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學思想體系思修論文

  教育思想是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並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以下是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思修相關論文:淺談教學思想體系。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淺談教學思想體系 全文如下:
 

  摘要: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積澱,讓教學思想貫穿在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過程,為學生成就和諧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新課題。本文就新形勢下構建教育思想體系的現實意義與實踐價值、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加以詳細闡述,力求達到教育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教育細想;實踐價值;有效性
 

  我們致力於學生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立足於“認知與身心相結合,認知與行為相統一”的原則.構築了以學校為導向、以社群為平臺、以家庭為橋樑的“三位一體”教育體系,呈現出學生的整合力、輻射力和滲透力.奏響了學生和諧德育的樂章。和諧是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積澱,閃爍著東方人的哲學智慧。自古以來和諧就是人類追求的價值目標,它是我們在生活中自覺遵循的一種隱性規律,它是支配我們用心工作,創造價值的內在動力。

  一、新形勢下如何構建有效教育體系

  教育是以社會發展和受教育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基礎上,通過調動教學內外部要素的整體和諧互動,促進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一種德育模式。而“有效”,是相對“無效”而言,德育之所以無效,是因為教育者把他看作一種機械化的過程,沒有實現以學生為本,去激發學生的熱情,忘記了陶行知先生說的:生活即教育。而有效教學模式正是以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從教學要素的整體入手,可以深化多層面教育規律的研究與運用,構建過程諸要素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及整體素質和諧發展。

  首先,有效教學模式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它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為起點,推及全體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能夠加固依法治國的內在基礎,這就為社會的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其二,推進了教育的深入發展。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建構和諧德育,就是使學校教育系統中各要素之間協同作用,產生教育合力,從而促使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全面和諧地發展。再者,和諧有效德育模式能夠發展新時期學校德育的內容。目前,各級學校之間的銜接以及學校與家庭、社會的相互配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和諧因素,這是制約德育工作整體效果的根本原因。要解決德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就必須構建和諧德育體系,從而促進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

  二、構建有效教育體系的指導思想

  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能限於說教,把理論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才能收到實效。思想道德課教學內容的最大特點,要求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立場、基本方法,又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和社會實踐的發展,走進學生的思想世界和關注他們的人生問題。這就決定了思想道德課,需要不斷面對和回答時代發展及社會現實所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關注學生的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因此應突出課程的實踐性。

  關注道德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社會輿論。在校園,藉助於先進的媒體,社會輿論在道德發揮的作用中越來越顯著。通過對有利於校園建設,符合基本道德原則和要求的行為進行讚賞;對違背基本道德規範和損害群體利益的行為,則進行譴責,進而在校園形成抑惡揚善、激濁揚清的良好校風。

  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有正確的輿論引導。如果學生正處於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時期,總是出現“噪音”、“雜音”,甚至誤導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校園就很難和諧。

  三、構建有效教育體系的基本原則

  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就是構建和諧有效德育體系的基本原則。積極的關注是教育者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自我成長的促進力,相信他們具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指導的潛能,支援他們並發展他們的這些潛能。

  總之,一個國家能否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教育素質。一切成功、有效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教學創設了一種合理而深刻的境界,把具有導向作用的教學要求化作主體發自內心深處的自發生長機制,而這種有效機制能夠培養教育物件良好的道德判斷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親善遠惡,明辨是非,最終達到道德自覺的最高境界,從而達到思想教育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