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與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探討論文

  理想人格一般是指一定社會或階級所倡導的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完美人格形象。是一定社會的道德要求和道德理想的最高體現。不同的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理想人格。如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的“聖人”,即內聖外王。“內聖”指人的內心通過自我修養所達到的一種高尚境界;“外王”指人的道德修養的外化和外在表現,即把人自身的心性修養推廣到自身以外的社會領域。明清之際黃宗羲、顏元等提倡的“豪傑”。無產階級的理想人格是全面發展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共產主義新人。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思想政治課與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思想政治課與青少年理想人格教育探討全文如下:

  【摘要】目前,隨著“以德治國”方針的大力推進,我國對思想品德的相關問題愈加重視,社會各方面都掀起了相關的熱潮。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決定了我國下一代的根本素養。因此,思想政治的相關教育者應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關鍵詞】青少年 思想 教育

  人格是心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一個人能否適應社會的重要心理指標。當今社會競爭激烈,時代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意想不到的變化。為了適應如此複雜的社會,必須對青少年的人格進行教育,如此才能讓其適應社會,被社會所認可。

  一、相關必要性

  1.1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課的聯絡

  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一個基本目標就是讓中學生培養出良好的人格特徵。這是中學生必修的課程,是馬克思主義常識的基本教育,促進了中學生的思想修養和政治修養。思想政治教育屬於精神範疇的教育,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針對其內心的不同特點,對其人格的形成給予指向性指導。如果忽略了人格教育,就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其意義,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可以說,思想政治課是人格教育的的基本前提,是中學生良好人格形成的必要條件。

  1.2中學生的心理世界需要關注

  中學階段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處於較為關鍵的地位。中學生各方面正處於急速成長狀態,心理世界的變化更是起伏巨大,比如開始發現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生理上的變化等,都會對中學生的人格造成巨大的影響。針對這個問題,必須將人格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課的教育之中,讓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有一個穩固的心理世界,為將來適應社會做出心理保障。中學生未來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步入社會,而當今社會的形勢已經較傳統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新情況和新思想層出不窮,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心理建設,如果達不到要求,就無法對其進行很好的適應,只能被社會淘汰。因此學生必須從自身出發,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用實際行動達到這個目的。

  1.3人格教育是教學的要求

  素質教育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這個觀念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得到了重要體現。進行人格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對其素質進行全面提升,進而達到讓其終身受益的目的。其實質上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各種價值觀念內容滲透到教育之中,讓學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具體顯化為學生的人格特徵,讓學生培養出寬廣的胸懷、遠大的理想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形成心繫社會、心繫國家的高尚品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2.1教學目標錯位

  我國的教育實踐中,特別是中學階段,側重點幾乎全部集中在理論知識和初級技能的掌握。隨著經濟的發展,外來思想的不斷入侵,整個社會的觀念都發生了巨大改變。這兩點分別給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我國的現有教學方式仍然向傳統傾斜,因此對知識的學習是教育的重點,知識的記憶是教學目標,因此要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轉換為不僅僅是獲取一些政策和道德方面的知識,還要受到思想教育。

  2.2教學任務佈局不科學

  教學過程中,大綱起到的作用是知識脈絡的梳理,但是這也使得教學的步驟已經被事先安排妥當,以至於每一個知識點講解的時間和順序都被固定好了。如此,不但學生不是課堂的主體,實質上老師也並不是課堂的主導者。如此,只能使思想政治課教育呈現僵化趨勢。

  2.3教學手段單一

  思想政治課教育的教學手段仍是教師佔據主導地位。在新型教學方式的衝擊下,教師會利用投影儀等新型裝置等進行教學,但是實際情況是,這些新型教育器材在課堂中應用的次數並不多。很多學校都為此進行了不小的資金投入,但是相關的教學資料過少,導致課程能用的材料不足,而相關課件的製作十分複雜,耗時費力,進而使其得不到很好的應用。

  2.4教學方法不合理

  思想政治課理論多、邏輯性強,對抽象思維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顧著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不管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否夠高。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個體的特殊性原則,忽視了現實規律,輕視學生的情感變化因素。種種因素都使得學生的地位無法得到提高。

  三、相關對策

  3.1知識與思想融合

  學生的人格和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每堂思想政治教育課都會有相應的知識內容,讓其徹底融入到學生的思想之中。因此,在每堂課上都要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觀察,弄清學生思想中的負面因素是來自家庭、學校還是社會,然後運用思想政治課的相關原理進行指導,讓學生的思想中萌發出對良好人格形成有利的因素。

  3.2知識與品德行為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效果的評判標準並非學習的好壞,而是要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來檢驗的。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論的學習和情感的理解,還要做到實際的踐行。將相關課堂理論知識與品德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才能切實體現出思想政治教育對人格形成的切實促進意義。

  3.3思想政治課與理想信念相結合

  理想本身就是抽象的,無形無影,中學生對其認識難以深入,如果教師無法達到課堂知識與理想信念相融合的目的,就很難讓學生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這樣學生建立起的相關觀念也只會是殘缺不全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性格,賦予其高尚的情懷,讓思想政治課的相關內容紮根於學生的內心深處,讓學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最終形成理想的人格。

  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思想政治課可以為學生形成良好人格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良好的人格有助於學生適應社會激勵的競爭,為其未來的發展奠定人格基礎。本文通過對研究課題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對思想政治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進而得出相應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