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類高階職稱論文

  工程是將自然科學的理論應用到具體工農業生產部門中形成的各學科的總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們喜歡。

  篇一

  培養通訊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研究與實踐

  摘要:按照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本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在本科教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本文分析了企業需求旺盛、畢業生供給旺盛,卻出現企業招聘難、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結合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實際需求,介紹瞭如何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形成專業特色,研究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探索更有效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構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等內容,以期培養更多優秀的工程技術人才。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創新能力;社會需求;培養方案

  作者簡介:張永梅***1967-***,女,山西太原人,北方工業大學資訊工程學院,教授;馬禮***1968-***,男,山西朔州人,北方工業大學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北京 100144***

  基金專案:本文系北方工業大學2011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研究專案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1***27-0005-02

  20世紀末,多媒體的廣泛推廣、網際網路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通訊工程專業的發展。21世紀初,寬頻技術、光通訊也已經嶄露頭角。通訊工程專業所研究的內容涵蓋了當今最流行、發展最迅猛的領域。通訊技術的發展速度快,對人才的需求量相當大,堪稱“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專業。由於通訊產業在全球的高速及持續發展,該專業在國外也是最熱門的專業之一。這些特點決定了通訊工程專業必須加強基礎課程教學,加強專業基礎實踐技能訓練,加強專業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

  我國有工科類在校學生700萬人,數量居世界首位。但工程人才質量的國際排名連續多年處於落後水平。一方面是我國一直沒有建立註冊工程師資格認證制度,也未參加國際通行的工程師認證體系。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國內工程教育多年存在的“學術化”取向,使工科學生在讀期間以上理論課為主,缺少工程實踐。工科院校培養的是科學家,卻不是工程設計人才。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從培養我校通訊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角度,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注重交叉學科特色,形成專業特色;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內容,構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探索更有效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提出一系列具體的措施,以期做好我校通訊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為我校其他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提供一種可以借鑑的模式。

  一、研究與實踐內容

  通過改革和建設,研究並開發一套能適合於通訊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具體內容包括以下5個方面。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通訊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人才培養的要求,制定本科培養標準。通訊工程是典型的產業需求牽動技術研發,進而驅動教育發展的產業。通訊工程相關企業非常注重學生能否掌握新技術,由於人才培養模式滯後於產業發展,導致了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普遍缺乏實踐動手能力,難以有效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這樣就造成畢業生和企業都陷入了一個“兩旺兩難”的境地:企業需求旺盛、畢業生供給旺盛,卻出現企業招聘難、畢業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

  為了適應新時期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針對通訊工程專業應用性強、與社會聯絡密切的特點,緊密結合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立足於北京地方經濟,依託行業發展,研究行業對於本專業學生在畢業後應該具備的各種知識、素質及能力要求,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學校教學建設與改革工作,直接承擔教學工作、成為學生在企業的導師,重視學生在企業實習階段的安排及落實,並注重實效。將知識傳授、能力與素質培養各項人才標準以及相應的知識能力大綱落實到具體的課程和教學環節。對通訊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恰當定位;根據培養目標,設計培養規格;根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與培養方案選擇培養途徑並加以實施。建立校企聯合培養,做好企業學習階段的培養方案。學生通過在企業分階段、分層次的實習和學習,瞭解工程實際需要,熟悉工程設計、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職業素養、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工程綜合能力。積極探索和構建通訊工程專業適應市場需求的教學體系,搭建起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之間的橋樑,培養適合國家、社會和市場需求,在工作單位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著的工程設計人才。

  2.注重交叉學科特色,形成專業特色

  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本專業中有適當的交叉,將通訊工程專業的內涵由點對點資訊傳輸擴充套件為網路資訊傳輸,人才培養方案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寬、新的專業知識的特點,使本專業的學生具有適應通訊和計算機兩方面業務領域的能力。本專業有較強大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科研能力強,教學和科研成果多。擁有通訊和計算機技術兩方面的師資,形成了學科交叉和融合。在專業基礎課程中,加強計算機技術知識學習,以微機原理、作業系統、資料結構構成課程體系。在選修課中,設定了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資料庫原理、軟體工程等課程補充加強計算機技術知識,以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就業針對性。在拓寬專業知識的同時,精練教學內容,整合原專業課程,不出現知識膨脹現象。在專業課程調整中,將程控交換擴充套件成現代交換技術,增加了現代網域交換技術。在典型通訊網技術的基礎上,擴充套件了通訊網理論基礎和有關協議的內容。為了將通訊傳輸系統與通訊網結合起來,開設了接入網技術課程,它是通訊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現代通訊傳輸的資訊以語音和影象為主,因此開設影象處理、多媒體通訊、資訊保安課程,向學生提供多媒體通訊相關知識。

  3.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內容,構建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

  堅持“夯實基礎、拓寬口徑、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思路,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注重全面素質教育,重視創新與創業能力的培養,研究通訊工程及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吸引通訊工程產業、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課程計劃,制定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在培養計劃的制定中促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優化通訊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拓寬專業知識面。建立學位課程制,確保專業的基礎理論。增大選修課程,壓縮課時總體數量。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對傳統內容加以整合,設定綜合性課程和綜合性課程設計來訓練學生知識綜合能力。設立“創新實踐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導師指導的科研課題,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改革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方法,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要求,基礎課程以考核知識為主,專業課程主要採取大作業、專案成果、綜述、報告、在企業實習的綜合表現、口試和答辯

  等考核方式,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核。

  4.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卓越”絕不是少數、精英,而是指高素質、高質量。培養通訊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必須有一支能勝任教學、 實踐環節要求的教師隊伍。有 計劃地安排骨幹教師到國內名牌大學、中科院等單位的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做訪問學者,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建立工程 教育中“教師—工程師”有機結合的新機制,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通過從研究所、企業聘請工程師或選派教 師到研究所、企業參加工程實踐等手段,打造一支適應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的實驗 實習教師隊伍。鼓勵教師赴研究所、企業掛職鍛鍊和出國進修,加大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力度,提升專業教師的工程能力素養,強化工程背景。優先聘請有研究所、企業 工作經歷的專兼職教師,努力提高專業課教師中具備在研究所、企業工作的工程經歷的教師比例。從研究所、企業聘請有工程 經驗的教師和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加強與研究所、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建立培養基地。在研究所、企業的深度參與下,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 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工程師。

  5.探索更有效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推進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卓越工程師的重要環節,是理論 聯絡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結合專業理論課程和實驗室軟硬體,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實驗課程體系,形成包括綜合性、設計性、認知性和實戰性的實驗課程體系,有力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施大學生科技活動專案、大學生科研與創新專案計劃。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素養,提高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參加電子設計競賽,培養創新能力較強的高素質 應用型人才。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教學的目的是傳授知識,科研是使知識深化和更新,產業是將知識的價值體現出來。如何做好三者的銜接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本專業與研究所、企業密切合作,強化教學、科研、生產三者間的相互滲透。利用校辦產業的技術和裝置優勢,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內實習基地。建立校企“雙贏”的合作機制,培養的本科生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在研究所、企業學習,學習研究所、企業的先進技術和 文化,深入開展工程實踐活動,參與研究所、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同時也為研究所、企業提供技術支援。

  二、研究與實踐的特色

  理順產學研關係,推動研究所、企業參與人才培養,並結合市場、崗位需求,優化課程設定,加強核心課程群建設。按照卓越工程師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通過學校和研究所、企業的密切合作,培養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 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以“實踐”為中心,改革實踐教學和學生考核評價機制,在培養通訊工程專業工程能力的同時,加強交流、 組織、協作及自主學習能力等優秀工程師勝任力的培養。

  三、結束語

  通過改革和建設,研究並開發了一套能適合於通訊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受益學生是我校通訊工程專業的學生,如果效果顯著,將可以與市內其他相關院校交流,並進一步推向國內相關高校。

  參考文獻:

  [1]張文生,宋克茹.“迴歸工程”教育理念下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思考[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77-92.

  [2]汪泓.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的理論與實踐創新[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10,***3***:1-5.

  [3]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1,32***2***:47-55.

  [4]王春潮,王平祥.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與 管理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5***:137-13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