月26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東星航空有限公司破產。

  東星航空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蘭世立,因犯逃避追繳欠稅罪,2010年4月9日,被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鋃鐺入獄卻不改創業初心

  蘭世立在被拘押期間,並沒有閒著,在那個時候,他也思考了很多的問題,並且寫了兩部文稿,一部《東星18年》,一部是自己的監禁生涯。東星航空被宣告破產後,蘭世立所建立的東星集團已然如風中殘燭,就只有東星旅遊還在堅持經營,但蘭世立並沒有放棄自己,他心中依然堅信自己可以東山再起。依靠東星旅遊的經營而去慢慢開啟局面。作為公司核心人物的蘭世立沒有放棄,他的部下們,有許多也依然在堅守,因為他們相信蘭世立的能力,願意和蘭世立一起去奮鬥。這樣看來,作為領導,蘭世立絕對是有著相當的領袖氣質和凝聚力的。

  “蘭世立一直認為自己是冤枉的,自入獄後,他開始啟動系列的自救行動。”一長期關注東星集團人士介紹, 2011年3月,服刑期間的蘭世立,傳出了一份《遺書》,遺書內容以太太、女兒、東星同仁和其母校武漢大學為物件,為自己喊冤,成功地引起了外界廣泛的關注。蘭世立還讓外國國籍的侄女蘭劍敏作為庭外代言人,聘請律師、聯絡媒體,同時在各種相關場合奔走、活動,通過民航界首度“民告官”的形象,在司法界叫冤,並利用輿論壓力,陳述案情。所以,那段時間,蘭世立雖然人在牢裡,但他的訊息卻一直沒有間斷,監獄裡的人也能把自己經營成這樣,心思確實不是一般的縝密。

  出獄後依然能鹹魚翻身離不開朋友的鼎力支援

  就這樣,出獄的日子到了,蘭世立自己說,從監獄出來以後,他什麼都沒有,但監獄都熬出來了,真沒有什麼事情能難倒蘭世立了。

  蘭世立花了幾個月時間,拜訪了很多朋友,如王石、任志強、戴志康、陳東昇、雷軍等等。去聆聽朋友們的建議。也獲得了朋友們真金白銀支援,後來,蘭世立花了幾個月時間整合航空、旅遊等相關資源。建立旅遊全產業鏈,從機票、酒店、餐飲、購物、都親力親為自己去談判,然後利用規模優勢,充分的去發掘行業內的利潤點,使產品價格低於對手,而對於出境旅遊最大的花費專案,航空和酒店,蘭世立選擇的是從“庫存資源”入手。

  事實上就是將酒店和航空公司那些賣不出去的產品集中採購下來,以月甚至是年為單位,實行長期批量採購,實現了以市價1/10的價位拿到房源的不可思議之舉。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巨大的客流作為支撐。通過整合資源,蘭世立把旅遊產品真正做到品質優良价格親民。

  經過這番努力,他的公司已擁有上百億資產,1700多名員工。

  蘭世立2015年11月7日在微博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從事旅遊業,將大有作為。

  出身貧寒卻又極具智慧,白手起家創下一片天空,鋃鐺入獄卻又備受關注,出獄後很快身價上億。他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像是電視劇的情節,帶給人們一個又一個的驚歎,這經歷,簡直了!

  二:

  微信自媒體+米線=月入5萬塊

  當別人還在思索微信自媒體如何盈利時,1992年出生的劉大白已經憑藉自媒體實現月入兩萬元以上。而當微信自媒體人開始思考如何轉型時,劉大白已轉戰傳統餐飲業,她的米線店才試運營三個月,每月個人的純收入已經超過兩萬元。從月入3000元的上班族到月入5萬元,劉大白只用了兩年時間。這個90後的小姑娘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激發了她身上所有能量。

  創業前曾失業在家近一年

  2013年7月,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的劉大白,同其他畢業生一樣,按照自己的專業,投簡歷、找工作。最後,她在徐州一家商貿公司應聘為出納。但性格大大咧咧的她很快發現,這份精細的工作並不適合她。她發現,自己在學校學的東西,與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差別很大。自己雖然是新人,但公司並不是培訓機構,沒有時間讓自己適應。總是出錯,老是挨訓。”劉大白說,有次她寫錯一個小數點,公司要多交1萬多元的稅,老闆大為惱火,狠狠罵了她一頓。也是那次,劉大白開始反思,自己雖然像父母期待的一樣,成為一個白領,每月有3000多元穩定收入,但自己並不開心,也不喜歡這份工作,為何還要繼續在這裡呢?大半年後,劉大白從公司辭職。

  “為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創業。”但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劉大白說,她有近一年的時間窩在家裡,不知道幹什麼。她每日在網上收集創業資訊,觀察周圍朋友在做什麼。在那段思索的日子裡,劉大白說,她也一度迷茫,甚至想再找份工作。但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工作,實在太難。“既然找工作難,為何不自己做呢?”劉大白說,自己喜歡吃喝玩樂,平時經常看這方面資訊。和朋友聚餐,就喜歡看別人的推薦後再去。而她發現,很多做吃喝玩樂方面的自媒體公眾號,已經有不少成功者。劉大白和一位在網際網路工作的朋友請教後,兩人一拍即合,在微信註冊了自媒體公眾號。

  創業經營自媒體,一年之後月入兩萬元

  剛起步時,需要做大量活動吸引粉絲訂閱,但這也要投入大量資金。劉大白拿出自己僅有的兩萬元積蓄,不斷組織活動,以朋友帶朋友的方式,積累了一些訂閱使用者。但兩萬元錢很快用光,劉大白的父母對微信自媒體並不看好。劉大白說,為了讓父母支援自己,她甚至採用“威脅”的方法如果父母不支援她創業,她就賴在家裡啃老。

  昨日下午,記者見到穿著藍色呢子外套、畫著淡妝的劉大白在收銀臺前微笑著,非常從容地接待往來顧客。當與記者說起創業之初與父母的僵持時,她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她說,那時候她不斷與父母溝通,將別人成功案例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父母最終同意支援她。

  談到創業之初的艱辛,這個1992年出生的女孩,又是滿腹感慨。去年夏天,劉大白的微信***還只有兩萬多粉絲。為了擴大自己影響力,劉大白和朋友頂著烈日,每日扛著印有他們微信二維碼的展板到市中心擺攤。他們給逛街的年輕人介紹自己的平臺,告訴對方,關注他們平臺就可以領取飲料、娃娃等小禮品。一日,劉大白熱情地為一名男孩介紹自己的平臺。但男孩直接說:“你這個平臺對我來說沒有用,我關注領東西了,馬上就會取消。”劉大白說,男孩很是瞧不上她的辛苦和努力,她感覺很受打擊。因為她發現,男孩的話有一部分說對了。比如一天有150人通過領禮品關注了他們公眾號,但很快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取消。

  劉大白信心產生了動搖,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兩天沒出來。她說,那兩天她想了很多。最終她成功戰勝了質疑。劉大白想到,自己為何要因別人的否定,就否定了自己的所有努力;自己已經投入這麼多,還有父母的支援,真的要因別人一句話放棄嗎。劉大白想起那段日子,白天組織活動,晚上編輯要推送的文字、視訊到深夜,有時候累得臉都沒洗就睡著了。

  劉大白認為,自己的路是行得通的,只是還沒到收穫的時間。想通後,她和朋友舉辦了幾次大型活動。兩三月後,訂閱使用者突破5萬人。她的微信***開始有商業廣告進入。然後,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僱傭了三個業務員拉廣告。目前,劉大白的微信自媒體,已經帶給她每月兩萬以上的純收入。

  自媒體+米線=品牌夢想

  移動網際網路,激發了劉大白的能量。她說,她也把這份事業想得更加長遠了。“自媒體發展也受制於人,我想在事業上有自己的品牌。”劉大白想到利用自媒體,轉戰傳統行業,創立自己的品牌。在做自媒體時,劉大白髮現,徐州的男女老少都好“喝”那一碗米線。徐州人更是對米線湯裡的肉醬情有獨鍾。她發現,某一品牌的連鎖米線店,在徐州市區,就有90多家。很多小巷子裡,更是遍佈各種米線店。

  機緣巧合的是,自己一位朋友有調製米線配方,而朋友家做的滷雞爪、雞翅、豬蹄、牛肉更是美味,還有徐州人愛吃的把子肉。但這位朋友本身月收入1萬元,對餐飲業並不感興趣。

  在劉大白創業的“鼓動”下,這位朋友願意拿出祕方與劉大白合夥。經過選址、裝修,挑選食材進貨渠道,三個月前,劉大白的米線店終於試營業了。

  自媒體遇上米線,會產生什麼化學反應呢?劉大白通過自媒體平臺,宣傳促銷、組織試吃等活動,吸引了第一批食客。“宣傳只能吸引一次,好口碑才是我們的目的。”劉大白說,很多來店吃過的朋友,主動傳送她家米線圖片到朋友圈,推薦給朋友。她也被眾多吃貨賜予“米線西施”的稱號。

  昨天,這個身材高挑、長相秀氣,面板白皙、長髮披肩的美女老闆,親自下廚調製了一碗把子肉米線。對於如何辨別米線的品質,這個90後女孩說得頭頭是道。但說再多,不如親自嘗一口。一口肉湯下去,雞湯的鮮香立刻充盈齒間。祕製的把子肉,不僅嚼勁十足,更是濃香四溢,讓人回味無窮。

  祕製的美味、乾淨的環境、健康的食材,劉大白說,這些都是她做餐飲最基本的堅持。她說,相信藉助自媒體的傳播威力,她的米線店會越做越大。她說,這個二層的米線店,是她朝著品牌連鎖夢想的第一步。經過三個月,劉大白的米線店每天的銷售量都在幾百碗以上,她個人每月也純收入兩萬元以上。

  劉大白認為,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連線的基點,年輕人,只要找對方向,堅持下去,一定也會成就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