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老師職稱論文字數

  老師是一隻蠟燭,默默燃燒自己;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老師濃濃的師愛一直伴隨在我的左右。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初級老師職稱論文篇一

  淺談中專老師如何處理突發事件

  摘要:突發事件是指老師在上課及日常的班級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通過冷靜自制,尊重體諒,耐心細緻,循序漸進,掌握尺度,因人施教,有的放矢處理方法,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採取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關鍵詞:突發事件;冷靜;自制;耐心;因人施教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所謂突發事件是指老師在上課及日常的班級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事情。比如學生之間的衝突、學生與老師的頂撞、學生的突然的情緒表現等等。這些突發事件歸結起來有這樣的共同點:突發性、聚眾性、情緒性、破壞性等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意義非常重大。處理得好,會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處理不當,則會產生不良的後果。所以處理突發事件是老師工作的一門藝術,老師必須深入瞭解學生現狀,認真分析突發事件的特點,深刻認識把握育人的本質特點和規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冷靜自制,尊重體諒

  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是善於調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尤其是注意不能把個人的情緒帶到突發事件的處理中,許多突發事件本來就是在學生的一時衝動、失去理智的情況下發生的,老師如果一遇到突發事件就感情衝動,不分青紅皁白地訓斥學生,只會使學生產生更大的反感和逆反心理,最終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反而可能把事件弄得更糟糕,從而使學生的心靈留下難以彌合的創傷,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乃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給班級工作帶來更多的困難。反之,如果老師在耳聞目睹突發事件後,能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善於剋制自己的情緒,冷靜思考,充分尊重、體諒學生,變“牧羊人”為“領羊人”,則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目前中專學生在課堂上違反紀律的現象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學生與老師的頂撞這樣的突發事件也時有發生。在處理這方面的突發事件時,老師應冷靜,因為學生剛剛與老師在課堂上激烈衝突過,其情緒一定很激動,內心很難迅速平靜,老師如果粗暴、簡單地處理,勢必會火上澆油。曾經有位老師在處理這類事情時沒有冷靜自制、尊重學生,在學生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情況下就強制學生公開道歉,最終使得這位學生對老師產生怨恨之情,甚至帶動其他幾個表現不太好的學生公然與老師對抗,使得老師的工作陷入極大的被動之中。由此可見,冷靜自制,尊重體諒是老師處理突發事件的前提條件。

  2、耐心細緻,全面瞭解

  由於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較為頻繁,老師也經常被這些事情弄得身心疲憊,但處理事情時的耐心細緻實在是很關鍵的。老師瞭解情況要詳細,處理問題要細緻,要深入瞭解事件的前因後果,並且加以科學的分析,根據問題的性質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面對學生才會言之有據、言之有理、曉之以情,才會使學生口服、心服,從而收到良好的處理效果。

  我曾遇到過這樣一個突發事件,一個我很器重的班幹部突然鬧情緒甩擔子,而且態度相當堅決,令我措手不及。我沒有聽他的一面之詞,而是一邊耐心地做他的工作,一邊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情況,原來這個班主幹部在維持班級紀律時,只知道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不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自習課紀律不好時,他就粗暴地拍桌子或者大吼幾聲以示警告,同學對他頗為不滿,令他很是苦惱,所以他乾脆就打退堂鼓了。瞭解情況後,我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前後後,並引導他換位思考,肯定了他正確的動機,指出其不足,並給以方法上的指導,他又愉快地走馬上任了。從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老師越耐心細緻,瞭解情況越全面,則越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3、以退為進,循序漸進

  發生了突發事件,學生犯了錯誤後,老師有時可不急於批評,而是有意“冷落”,耐心“等待”,以退為進,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對有些比較複雜的突發事件,又必須有計劃、按步驟地進行。在事件發生的初始階段,要通過正當的方式“移情”,疏散雙方的矛盾,以冷對熱,以靜制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外界的教育作用,在人們情緒激動時,常表現為零效應,甚至產生負效應。中專學生由於學業負擔較輕,精力不能完全放在學習上,課餘時間同學之間的接觸較為廣泛,矛盾也相應產生,經常為一些小事臉紅脖子粗,各執一詞,“戰爭”似乎隨時都會爆發。因此,要處理好雙方的矛盾,首先必須冷卻雙方的怒火,待雙方平靜下來後,抓緊了解事件發生的經過,抓住主要矛盾,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與此同時,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讓他們設想矛盾激化可能帶來的後果,從而進行冷靜的反思。最後,指出解決問題應當尋求的正確途徑和方法。這樣,便可使矛盾雙方的認識得到提高,問題提到圓滿解決。

  4、就事論事,掌握尺度

  處理突發事件,一般應“就事論事”,也即不要東拉西扯、搞牽連。如果學生犯了錯誤,老師把以前舊賬再翻過來一起算,會讓學生覺得老師小題大做或者故意跟他過不去,導致影響問題的正確解決。一般來講,老師應分清事情性質,掌握好處理問題的尺度,性質較輕的,不要隨意擴大,上綱上線,特別是發生在後進生身上的突發事件,更要注意不擴大化;性質重的,諸如打架鬥毆、離校出走等,亦不能縮小問題,輕描淡寫,一帶而過。無論事情輕重,老師都應引導學生善於通過某件事情的表現現象,看清事情的本質,與學生一起分析某個錯誤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危害,使學生逐漸悔悟而有所警惕,這才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5、視其個性,因人施教

  突發事件在任何學生身上都有可能發生,老師應實事求是,一視同仁,避免學生產生不滿情緒。同時,老師也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施教。有些學生,他們的自尊心特別強,自卑心也重,他們十分重視老師、同學對他們的評價,因此老師在處理這些學生身上的突發事件時,一定要注意批評教育的時機、場所、氛圍乃至語言的作用等。對有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可針對他們的錯誤行為當眾嚴厲批評,如打架鬥毆、蓄意破壞等事情;而對有些心理脆弱甚至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老師則應慎重一些,可個別談心,耐心疏導。對發生在女生身上的突發事件,比如早戀等具有隱私性的問題,老師還要充分考慮女生敏感、畏懼等心理,一般不宜公開化處理。總之,老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對於不同氣質、性格特點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對症下藥,這樣才能做到“藥”到“病”除。

  6、有的放矢,因勢利導

  突發事件的經常發生,給班級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老師在處理突發事件的過程中,還應高瞻遠矚,不要只滿足於某件事情的暫時解決,應有的放矢地適時地對全班學生加強教育,因勢利導,抓住契機,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引導他們從內心嚴格要求自己,達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多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喚醒學生實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曾經有段時間,我班有幾個學生迷戀玩遊戲機,甚至有時帶到教室裡玩,終因有次發出了聲音而被任課老師發現。知道情況後,我到班級作了調查,在班上收到了好幾個遊戲機,正好期中考試這幾個遊戲機愛好者成績都有了明顯的下降,我利用這個機會,在班上組織了一次主題班會,讓這幾個經教育後醒悟的遊戲機迷在班上公開談自己的體會。其他學生都能從他們身上明白“玩物喪志”的道理,獲得了很深的感受。他們在其他方面的不良表現也有所收斂,如迷戀看武俠小說、迷戀上網等,班風也有了很大的好轉。因此,老師處理突發事件如能達到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那就確實收到了提高學生素質的優良效果了。

  總而言之,學生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發生的突發事件是層出不窮的,處理突發事件是一個靈活、複雜的過程,老師要迎難而上,要有滿腔的熱情、萬分的耐心,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應用現代教育心理學知識,努力增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

  1.張富國,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衛生職業教育》 2008 第2期

  2. 趙利萍,淺談對職校生的管理 ,《現代農業》 2010 第9期

  3. 包能惠,班主任工作中的創新藝術 ,《農業科技與資訊》 2009 第14期

  4. 周愛敏,淺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吉林教育》 2008 第25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