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高階職稱論文

  語文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用,因此,小學語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鬆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感 多媒體 培養 朗讀 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5-0229-01

  一、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

  牢固的基本功是學生學習的基石,小學階段語文基本功包括學生對於字、詞、句的書寫、學習和理解以及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處理問題的能力,規範、整齊而嫻熟的書寫是小學生應該達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標準地書寫祖國的語言文字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祖國的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來完成自己想要傳遞的資訊的記載和交流,並且逐漸運用口語交際能力表達自己的思想。寫、讀、說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學生具有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2、注重積累

  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3、培養語感

  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反覆誦讀,感悟語言。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裡面的深層含義。

  二、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1、趣味教學法

  對於識字教學而言,教師不但要讓學生不斷去認識一些新字,而且還要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和識字規律。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因而我們在教幼兒識字時,一定要用具體實物、圖片或有趣的動作、生動形象的語言等方法來加深小學生對所學漢字的印象。在低年級語文的識字教學中,有很多的字都屬於形聲字。識記形聲字的方法有很多,現主要例舉以下幾種。1歌訣俗語法。如雨田“雷”、白水“泉”、人王“全”、舌甘“甜”、日月“明”、小土“塵”、田力“男”等。又如,“問”字,我們可以編成“一個小朋友,進門瞧一瞧,見人就張嘴,等待結果到”。2字義法。即根據字的本義組詞識記。如聞:聞聽、見聞;遊:遊戲、游泳;看:看見、觀看等。3直觀法。例如,我們在識記“看”時,就可以聯想到用手遮太陽時,手一般都會斜舉在眼角上面,所以,“看”字上面是斜手,下面是“目”。4字形法。如教“重”――千里一線牽;教“染”――上面三九,下面十八;教“突”――突突突,突突突,小狗趴在洞裡頭。5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

  2、遊戲識字

  在枯燥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應適時進行教學手段的調整。遊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在遊戲中識字是他們最願意接受的識字教學方法。遊戲教學法可以使學生開開心心地進行自主學習,併為贏得比賽而互相幫助,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識字教學中,當學生的注意力開始下降時,我們就不能進行單一的複習鞏固,而是要適時抓準機會讓遊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始終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態。識字教學要不脫離生活,不脫離遊戲,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識字教學活動中來。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小學生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而每個漢字的形成,都有一定的道理和歷史淵源。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及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創編多樣的識字遊戲,並將知識融於遊戲之中,從而極大地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我們可以把各種小動物的頭飾戴在學生的頭上,讓他們扮成小動物,並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和外形特徵,同時適時安排學生演一演,這樣既給學生創造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因勢利導地注入了教育因素,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小動物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了啟迪,提高了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的能力。總之,教師要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遊戲中練習所學知識,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並營造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在輕鬆的教學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實質是人文教育。多媒體形象逼真,活潑生動,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多媒體有聲有色,繪聲繪影,學生津津樂道,趣味濃厚。多媒體情景交融,突破時空,活靈活現,十分適合小學課堂。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具體意義如下。

  1、多媒體滿足求知慾,添點快樂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難有持久力。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這個特點,給予所需,“投其所好”。多媒體畫面逼真,生動活潑,寓教於樂,不要說引導學生,就是一播放生動的畫面,學生早已經安安靜靜、聚精會神、不錯眼珠地注視著畫面了。

  2、多媒體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字

  講授有關毛澤東的課文《七律・長征》《開國大典》《毛主席在花山》等,如果教師單純把書上的內容搬到課堂上,學生理解不了那個時代背景下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教師便實現不了教學目標,課堂上也不會有精彩生成。如果教師和學生在學這一單元之前都能詳細瞭解紅軍長征時的歷史背景及長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再現抗戰的光榮歷史,認識毛澤東文學作品的特點,則會幫助師生深入理解文字。

  3、模擬配音,訓練能力

  多媒體聲色俱佳,十分適合小學生的教學,尤其是誦讀詩文,感覺極佳,播放課文錄影,背景是高山流水,古箏樂曲音樂柔和悅耳,學生跟讀,字幕清晰播放全文,簡直就是藝術享受。

  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和有利的條件,我在教學《第十二塊紗布》時,把裡面的人物設計成動畫,很精彩,先聲情並茂地再現課文內容,然後只出現動畫和音樂,藉助這些有力的提示,讓學生給動畫中的人配音,這時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堪稱熱情高漲,樂此不疲。

  四、培養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髮自內心地願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首先,情緒具有感染力,因此我們可以渲染課堂氣氛,創設情境,創設朗讀情境的方式很多:教師有效的範讀,多媒體的使用,背景音樂的播放,等等。讓學生在特定環境中,變作品中的“此情此景”為“我情我景”,進入朗讀的最佳境界。可以利用電教手段營造情景交融的氛圍。這樣,學生朗讀時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語言美、意境美。

  其次,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看,小學生最富於表演慾望,讓學生投入其中。通過豐富的語調、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現課文情境,增進理解,加深印象。因此,表演讀是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好方法。

  總之,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語文教學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要觸控學生的內心,讓他們學習起來不感覺枯燥,從而有利於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