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勵志經典小故事

  相信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年輕人都會經常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認真拼不過迷戀

  一個被視為不會念書的小孩,為什麼能夠變成英國一流大學的教授?

  我小時候聽過一句話,“認真是拼不過迷戀的。”意思是說,做一件事能否成功,“喜歡”和“熱情”是遠比“認真”“努力”更重要許多的。

  舉例來說:假如有同樣兩個運動員,一位是和邁克爾·喬丹同樣身高198cm,在體力、彈性、反應力種種條件上都一樣的球員,另一位和馬拉多納一樣身高165cm,其他條件也都一樣。

  如果有兩項運動—就說是籃球和足球好了,沒有其他特殊理由,他們對兩種球類的興趣也差不多的話,依照不同條件,我們應該鼓勵198cm那位去參加籃球隊,165cm那位去參加足球隊。但我們現在教育的主流邏輯並不是這樣的,它的思維是:哪樣運動熱門,就統統讓他們去參加哪樣運動。

  就說統統參加籃球隊好了,198cm那位由於先天條件,當然很容易就比165cm那位有比較好的表現,也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因此進入一種“熱情”“喜歡”的正向迴圈。

  165cm那位的努力結果當然不如198cm那位,但教練卻告訴他:“你不夠努力,你不夠用功,你不夠認真。”

  165cm那位更認真、更努力的結果,雖然有進步,但得到的往往是更大的挫折。搞得這個本來可以在足球場上成為明星的運動員,卻在籃球場上失意、挫折、自我懷疑……

  我有一個朋友,因為數理不好,只能念錄取分數不高的專科學校,被家長認為是不會念書的小孩。後來父母親把他送到美國社群大學去念書,到了美國之後,他發現在美國的教育制度下,考試分數並不是唯一的評估。他充分發揮了自己過去受教育時被認為“不務正業”的搞社團的本事,組織同學、分配工作、討論議題……

  他特殊的組織、分析能力以及領袖魅力到了不同的環境很快就突顯出來。他在大三時轉到斯坦福大學,繼續完成了大學以及碩士、博士學位。目前他在英國的一所一流大學擔任教授。

  一個被視為不會念書的小孩,為什麼能夠變成英國一流大學的教授?重點不在這個小孩聰明不聰明、認真不認真、努力不努力,重點是他如何以及在什麼樣的評估標準之下,發展出他自己的生命。

  那些做起來特別容易做好、容易有成就感,並且讓我們迷戀的能力和特質就是每一個人的天賦。我們每個人都必須給自己的天賦一個機會,然後想辦法發展那個能力。讓它成為我們生命發展的方向。

  :他不僅是英語哥更是勵志哥

  近日,“鄭州一環衛工‘麻溜兒’背英語”震撼了不少朋友圈 ,原來,這位環衛工是頂替受傷的母親工作幾日,記者到二七路太康路口附近尋找微博中的主人公,一名環衛工認出了微博照片中的小夥。她告訴記者,小夥名叫李磊,是某商場的電力維護人員,替母親掃地的間隙,的確在學習英語。

  隨後,記者與李磊取得了聯絡。對於近日網友見其“麻溜兒”地背英語,併發布到網上一事,李磊表示並不知情。

  李磊說,他並不是環衛工,而是一名電工。他在這裡做環衛工作是暫時頂替母親的。為了給清掃工作增添樂趣,休息間隙,李磊也會給自己找活幹——背英語。有在外資企業工作的經歷,他已將學習英語當成了一種習慣。他利用手機APP,每天都在學習。

  【緣由】母親遭遇橫禍,他來頂替母親工作

  李磊告訴記者,2016年3月份,他母親凌晨4點打掃路面衛生時,一輛電動車飛速駛來將他母親撞倒。

  “當時聽母親的工友說,由於劇烈疼痛,母親一度昏厥。我看到病床上的母親,心痛不已。交警做了事故責任認定,肇事男子喝酒騎車,應該負全責。”李磊說,3個多月來,母親的治療費用已花了6萬多元,但肇事男子僅付了600元。

  目前,李磊與父母租住在公司附近的一處地下室,爺倆邊為母親籌集後續手術費用,邊替母親工作。李磊的妻子因有孕在身回了周口老家。

  “做環衛工,天亮得早就要早去,天黑就回來。檢查的時候,要求全員在崗,不去就扣錢。”李磊說,他夜間做電力維護,白天與父親搭班替母親做環衛工作。白天與黑夜交替工作雖然累,但他依然堅持。

  【談生活】生活中有現實, 也要有夢想

  “生活與夢想如同兩條腿,一條腿是在現實中行走,另一條腿是用夢想做支撐,這樣人才能前進嘛。”李磊說。

  上學時,李磊學的是機電一體化,畢業後,他在蘇州外企的一段工作經歷,讓他明白掌握一門外語很重要。

  由於工作中需要與外國工程師交流,他便開始自學英語。

  “工人既懂技術又懂英語的不多,不管將來從事什麼,英語都不能丟,技術是本事,外語是一雙翅膀,對於我的專業而言,將來還要學德語。”李磊說。

  對於目前的生活狀況,他用一句很喜歡的話來總結:“Everything Comes Full Circle。”他將這句話翻譯為:每一件事情只要堅持下去,就可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李磊說,人處在不同的時候對這句話會有不同的理解。

  :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把刀

  少年時就愛上書法的他,因為家貧,沒有閒錢買墨水和紙張。母親便找來一支別人廢棄的毛筆,用小桶盛了淘米水,讓他在家裡的水泥地上練字。

  有了寫“水字”打下的書法基礎,他的作業字跡俊秀、結構灑脫,看著讓人心情舒暢,是老師最喜歡批改的那一類。

  上了高中,他從《書法》雜誌上初次認識並瞭解了篆刻藝術,那些刀法穩健含蓄、方圓互用的印章讓他對篆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餘時間,他便找來削鉛筆的刀片,在磚頭和瓦片上刻了起來。

  刀片很薄,一使勁,便折斷了,家裡好幾把削鉛筆的小刀都被他在磚頭上刻字弄斷了,怕媽媽訓他,他只好撒謊說刀子丟了。

  媽媽很快便發現了他的祕密,不僅沒責怪他,還省下錢,給他買回了一把專門學篆刻的刀。他學篆刻的勁頭更高了。

  他找來一些漢印的篆刻作品,比著葫蘆畫起瓢。因為手法生疏,缺乏老師指導,指頭被鋒利的篆刀割破是常有的事。看著他手上深深淺淺的傷痕,媽媽心疼了。他卻笑著說,這點兒傷算什麼?

  高中畢業,他沒考上大學。本想復讀再考一次,可是想到家裡拮据的經濟、還有正上中學的弟妹,他咬咬牙,把復讀的願望嚥了下去。

  他到一家工廠找了份鉗工的工作,開始跟鉗子、鋸、銼刀打交道。勞累的工作沒有消融他的夢想,業餘時間,他仍然喜歡搞事業——篆刻。但是工資除去生活費,大半用來給弟妹交學費了,市場那些昂貴的白鋼篆刻刀,一直是他想要而不捨得買的奢侈品。

  一個偶然機會,他將師傅幹活報廢下來的一把銼刀磨成了篆刀,想看看能不能代替白金刀提高篆刻作品的精細度。沒想到,這個小改革令他的篆刻作品質量猛升——筆畫彎轉更顯自然,印面也更顯得渾厚端莊。從此,用廢銼刀改制的篆刻刀,成了他的“獨家兵器”。

  一把把廢銼刀經過他精心改造,比價格昂貴的白鋼刀還好使。意外的發現,令他興奮不已,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轉機。

  公司重視企業文化,經常組織職工文體活動,在舉辦的幾次職工篆刻比賽當中,他都名列榜首。那些綻放在方寸間的造型藝術,或厚重肅穆、或圓潤古樸,很見功力,很快,他成了公司小有名氣的篆刻家,並漸漸走進了市篆刻協會會員的行列。

  單位領導惜才,調他到政工科做宣傳幹事。工作性質和環境的改變,讓他在篆刻藝術上有了更多提升和發揮才能的餘地。但是,與身邊那些高文憑的科班同仁相比,他明顯底氣不足:自己沒後臺、沒文憑,在這個位置能坐多久?

  一想到這裡,焦慮便如潮水,從心底湧出。他拿起篆刀,悶悶不樂地刻著宣傳標語。

  突然,一個想法,如閃電,傳過他的大腦:手裡這把篆刀原來只是一把報廢了的銼刀,價格遠不如專業的白鋼刀。但是,經過他用心的磨削改造,效能已超過了白鋼刀。他為什麼就不能把自己磨礪得比科班的宣傳人員更有價值呢?

  他開始找來專業的新聞寫作書籍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寫通訊、訊息的能力。業餘時間,他繼續在篆刻上發展,並試著摸索一條將愛好與宣傳工作結合起來的路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後,頻頻在內刊發表新聞稿的他,走進了公司優秀通訊員的行列。公司安全月宣傳,他精心篆刻出“安全是福”;單位抓廉政教育,他又及時刻製出“鏡鑑”;春節,他樂呵呵地篆刻出“百佛祈福”;五一,他又滿懷激情地篆刻出“勞動光榮”……一枚枚印章,都是縮龍成寸的精品,疏密有致,顧盼有情,飽含了他對企業深深的祝福。

  在宣傳工作上的出色業績,讓他這個沒有文憑的“土八路”有了立足於科班宣傳幹事間的自信。他的職場路,因了他的努力,越走越寬。

  業餘時間,他廣結善緣,積極參加省市級各類篆刻藝術比賽,作品被報紙專版刊登,姓名入編《中國現代書畫篆刻界名人錄》。之後,他加入了省篆刻協會,被業內人士推選為某書畫院祕書長,他的篆刻作品被很多人高價收藏。一時間,出身卑微的他擁了眾多粉絲的欣賞。

  有人向他請教成功的祕訣,他笑著拿起那把篆刀:篆刻作品的成功與刀具的貴賤無關,關鍵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把刀。做人,也當如此,要想成功,只需認準方向,並努力將自己磨礪得比他人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