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標準格式範文

  大學生畢業論文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與防範策略探討

  當代,計算機網路猶如一把“雙刃劍”般,在改變人類社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安全因素。基於此,網路安全成為一大焦點問題,只有確保網路系統軟、硬體和資料受到保護,保證系統執行正常,方可真正實現使用者資訊保安。

  1 計算機網路及其安全問題概述

  1.1 計算機網路概述

  計算機網路主要是指在空間上相互獨立的計算機,利用外裝置和網路進行相互之間的連線,以達到網路資訊交流、共享的目的。近些年,計算機網路技術在全球的發展都極為迅速,根據相關調查可以發現,我國於2010年計算機網路裝置生產廠家的數量就超過了170家,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約15%;而2011年我國計算機網路裝置銷售額與上一年相比增加了約20%,且不增出現頹勢。根據2014年的上半年資料顯示,我國的網民數量已達6.3億,網際網路的普及率大於46%,尤其是農村人口所佔的比例已經大於28%,人數也有將近2億,可見計算機網路發展之迅猛、普及範圍之廣[1]。

  1.2 計算機網路安全概述

  計算機網路安全可謂是計算機發展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其自身系統中存在的漏洞以及網路的脆弱,導致計算機網路安全受到威脅。例如,部分網路攻擊者處於好奇、報復或是牟取不法利益的目的,採取多種方式對計算機系統及其網路展開攻擊,包括:製造系統病毒、傳送垃圾郵件、黑客攻擊等,竊取一些重要資訊或是篡改資料。當前,網路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各種破壞方式層出不窮,涉及範圍也越來越廣。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目前全球每20s就會出現一起黑客攻擊,美國每一年在此方面的損失都高達百億美元,而我國的網路安全問題也不容小覷,如2012年1-5月間,就有超過五萬多個網路遭受黑客攻擊。

  基於此,計算機網路安全受到廣泛的重視,其主要是通過網路管理及控制措施,以保證網路環境內資料的完整性與機密性。計算機的網路安全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物理方面的安全,其主要是確保計算機系統裝置的安全,避免遭受主、客觀的損失;二是邏輯方面的安全,其主要是確保網路資訊的完整、機密。

  2 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資訊時代已經到來,資訊的儲存、交流方式與效率都有了極大地改變與提高。但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嚴重的網路安全問題,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大量損失。如下所示即為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的主要表現:

  2.1 計算機網路自身漏洞

  對於計算機網路安全而言,其所面對的一個最大隱患即為自身漏洞,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基本超過七成的電腦都存在漏洞。一方面,目前市場上主要使用的系統為windows系列,但是由於很多並不是正版系統,也沒有配置相應的安全裝置,造成系統在執行的過程中產生各種安全問題。通常計算機在使用之前都需進行安全級別的鑑定,很多計算機都處於D級,也就意味著其作業系統基本不具備安全防範能力,安全風險十分大。另一方面,遠端調控與後門程式也是計算機網路的一大重要漏洞,其中遠端調控所涉及到的環節十分多,若是某一環節遭受攻擊,則必然會導致整個調控出現安全事故;後門程式則是管理員為了方面系統維護而佈置的,若是防範不力,則必然會因為病毒的入侵或是黑客的攻擊,致使計算機網路安全性大大受損[2]。

  2.2 人為攻擊

  人為攻擊是計算機網路安全中的另一個重大隱患。當前,資訊網路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部分組織或是個人出於經濟上、政治上或是其餘方面的因素,會對個人、企業或是國家的計算機系統展開攻擊,以獲得相應的利益。此種安全隱患的危害十分嚴重,例如:部分人員通過攻擊企業網路,獲得一些商業機密,其一旦得手,必然會導致被入侵者的利益受損,甚至是引發市場競爭的紊亂。

  2.3 病毒入侵

  計算機作為一種能夠不斷自動複製的可執行程式,曾經一度引發全球恐慌,具有蔓延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由於計算機染上病毒後,其執行效率會大幅降低,大量資料丟失,甚至是系統損壞,給個人或是相應的組織帶來巨大的損失,影響十分惡劣。病毒的來源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偶然導致的,如部分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幣蛭?韜觶?賈虜《鏡某魷?二是人為主動編寫的,一些程式設計師為了凸顯自身能力或是出於不正當的目的,進行一些違反了網際網路規定的應用程式編寫,導致病毒的產生。病毒的傳播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途徑:一是使用者在公共計算機上下載了攜帶病毒的程式;二是因為U盤的交換使用,導致病毒的感染。

  2.4 非法訪問

  非法訪問主要指的是在未經由計算機使用者同意的情況下,直接使用非法工具或是程式,進行超出許可權的訪問,該種行為直接侵害了使用者隱私,甚至可以對使用者的銀行賬號、密碼等資訊進行盜用,影響到人們的財產安全,不利於社會安穩。

  3 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原因分析

  3.1 網路安全系統薄弱

  當前,面對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頻發的現象,我國網路安全系統的部分環節表現得十分薄弱,例如:在預測、恢復、反應、防範等環節的工作均存在不到位的問題。根據部分網路組織對世界各國網路防護能力的評估結果可看到,我國屬於防護能力最低的國家之一。

  3.2 缺乏核心軟體技術

  我國計算機網路一直有一個稱呼——“玻璃網”,其凸顯了計算機網路的易竊聽、打擊等特性。根據相關的調查可以發現,我國很多計算機裝置與軟體均是由國外引入,缺乏自主的核心軟體技術,導致整個網路十分脆弱,極易受到各種網路安全隱患的威脅[3]。

  3.3 安全意識淡薄

  當前,我國大多數的網路使用者,甚至是一些網路經營者都未能夠樹立主動防範、積極應對的網路安全意識。一方面,很多網路使用者使用計算機主要是為了娛樂、工作,也就往往無暇顧及到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網路經營者最為重視的是短期利益,這就導致其在網路安全防範領域的投入不達要求,往往只是被動的封堵漏洞,在預警、反應、防範等方面缺乏主動。

  3.4 安全措施不到位

  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出現的一大重要原因即為網路的綜合性、動態性。但是,很多網路使用者並未意識到這一問題,往往在非安全模式下操作,造成一些資料被暴露,影響到作業系統的安全。此外,很多使用者往往不能夠及時發現網路安全漏洞,進行相應的查堵,導致電腦保安風險大大增加。

  4 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防範策略

  4.1 訪問控制

  在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維護中,訪問控制是一個重要的措施,其主要是通過在網路資源邊界設定認證系統,確保去不會被非法訪問。認證系統的主要作用如下所示:***1***使用者在進行網路資源的使用時,必須要通過身份認證,確定使用者資訊,一旦出現問題能夠立即追查;***2***具有基於連線時段的ACL功能,能夠對不同使用者網路資源使用情況進行調控;***3***能夠對各個網路地址流量進行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過濾;***4***對使用者的訪問進行限制,主要可以分成兩步:a.利用IP地址進行限制;b.利用超級使用者口令進行限制,該口令只有系統管理員知道,且定期更換。此外,將一些不必要的服務埠關閉,以實現網路威脅的有效杜絕。

  4.2 採用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的應用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本地系統受到外界的攻擊,其由軟體與硬體共同組成,位於網路安全最底層,各個方向的資料都需要通過防火牆設定的關卡方可進入本地計算機,極大地增強了內部網路的安全,降低風險。根據防火牆所應用的技術可將其分成三種:一是封包過濾型;二是封包檢驗型;三是應用層閘通道型。其中,封包過濾型主要是通過檢查進入防火牆的所有封包標頭內容,例如:IP地址、使用協定、TCP/UDP的Port等資訊,達到控制網路安全的目的;封包檢驗型則是利用檢驗模組檢驗封包中的各層次,簡單地說封包檢驗型是封包過濾型加強版,但是因為封包檢驗的主要是個別封包,所以會存在一定的不安全。

  4.3 安裝防病毒、防毒軟體

  在計算機網路安全控制中,防範病毒的侵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可通過安裝防病毒軟體的方式降低安全風險。防病毒軟體可以分成兩種:一是單機防病毒軟體,其主要是通過分析掃描的手段對本地與本地工作站相互連線的遠端資源進行檢測,以達到清除病毒的目的;二是網路防病毒軟體,其更加重視的是網路病毒的防範,一旦發現有病毒侵入網路,或是從網路向其他的計算機上傳播,則會立即將其刪除。一個好的防毒軟體,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最佳網路病毒防禦措施,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安裝至組織中的任何一個NT伺服器中,和作業系統以及其他的安全管理措施相結合,加強網路安全管管理力度。

  4.4 資料加密

  資料加密是保證資料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技術為加密演算法,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對稱加密,該種方法的應用較早,其主要是由資料的發信方利用加密演算法對明文與加密金鑰進行處理,使其更為複雜,若是入侵者想要對原文進行解讀,則需具有加密用的金鑰方可;二是不對稱加密,其主要是利用兩把不同卻可以匹配的公、私鑰對檔案進行加密,只有同時擁有兩把金鑰方可實現解密;三是不可逆加密,其主要優勢為不需要使用金鑰,只要將明文輸入,就可以由系統實施加密演算法形成密文,此密文是無法進行解密的,只有將明文重新輸入,方可利用相同不可逆加密演算法獲取原檔案。

  4.5 建立屬性安全控制、備份及恢復機制

  屬性安全控制主要是通過給定的屬性與網路伺服器中的網路裝置相聯絡,從而確保許可權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安全保證。網路屬效能夠向某些檔案進行寫資料、執行、拷貝、刪除等操作,並可保護重要檔案,以免被誤刪。同時,通過熱插拔SCSI硬碟構成磁碟容錯陣列,採用RAID5方式對系統進行實時的備份,避免儲存裝置出現異常的損壞。利用資料庫觸發器與恢復重要資料的措施,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資料安全。

  4.6 加強資訊網路安全管理

  在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中,強化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是必不可缺的。很多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的出現,究其根本是由於管理人員忽視了對網路內各種IP地址資源的管理,對此網路管理人員必須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根據自身職責許可權設立操作口令,操作應用程式資料,避免出現安全隱患,保證網路安全。

  綜上所述,計算機網路安全及其防範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當前,計算機網路的絕對安全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可以通過網路管理人員、使用者的共同努力,設定訪問控制、防火牆,安裝防病毒、防毒軟體,進行資料加密,建立屬性安全控制、備份及恢復機制,加強資訊網路安全管理,真正將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1]邢娜,馬文惠,馮紅嬋.淺析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及防範技術[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11:155.

  [2]次旦羅布.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與應急響應技術研究[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4:230.

  [3]付欣,郭鵬.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與防範措施研究[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3,22:161.

  作者簡介:侯峰***1983-***,女,河南許昌人,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實驗師,研究方向:計算機及多媒體技術等方面。

  範文二:資料探勘技術在高校成績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摘 要:成績是考核學生學習情況和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標準。在高校的教務成績管理系統中,儲存著大量的學生成績,這是一筆很寶貴的資訊財富。這裡藉助資料探勘技術從此資料中篩選出有用的資訊,希望通過對資料資訊的分析來指導以後的決策。文中利用資料探勘關聯規則的Apriori演算法對系統中保留的學生成績進行綜合分析,不僅可以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發現課程之間的彼此內在聯絡,從而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資料探勘 成績分析 Apriori演算法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1***c***-0157-03

  每學期學校都要組織各種各樣的考試,然後把這些成績綜合起來作為學生期末考核的一個最終成績。由教師錄入到教務處的成績管理系統中,這些成績只是作為一個數據長久保留,以備學生和教師查詢統計。但卻沒有發揮和挖掘出其真正隱含的價值。可以利用資料探勘技術深入地挖掘這些資料之間的關聯關係,找出成績之間和課程之間存在什麼聯絡,通過這些資料可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對提高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1]。

  1 資料探勘概念

  資料探勘***Data mining***就是從大量的隨機資料中提取出隱含的、不被人們所知道的、但對工作卻是有用的一些潛在的知識或資訊的過程。要從大量模糊的、不完全的、有噪聲的資料中挖掘出有用的資訊,通常要經歷資料清理、資料整合、資料選擇、資料變換、資料探勘、模式評估、知識表示這幾個步驟。***如圖1所示***

  2 目標資料

  該文中以該校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學生的成績作為研究物件,成績分別從《計算機文化基礎》《C程式設計》《資料結構》《作業系統》《SQL》5門課程中獲得。利用Apriori演算法挖掘出這些課程之間的潛在關係,如對某一門課程成績等級的分析來確定對其他課程的關聯影響程度[2],從中得出各課程之間的聯絡緊密度。圖2中的資料是從該校的教務管理系統中匯出在校學生的真實成績,經作者整理並儲存到“學生成績分析”電子表格中。

  3 資料預處理

  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對存在問題的資料進行清理和修正,保持資料的一致性,對缺失的資料要填補或預測,採用的方法是取該門課程的平均值進行人工填補,也可以使用資料探勘的工具來實現。對於考試成績有初考、補考和重修的,採用初考的成績。

  資料清理後,對現存的資料進行轉換。既把課程對映成字串,把成績用等級區間來表示。這樣每名學生的每門課程和成績就可以用一個字串表示出來,為後續的統計工作提供便利條件,同時也完成了資料模型的建立。具體的執行過程如以下幾點。

  3.1 課程名稱對映

  可以把上述的5門課程用A、B、C、D、E五個英文字母來代替,具體的對映過程如表1所示。

  3.2 成績對映

  把成績按照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分成5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別對應數字是“1、2、3、4、5”,這樣“1”就表示“優秀”,“2”就表示“良好”,依次類推。其中成績在90分及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中等”,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具體對映關係***如表2所示***。

  3.3 原表對映結果

  利用表1和表2的對映關係,可以把原來的“學生成績分析”表進行重新整理和轉換,用“A~E”5個英文字母和“1~5”5個數字及他們組成的字串來表示,轉換的結果***如表3所示***。

  例如:B3表示“C程式設計”成績為中等。

  4 演算法構建和規則提取

  Apriori演算法是資料探勘中經常使用的經典演算法,通過逐層搜尋的方法找出各資料項之間的關聯關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迭代方法。首先,通過掃描事務***交易***記錄,找出所有的頻繁1項集,該集合記做L1,然後利用L1找頻繁2項集的集合L2,L2找L3,如此下去,直到不能再找到任***繁k項集。最後,再在所有的頻繁集中找出強規則,即產生使用者感興趣的關聯規則[3-5]。

  演算法Apriori使用逐層迭代方法基於候選找出頻繁項集。

  輸入:D:事務資料庫;min—sup:最小支援度技術閾值。

  輸出:L:D中的頻繁項集方法,如圖3所示。

  Aprior_gen做2個動作:連線和剪枝;has_infrequent_subset用來做非頻繁自己測試。

  具體實施步驟如以下幾點。

  ***1***建立資料表,將處理過的資料存入資料表中。

  ***2***呼叫find_frequently_1-itemsets,統計資料表中成績等級累計出現的次數,將結果存入頻繁1項集中,即L1中。

  ***3***重複上述操作,找出全部的頻繁項集。

  ***4***從得到的頻繁項集入手,計算出頻繁n-項集的所有非空子集的置信度,將置信度大於最小置信度閾值的記錄篩選出來,並存入到資料表DM_Rules中,從而生成最終的關聯規則。

  5 資料探勘

  通過Apriori演算法分析後,產生{B2,E1}和{C3,E1}2 個頻繁專案集,根據這2個頻繁項集確定其子集,使用關聯規則挖掘演算法,設最小置信度為70%,從而得出以下4個關聯規則,如表4所示。

  由以上規則表4可知“C程式設計:良好→資料結構:優秀”支援度為70%,置信度為100%,表明C程式設計學生成績在良好時,資料結構應該100%都是優秀,說明學好《C程式設計》課程對學好《資料結構》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安排教學計劃時應該先把《C程式設計》課程安排在《資料結構》之前,作為他的前導課程來開設。

  6 結語

  通過對教務管理系統中現存大量的學生成績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利用Apriori演算法合理地進行分析和預處理,找出學生成績之間和各課程之間的彼此內在聯絡。為學院人才培養的制定和課程的安排和設定提供參考,為提高學校的管理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唐鬆.基於資料探勘的高效評教系統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0.

  [2] 姜永亮,符傳誼.資料探勘技術在選課系統中的應用[J].微型電腦應用,2009***8***:61-62.

  [3] 毛國軍.資料探勘原理與演算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 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資料探勘概念與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5] 劉瑞祥,鄒海.對挖掘關聯規則中的Apriori演算法的一種改進[J].計算機與現代化,2009***7***: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