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時事政治論文
新課改就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新課改新思維
【摘要】運用“反向思維與正向激勵”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心理學指導教學,不光對提高教學效果作用較大,更大的意義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關鍵詞】反向思維正向激勵激發主動意識進取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的改革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的“新”。那麼,新的理念是什麼呢?語文課程標準有這樣一句表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於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標》是這樣闡述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孩子進入初中以後,仍然以學習為主導,但是和小學時期比較起來,在學習活動的性質和內容上具有許多新的特點。學科門類的增多、每一學科內容的擴大和加深,某些學科自由抽象程度的增加,學習方式和方法與小學時期的不一樣等等。這一切,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必須具有很大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尤其在新的課程改革中,這一要求更顯突出。然而,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基本上不在適應這種變化,好動、好奇、注意力分散的毛病時有發生,這無疑給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增加了難度。
心理學告訴我們,瞭解孩子的心理、運用心理學指導教學,不光對提高教學效果作用較大,更大的意義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筆者在前不久擔任了初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該班大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表現出不太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針對該班存在的實際情況,我除運用通常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獨立性和自覺性外,還進行了一點新的嘗試,即運用“反向思維與正向激勵”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什麼叫“反向思維”?心理學上把從對立的角度上去考察問題的思維方式稱為“反向思維”。反向思維的妙用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如,有一次,國處某影院放映電影時,有的女觀眾戴著時髦漂亮的帽子,因而撐住了後排觀眾的視線,致使怨聲不絕。影院經理沒有采取明令禁止的措施,而是在銀幕上映出一條字幕:“本院為照顧那些年老體弱婦女,允許她們戴著帽子觀看電影。”此字幕一出,高帽子瞬間都從人們的頭上轉移到手上了。又如我國清末光緒帝遭軟禁時,對慈禧派來的密探以誠相待,有時甚至提供情況給他,讓他向慈禧彙報。弄得這個密探既羞愧,又感激,終於向光緒坦白說明了自己的身份和來意。於是他由慈禧的密探而變成了光緒的心腹。
我教初中語文的時間不長,發現不少同學寫作文有一個極要不得的毛病:“抄”。據瞭解,在小學經常這麼做,為了對付升學考試,他們會背熟很多不同型別的範文,並“掌握”一套改頭換面的方法。他們說現在寫作文,找“參考”文章幾乎成了習慣,不“參考”便不知如何下筆。真令人頭疼,多次指出“參考”的危害性,收效仍不明顯。於是我想到了“反向思維”。在一次作文指導前,我重述了“抄”風的危害,故意鄭重宣佈:“此次作文為照顧不會寫作文的同學的面子,允許再‘參考’一次。”然而,事後情況截然相反,沒有發現一人有抄襲現象。抓住這一轉機,我大加讚揚,對少數語句不通,內容空洞,甚至離題的文章,也肯定其誠實的學習態度,並在學生習作中儘量發現其優點給予較高的評價,以引發學生去欣賞自己的作品,激起寫作的熱情。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實踐中運用語文。在新的課改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在寬鬆的心理環境中讓學生唱主角。因此,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更注重在課堂教學管理中去實踐。這時“反向思維”的方法必須與“正向激勵”相結合,才能真正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許多教師與我有過同感:小學生升入初中後就不太喜歡回答問題了,課堂教學氣氛不比低年級活躍。是什麼原因呢?大家都很草率地回答:害羞。至於害羞什麼,為什麼害羞,我也沒有細心地想過,以為高年級所學的知識比較深奧,學生怕答錯了丟臉吧。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以後,我發現除了有上述的原因以外,更因為學生回答的問題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一次語文課上,我請一位同學讀課文一段話,當他把“泛起”讀作“乏起”時,全班同學立刻嗤笑起來。面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我立即進行“正向激勵”,先是對他之前的朗讀大加讚賞,然後十分誠懇地和他一起重複朗讀了出錯的地方,不僅及時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同時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繼續完成學習。在另一次的語文課上,我請學生用“尾巴”一詞口頭造句。一個學生站起來從容不迫地說:“人是有尾巴的。“他的聲音剛落,全班同學又一次都笑了起來。面對這樣的造句,一般有三種處理方式:一是簡單地否定:“錯了,坐下!”二是諷刺挖苦:“你難道有尾巴嗎?”三是具體分析,先注意肯定其中合理的因素,又指出不對的地方。我採用了第三種方法,從正面的角度對他說:“你能積極舉手發言,很好。你造的句子從語法上講沒啥問題,然而從科學上講,籠統地說人是有尾巴的,不妥當。因為現代人沒有尾巴。如果改成“人類最早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就對了。這種激勵的方法避免了簡單的批評,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極大尊重和理解,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回答中哪怕是微小的合理的部分,予以肯定,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那麼學生的求知火苗就有可能燃燒起來,在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創造出愉快的教學氛圍,學生就能盡最大的能力釋放出自己的知識,他們的表現欲就會愈加強烈,自然對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課堂有了學生的參與,才會變得那麼有特色;對課堂中每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個體的生存與發展予以關注,外化為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只有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意識得以發展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了新課改的開放性和富有創新活力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教育心理.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