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恩教育的文章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明白事理地更快成大,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常懷感恩心

  縱使世態炎涼卻總有一絲感動存在你的心間;縱使淡漠無比,卻總有一種信仰讓我們淚流滿面。因為人間不只有堅冰還有火焰,我們要懂得感激;因為臉上不只有冷漠還有笑顏,我們要學會感恩。

  感恩不只是簡單地一句“謝謝”,而是在心底銘刻的一段故事,用愛和信念,接受與傳承。感恩不是感動的涕淚漣漣,而是用生命記錄的一種真切,為這世間擁有真誠。無私和奉獻。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志他人恩情的人索饒心間的感情。學會感恩是為了嘹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學會感恩,是為了將無以為報的點滴付出永銘於心。譬如感恩於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畢生心血的父母雙親。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內心所有積怨,感恩可以滌盪世間一切塵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的面對,豁達的處理。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清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的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恩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生活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了我們堅強,我也就有了另一種閱歷。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它從來不吝嗇,要看你有沒有一顆包容的心,來接納生活的恩賜。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著用一顆感恩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不要因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對春天的希望。我們感謝上蒼,是因為有了四季輪迴。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沒有了埋怨,沒有了嫉妒,沒有了憤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顆從容淡然的心。

  我常常帶著一顆虔誠的心感謝上蒼的賦予,我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生命的存在,感謝陽光的照耀,感謝豐富多彩的生活。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濃意深,我感謝上蒼,給了我這麼多的好朋友,我享受著朋友的溫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

  老師的愛是看不見,摸不著,像許多家長一樣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是這種愛卻滋潤到了學生的心裡。老師嘔心瀝血,把自己的一生都默默無聞的投入了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上,我要感謝老師為我們付出的一切。用溫暖的雙手撫慰我們不定的靈魂,如粉筆般的消磨自己,告訴我們知識;如桅杆般挺立,把我們引向彼岸。感謝你們用粉筆做漿,思緒做帆,指引這艘載滿希望與盼望的船隻躲過那暗礁一樣的難題,到達知識的殿堂!

  當然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處世之道和做人的境界。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有一次家中失竊,他的朋友知道後都打電話來安慰他,他卻這樣回覆說:“哦!家長失竊了,但我還是要感謝上帝。第一,賊偷得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我部分的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而對失竊羅斯福沒有怨天尤人,反倒找到了三條感恩的理由。

  曾記得有首詩寫道“我常常帶著一顆虔誠的心感謝上蒼的賦予”。

  我永遠不會忘父母對我的愛,老師對我的愛,朋友多我的愛,這天下的小愛匯聚一起,便成了這千萬條愛的海洋。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網路,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二:長懷感恩心

  朔風烈烈,千百年來講述一個同樣的神話,可吹盡昨日漫漫黃沙,今朝卻是金牌奪目。明月皓空,千百年來吟唱一支同樣的古曲,可昨夜雖已如水似凍,今宵卻是華彩飛揚。春回大地,千百年來描繪一個同樣的傳奇,可去年雖是如團如簇,今年卻是烈烈火火。

  於是我們呼喊:感恩教育。

  驚濤拍岸,湮沒了前浪,推來了後浪,而這陣勢,卻愈加巨集大;這氣概,卻愈加豪邁。

  於是,我們相信“今年花勝去年紅”。我們更應感恩。

  近年來,高校的經濟困難學生比例和數量逐年增大。助學工作,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儉學、各類助學金、困難補助等已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廣大學生,尤其是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助學優惠。這些舉措,無不體現了對大學生的重視和關愛,不可不謂“恩”,不可不謂“情”,不可不銘記,不可不回報。學校財政在最大限度上扶持著我們,這就是恩情。我們應該明白:我們的大學,是周圍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的成就,我們應當感恩。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感恩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常懷感恩之心,行感恩之舉,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行為準則。其實,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恩惠,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長大,教會我們生活,培養我們讀書,指導我們做人;老師給了我們知識和能力,使我們有了搏擊人生的資本;農民給予我們糧食;工人給予我們物資;醫生給予我們健康;軍人給予我們和平…

  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感恩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因子,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收穫更多的人生幸福。人生需要感恩,常想他人的付出,必生感恩之心。中國早有古語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這些不僅是千年古訓,也表明感恩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同時也教育我們,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常懷感恩心。

  三:感恩------時代的呼喚

  在西方有“感恩節”,而中國的傳統教育中有“施恩不圖報”的觀念。教育專家曹華這樣說道:“感恩也是一種品德。”“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業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

  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世界將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一代。他們常常忘記了,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們總認為許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應該擁有的,包括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旁人義不容辭的幫助……

  因此,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學生內心深處的洗滌,讓我們在不經意間的觀察中,體會到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在三言兩語中,感覺到師愛如燈;在與同學的交往中,體驗到友誼的縷縷春風。一個人的一生,需要太多的支撐。心存感激,才能深入體會,才會加倍珍惜。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爭做一個成功的人”。感謝他人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母親節時做心意卡,每天回家幫做一件家務,記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幫助後說聲謝謝等,通過這些水事來學會感恩,每天心存感恩,生活起來也快樂。這樣家庭、班級、學校及至整個社會也更加和諧。同學們,“感恩”並不遙遠,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應該學會感恩,使學校充滿愛的生機。

  父母養育我們很辛苦,我們應該對父母感恩,同學不求回報地幫助我們,我們應該對同學感恩,老師辛勤教育我們,我們應對老師感恩,願同學們在感恩教育的薰陶下,知道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許許多多人為我們付出,我們生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感謝這個世界,感謝父母、老師、同學,感謝愛著我們的親人和朋友。願“感恩”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心靈裡,使我們在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孝敬父母。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尊敬師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勤奮學習,真愛自己。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明白事理地更快成大,能夠擁有一個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