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教育的論文範文
感恩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道德的基本範疇,是人類文明最基本、最恆久的內容,也一直是中華民族最為真誠的道德情感和為人處事的道德準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感恩教育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中職生感恩教育路徑思考
從古到今為師之道,以無過錯、無缺陷為上。“師者,人之模範也”。強調師者的表率作用,而師者身正才能為範。在教育工作中,學校教職工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質對學校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影響極其重要。我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國普法教育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基地、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校風示範校。學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德育教育周、文明禮儀活動、普法活動等多形式、多內容的活動,不斷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而且對教職員工的職業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鞭策作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是學校的辦學宗旨。強化教職工服務意識是學校長期不變的主要工作。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是學校堅持的原則。因此,在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創新能力等方面教職員工無論是在日常教學、管理中,還是在生活、交流中都努力做到言傳身教,起好表率作用,實施正確引導和有效教育教學管理,形成良好的服務育人氛圍。
在管理中我們堅持以推進素質教育為核心,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為主題,以優化教育資源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提升護生形象、培育創新人才”為導向,以特色活動為載體,不斷完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不斷豐富教育教學手段,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努力打造學生培養、教育、管理特色,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管理育人模式。在教學管理中,以其職業特點為導向,特別注重讓學生將知識、技能和工作情境相結合的訓練,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由此提高其認知水平、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增強了就業競爭能力。在學生管理中,實施“自我教育、自我規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教育和管理模式。通過“四自”管理模式,校園衛生、學生生活、紀律、第二課堂和志願者活動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四自”教育已經成為我校獨特的管理育人模式,贏得了社會和同行的讚譽。
我們的校園整潔、美麗,鳥語花香。2011年學校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打造校園環境,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創造了更好的物質條件。如今的校園,廣播、校刊引領學生追求知識和真理,堅定理想和信念;文化牆、宣傳欄、評比欄、名言警句等張貼物讓學校的每面牆、每根柱都成為育人陣地;宿舍、教室的達標管理,讓學生時時處在濃濃的育人氛圍中。
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周、文明禮儀、普法教育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勞動、學會禮儀、學會做事、學會尊重、學會感恩。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十分注重活動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充分了解學生思想、生活、行為等需要的前提下,與學生一起設計活動形式、程式內容。有的放矢地把感恩理念、感恩意識、感恩行為循序漸進地、系統地傳遞給學生。同時,對實踐活動中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反饋,研究制訂跟進的措施和解決辦法,力求通過後續活動的開展達到感恩教育效果最大化、感恩教育目的最優化。最終實現學生感恩意識和行為的知行合一,使感恩教育成果持久化。
學校、家庭是學生接受知識、得到教育和啟迪的主要陣地,特別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影響更大,這是教育的優勢。無論是我們進行的調查還是開展的實踐活動,其結果都體現出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要充分發揮好學校主體作用的理念。當然與學生家長密切聯絡,建立起家校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家長和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形成家校合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組的研究物件是地處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尤其是2011級學生父母均無大專及以上學歷者***,父母工作地點多在藏區。因此,交通、語言、宗教文化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給家校溝通、交流帶來的困難也是開展教育活動時不容忽視的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調查物件認為目前改善感恩教育狀況的最好途徑是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和專題報告;認為目前改善感恩狀況的最好方法是教師講、自己讀和聽報告。調查結果也顯示出調查物件的自主學習、自我教育意識不強,更多地依賴於學校組織的活動、教師的講授。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在進行教育方案設計時就把感恩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和大綱中並編寫了相應的教材,使之成為中等職業教育德育教學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營造育人氛圍上我們還應從感恩教育的實效性、穩定性、永續性上下工夫。創設整體的教育氛圍,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每幢房、每面牆、每條路、每棵樹,充分利用好每堂課、每次練習、每次培訓。讓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場所、過程、體驗都成為學習、成長的一部分。在強化班主任、任課教師、行政及後勤管理人員的工作意識、服務意識,貫徹感恩教育理念,形成全方位、立體化教育模式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地方。如何遷移、提升感恩教育成果更是值得我們一直追尋的。
二:教育藝術課堂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當今社會正處於多元化發展的轉型期,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呢?如何將中華傳統美德的感恩理念融入德育課堂呢?筆者認為,當代中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身邊的生活情境出發,真正喚起學生內心的良知,並與學校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行為,實現德育目標。
關鍵詞:感恩教育;課堂教育;教育藝術
感恩教育源遠流長。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常用“感恩圖報”一詞來教育學生為人處世之道。中國古代各流派都認為將“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等理念育人。在封建社會中,一直佔據正統思想的儒家學說則把感恩教育發揮至極致,如“忠為報君恩,孝為報親恩,節為報夫恩,義為報友恩”等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千年,也薰陶和感染人類千年。而當代社會,西方很多國家都有“感恩節”。因此,筆者認為目前學校德育工作中,引入感恩思想迫在眉睫。
一、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生認知上的缺位
如果意識不到別人的付出,如何能產生感恩之心呢?目前,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許多父母過於疼愛孩子,尤其是家中有獨生子女者更為甚之。凡事把孩子擺在第一位,家庭中其他成員和其他事情都必須以孩子的利益為首。學生在這種長期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獲得的只有物質條件的無限滿足,而忽視了感恩意識的形成。以至於很多學生認為,父母為他們提供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無須感恩戴德,反而會變本加厲地索取,導致父母子女之間的矛盾產生並且激化。
2.感恩的想法沒受到過鼓勵
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感謝的時候,父母往往回答說“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等類似的話語。在學習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很多父母認為什麼事都不要孩子做,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是對父母付出的全部回報。長此以往,孩子感受恩德的神經就會麻木,學生頭腦中潛移默化地認為父母對他的愛是應當的,無須回報的,教師再開展相關的教育,其影響力會大打折扣。
3.受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
父母如果不關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很容易效仿父母。一些孩子不知道感恩,根本原因還在於父母。家庭的成長環境時刻傳遞給孩子無限量的資訊,它是一本無字的教科書。而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也往往重視學習成績的評定,忽視了沒有客觀評價體系的德育教育。“唯成績論英雄”成為對學生褒貶的決定因素。這種重學習成績輕道德人倫的教育方法,是“啃老族”滋生的根源,也是和諧社會中最不和諧、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1.要學會理解他人
感恩教育要始終抓住達到學生“內省”這條主線,將感恩教育中內省的自我發展要求部分放大,激發學生的感恩意識,從“要我做好”的初級階段發展到“我要我學好”的高階階段,促進學生的感恩主體性的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和學生經常一起討論父母和教師的辛苦與勞累、壓力與待遇以及最大的人生期望等,讓學生感同身受,使學生尊敬父母、老師,主動表達回報父母、老師,使學生心存感恩之心。
2.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責任緣於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的相互幫助與彼此的承諾。在組織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曾經開展過一次活動:讓我們來做一回賬房先生,這裡有一張調查問卷,關於你父母一個月掙多少錢,而你一個月要用多少錢,希望每個學生認真如實地填寫讓他們體會父母掙錢的艱辛,且為自己的父母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讓他們懂得家務就是義務,不要在做家務後向父母索要報酬和獎勵。爸爸、媽媽和孩子既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此外,鼓勵學生參與社群服務,如訪問敬老院、參加社會公益植樹、打掃衛生、保護生態環境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
總之,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空洞地講大道理,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要讓學生懂得成長的過程是一個不平凡的精彩的故事。我們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認同,能獲得別人的讚賞,能獲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參考文獻:
[1]範詠梅.簡論師生關係[J].考試周刊,2008***23***.
[2]黃豔飛.讓學生積極地評價自己[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3]樑志軍.用愛搭起師生心靈的彩橋[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 關於感恩教育的論文範文
- 古箏指甲的戴法和彈琴姿勢及手型
-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大全精選
- 財務收支自查報告
- 精美的英文字型設計作品欣賞
- 男人事業的勵志名言短語
- 異地戀幸福的表白語錄_異地戀表達思念的愛情語錄
- 陳翔高清圖片手機桌布
- 建築設計師崗位職責範本
- 入黨轉正申請書通用範文
- 米醋是不是白醋
- 大學生應該看的書籍
- 主管面試自我介紹的範文
- 春季釣鯉魚技巧有哪些
- 小學二年級手抄報格式
- 鮑氏之子文言文閱讀題答案
- 食用菌類的營養價值
- 女孩子最喜歡的抒情優美隨筆
- 企業表彰大會主持詞範文
- 劇烈運動後肌肉痠痛如何緩解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