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會計職稱論文範文

  會計是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的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資訊。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關於我國管理會計應用若干問題思考

  主題詞:我國; 管理 會計; 應用;思考

  主要內容:管理會計理論自從廿世紀七十年代起引進我國以來已有二十年的歷史,但一直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 經濟效益的提高。本文就是針對管理會計應用的有關問題闡述我們的一些看法。本文首先描述了目前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現狀,然後從企業的外部 環境、內部環境和管理會計自身缺陷等三個方面分析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最後提出了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若干設想,主要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積極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 教育,提高人員素質;培養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建立中國管理會計師 組織。

  管理會計主要是為適應經濟組織內部的經營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 發展起來的,它的主要職能是為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編制和提供內部管理需要的各種資料、資料等。它的方法和手段視不同的需要而設計,其模式視不同的經濟組織性質、規模大小、經營管理方式而異。它是最重要的職能是為最優經營決策和最高經營效率提供各種有用的方案和資料。

  目前,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急需將以往企業中應用的 經驗加以 總結和提高,形成我國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高效率,並籍以促進企業自身適應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強對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研究,正成為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一個現實課題。

  一、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現狀

  管理會計是本世紀初伴隨著泰羅的科學管理的產生而產生的,並隨著經濟的發展而在國外的企業中得到了推廣運用和發展。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運用是在廿世紀七十年代末伴隨著管理會計理論開始的,其歷史並不長,而作為管理會計重要內容的中國式責任會計在企業中的推廣與應用卻有40餘年。所以,現在一般的企業均運用了責任會計,但大部分企業對全面預算、風險分析、差量分析、長期投資決策方法、企業員工業績評價等都知之甚少,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更談不上應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管理會計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多數企業的重視,仍然處於一種漂浮狀態。這是切合實際的,它表明驅使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動力明顯不足,管理會計深入民心並廣為應用任重道遠。

  二、影響中國管理會計執行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與壯大不僅要受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影響,而且還要受到事物本身的制約。管理會計是在西方產生、發展起來的,它在我國企業推廣、運用的過程中必然要受到我國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和管理會計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制約。

  ***一***企業外部環境的影響

  管理會計與企業外部環境具有十分密切的 聯絡,外部環境直接影響著管理會計能否得到普遍應用。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外部環境主要指經濟體制環境、法律環境和 文化環境。

  1、經濟體制環境的影響。管理會計由決策會計和執行會計兩大部分組成,並以決策會計為主體。然而,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 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經濟體制下,企業的供、產、銷及人、財、物均納入相應的計劃,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統配統撥”、“統購統銷”和“統收統支”,企業不過是一個放大了的“車間”而已。企業或非營利機構不能獨立地進行投資決策。這一權力屬於上級部門,決策許可權依照部門的特點、特定投資專案的規模及其重要性的不同予以嚴格的劃分,最大和最重要的投資專案由政府作出決策;其它投資專案由有關部門的部長或負責人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給企業經營決策者提供決策資訊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決策便無足輕重,重要的是貫徹執行。這可能就是責任會計為什麼常受到我國企業的青睞,而決策會計卻如陽春白雪少人問津的主要原因吧。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我國的企業制度改革經歷了放權讓利、企業承包和轉換經營機制三個階段,但這幾種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使得經營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更重視一些行政因素和 社會影響因素,而不能重視管理會計所提供的資訊,從而造成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不能普遍應用。③同時,現階段我國的金融體制、價格體制還不完善,使得管理會計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正如有些會計人員舉例說,由於該企業執行政府定價,企業本身根本無法進行定價分析。還有些會計人員講到,他們曾經嘗試過使用定貨模型,但問題是經常按正常情況無法取得材料,因而測算顯得毫無意義。

  2、法律環境的影響。管理會計要給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提供有用的資訊,必須在一個平等、公平、競爭和高度靈敏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但總體上來說我國的法律體系還不健全。如我國至今沒有頒佈《反壟斷法》,不能造就一個公平的市場經濟環境。稅法對不同地區、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規定了差別稅率,對 大小規模納稅人規定了不同的增值稅處理辦法,這些都造成了企業不平等的地位。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會計給企業提供經營決策資訊時在有用性、相關性方面大為減弱。另外,法律實施情況不如人意也是制約公平競爭環境形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我國出臺了許多法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執法不嚴、有法不依”和“權大於法”的現象經常發生。如《破產法》雖然已頒佈實施了十多年,但在許多國企嚴重虧損的情況下,真正破產的卻寥寥無幾,使得市場優勝劣汰的規律不能體現。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管理會計,它能否應用全憑經營者個人素質好壞。同時,在現實工作中權大於法,法律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非規範的會計行為幾乎存在於所有企業,這使得主要資訊來源於財務會計的管理會計只能給企業的決策者提供非正確的資訊。可見,法律體系的不完善和執法力度不夠,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運用缺乏一定的保證。

  3、傳統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這種影響具體表現在:***1***會計工作的地位低下。一些會計人員和廠長經理認為,會計就是算帳、報帳,至於管理、經營決策,那是企業領導的事。財務會計工作一直是會計人員工作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管理會計則成了副業,有精力和條件的,就零打碎敲地搞一些,否則乾脆拋在一邊。***2***經營者的“長官意志”。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封建專制制度,等級觀念比較嚴重,由此而造成了領導者的“長官意志”。雖然管理會計利用各種資訊,經過各種計算分析得出最優方案提供給領導者,但在這種“長官意志”前,有否作用不改斷言。***3***一些消極文化思想使得管理會計難以實施。管理會計在評價業績時要求賞罰分明,但是許多經營者深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想影響,難以做到“罰”字。這就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作用事倍功半,從而影響它的推廣應用。

  ***二***內部環境的影響

  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決策服務的,企業的內部環境對管理會計普遍應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的內部環境主要指企業的經營者、會計人員和會計電算化裝置。

  1、企業經營決策者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當局對管理會計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管理會計在企業中能否普遍應用。現代市場經濟要求企業家不僅要懂經營,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會計和財務管理。而現階段,多數企業經營者離這一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目前在許多企業中,即沒有建立管理會計組織,也沒有培訓相應的管理會計人員,會計人員本身也沒有應用管理會計的機會與積極性。

  2、會計人員的影響。會計人員對管理會計運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會計人員素質上。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比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在專業教育方面層次低。全國1200萬會計人員中,受過大學專業教育的不及10%,在素質相對高一些的國有企業及縣以上集體企業600多萬會計人員中,大專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18.2%,有會計師資格的僅佔14.5%.④由於會計人員素質跟不上,就使他們沒有精力去實踐管理會計。雖然有些會計人員學習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數處於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際操作。同時,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水準不是很高,在會計披露上弄虛作假,造成會計資訊失真的情況嚴重。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3、會計電算化的影響。現階段,計算機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比較低。在開展會計電算化的企業中,其應用也僅僅停留在事後算帳的水平上,不具備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的能力。同時,現階段我國管理會計的軟體開發嚴重滯後,使得管理會計一些複雜的公式和模型沒法運用。由於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會計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發展,從而削弱了管理會計的作用,造成了管理會計的現階段企業中應用緩慢。

  ***三***管理會計自身缺陷的影響

  傳統管理會計為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曾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自二戰以後,特別是廿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生產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企業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更來自國外。而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與強大的競爭對手,管理會計無論在方法上還是內容上都顯得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要求。具體表現為:

  1、管理會計研究的領域狹隘。傳統的管理會計僅侷限於大量生產、工藝技術和產品成本都趨於穩定的產品,很少研究新產品的成本費用等存在的問題。一般管理會計只注重財務會計資訊,加強企業內部成本控制。而現階段市場競爭十分激烈,要求管理會計不權要重視企業內部資訊,而且還應該注重市場資訊。單純依靠企業內部的資訊很難作出正確的評價和決策。

  2、管理會計的基點不妥。現代企業管理是經營性管理而非生產性管理,企業經營管理應著眼於銷售。而管理會計卻將銷售作為一個常量,把銷售額的確定作為成本預測和控制、利潤規劃和控制以及資金規劃和控制的前提條件。這必將阻礙管理會計的應用。

  3、資訊滯後性。由於管理會計的許多資訊來自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報告,但是任何一期的會計報告正好在下一期中間呈報。由於這些資訊的滯後使得其對管理者進行決策毫無用處,嚴重削弱管理會計的作用。

  4、對市場壽命較短產品的評價。現代產品的一個趨勢就是更新換代加快。許多產品的壽命週期只有幾年,有些僅為一年或更短。許多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不僅靠產品的低成本生產,而且靠產品更新。而傳統的業績評價又始終以成本為中心。

  由於上述幾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作用的發揮受到嚴重限制。

  三、對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若干設想

  從以上分析可知,在我國現階段,要推廣運用管理會計,必須首先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

  ***一***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是推廣管理會計的根本途徑

  現階段,中國式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很薄弱,對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仍侷限於國外情況的翻譯介紹。而中國的國情與西方國家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使得被全盤吸收的西方管理會計很難在中國企業普遍應用。所以要推廣管理會計,首先應該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具體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中國管理會計的定位問題。西方國家管理會計已經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這與其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管理水平是相一致的。我國的管理會計應定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密切結合中國企業實際情況,便於廣大會計人員、管理人員操作運用這一水平上。不追求高深莫測的理論與數字模型,不生搬硬套那些眾多的無法操作的名詞、概念與方法。

  2、中國管理會計規範化問題。對任何一門學科來講,人們對該學科知識的掌握,主要來自教科書,但教科書的內容體系能否儘可能地規範化,則直接關係到該學科的推廣和普及應用的程度。而管理會計教科書在內容排列的邏輯順序、基本理論結構、名詞、概念以及方法等許多方面的欠規範化卻不利於初學者學習和掌握管理會計,也不利於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同時由於當今世界正處於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和應用的時代,為了確保會計資訊的收集、傳遞、加工、處理、儲存、輸出等也愈來愈依靠計算機來完成,而編制管理會計通用軟體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管理會計的規範化。

  3、中國管理會計應特別強調行為科學的研究與應用。這樣才能符合我國的管理邏輯,符合我們的社會行為和社會心理;也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較好的社會效果,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研究我國各類組織中人的行為、慾望、動機,並加以合理引導與組織,形成一個和諧的內部管理環境,減少管理中的內耗。應用符合中國人心理特點的管理會計方法,應當成為我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的一個突破口。

  4、中國式管理會計體系應將管理會計在實踐中應用的成功經驗加以科學、系統的歸納和總結,並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利於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

  ***二***積極推進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的體制和會計的作用有密切的關係,什麼樣的企業體制就需要什麼樣的會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必然要求管理會計的運用,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政府職能的借位,導致企業政企不分,責權不明,造成國有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同時也阻礙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政府一方面直接控制了企業的人、財、物,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得企業沒有獨立性和自由性,無法及時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生產和經營活動;另一方面,又忽視甚至排斥企業自身的經濟責任和經濟利益,使得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既無壓力又無動力而喪失積極和主動性。這就使得管理會計的許多方法顯得毫無意義。同時,職能錯位的政府,直接取代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職能,用行政手段干預企業投資,或直接取代企業投資。並且,政府和政府附屬物的企業又不對投資效果承擔責任,加之在幹部管理上,考核其政績往往看速度和產值等總量指標,不注重考核投入產出的效益指標,而且企業幹部按所在企業規模大小確定相應的行政級別等。這就必然會出現有些政府和企業領導在投資決策時好大喜功,不顧客觀條件和市場情況,爭專案,爭投資,造成投資決策失誤。害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對投資專案進行的投資分析哪怕再正確當然也無法發揮作用。就我個人認為,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首先應取消企業領導享受的行政級別待遇,也不再由政府指派,而改為到社會上去公開招聘,由市場產生和磨練出真正的企業家。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為企業創造一個公開的、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使企業能在這種環境中達到優勝劣汰。所以,要促使企業在管理中儘可能地應用管理會計技術與方法,必須不斷深化經濟和管理體制的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改進企業行政當局的獎懲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從而使每一個企業都能真正考慮依靠改進內部管理來保證自己在激勵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三***進一步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提高人員素質

  雖然二十年來我國管理會計成績斐然,但要想使管理會計得到推廣應用,仍需加大對會計人員素質教育的力度。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橋樑,才能促進管理會計的運用。就基礎教育而言,應在大中專院校、成人教育以及廣大經營管理人員、財會人員中進行廣泛的、深入持久的管理會計基礎教育,不但要讓這門課的知識深入人心,還要培養他們應用管理會計的能力。

  ***四***培養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

  與會計人員相比,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知識和素質的培養可能更為重要。據調查表明,單位領導不重視被列為影響管理會計應用的首要原因。提高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企業領導已經成為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企業領導沒有一定的管理會計意識,他們將不會考慮會計人員在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會計人員水平再高恐怕也難以發揮作用。要增強企業主要領導人的管理會計意識可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1、今後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它有關方面組織企業領導人培訓時應該適當加強管理會計的內容,經濟師等職稱考試中應該適當增加管理會計方面的內容,企業領導人本身也應不斷完善自已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認識。事實證明,如果企業領導具有了一定的管理會計知識,他們就會自然地考慮到會計人員在預測、計劃等方面的作用。

  2、建立一定的社會約束機制,甚至以一種行政手段促使企業領導層重視管理會計應用。例如在領導層的重大決策中,特別是涉及專案投資決策等重大問題上,建立管理會計的一票否決制。

  ***五***建立中國管理會計師組織,推進管理會計的前進

  現代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均有管理會計師協會,作為管理會計師的專業組織。這些專業組織的成立不僅推動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發展,而且加強了管理會計師的社會地位。在英國,一旦持有特許管理會計師證書就被認為是有廣泛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往往成為大公司獵取的目標。

  通過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會計師專業組織發展的結果和作用來看,我國也有必要根據本國的借鑑西方先進經驗來組建我國自己的管理會計師協會,設立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創辦管理會計師刊物。這不僅有利於管理會計的發展壯大,而且能夠推動管理會計的運用和發展。

  雖然就目前來看,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推廣運用仍受到種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管理會計必將為大多數人所認可,在國有企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孟凡利、王翠春、王健、楊公隧,1997:《管理會計應用:現狀、問題與應有的改進》,《會計研究》,1997年第4期。

  李建芳,1996:《管理會計體系存在問題及對策》,《財會研究》,1996年第6期。

  方向,1996:《粗放增長屢議不改的根子在哪裡》,《改革》,1996年第2期。

  喬彥軍,1997:《為什麼國有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上乏力?》,《會計研究》,1997年第4期。

  謝禮望,1998:《經濟頑症與政府職能錯位》,《企業經濟》,1998年第12期。

  馮巧根,1997:《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會計研究》,1997年第7期。

  謝元態,1998:《市場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出路》,《企業經濟》,1998年第5期。

  孟焰,1997:《論管理會計的規範化》,《會計研究》,1997年第3期。

  暨南大學會計系管理會計課題組,1995:《中國管理會計——透視與展望》,《會計研究》,1995年第11期。

  鄭雨,1998:《企業應重視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江蘇財會》,1998年第9期。

  李蘋莉,1999:《戰略管理會計:發展與挑戰》,《會計研究》,1999年第1期

  篇二

  從模糊性透視會計資訊失真

  模糊性是事物類屬的不確定性, 是事物所呈現出來的亦此亦彼性。 會計所反映的 經濟事項大多是模糊事物,而分類和彙總是會計的基本方法,由此決定了會計模糊性的本質屬性。會計模糊性是導致會計資訊失真的重要原因。本文擬從模糊性角度透視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並且對模糊性引起的會計資訊失真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

  一、模糊性與清晰性

  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前提。在現實世界中有許多事物可以依據精確的標準把它們分為彼此界限分明的類別非此即彼,明確肯定。事物有明確類屬的特性就叫做清晰性,這類事物則稱為清晰事物。但是,還有另外一些事物,我們無法找到精確的分類標準,很難明確肯定地斷言某些事物是否屬於某一類。小溪、大河、遠近、近鄰等就是這種事物。由於這種事物從屬於某一類到不屬於該類是逐步過渡而非突然改變,不同類別之間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因而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歸類,事物的這種類屬不清晰性就叫做模糊性,這類事物則稱為模糊事物。

  依據模糊性產生的原因,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內在模糊性、資訊模糊性和主觀模糊性。內在模糊性指由於客觀事物的中介過渡性而引起類屬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問題總是與事物的分類問題相關聯。把無窮連續過渡的中介分為有限的類別,把大量彼此沒有明顯差異的中介分為少數幾類,這樣的類別之間很難有截然分明的界限,大量的中介便顯得沒有明確肯定的類屬了,即表現出內在的模糊性。資訊模糊性,是指在複雜的系統中因各種因素交織一起而產生的模糊性。模糊性總是伴隨著複雜性而出現。複雜性意味著因素的多樣性、 聯絡的多樣性。選購衣服,若分別就花色、耐用性、價格等單因素評定,容易作出清晰確定的結論。若把諸因素聯絡起來評定,就顯得相當複雜、難於確定了。大量可以精確描述的單因素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必然產生出具有新質的屬性,即資訊模糊性。主觀模糊性,指由於認識主體在性格、 職業、年齡等方面的差異而引起對事物類屬劃分上的不確定性。

  精確方法適於刻畫清晰數量關係,但是,當用精確方法處理模糊事物時,由於捨棄了物件固有的模糊性,在本來沒有明確界限的物件之間人為地劃定界限,變模糊數量關係為清晰數量關係,因而歪曲了本來相互聯絡著的事物的性質。特別在分界線附近,這種描述的失真性更為嚴重。對於模糊事物,則要從其模糊性出發, 應用模糊方法來處理。模糊方法的基點是承認模糊性。凡是從模糊性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論是 經驗的還是理論的,定性的還是定量的,都是模糊方法。

  二、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會計應用帳戶對大量的企業交易 “進行分類以便濃縮資訊”,也就是說,分類和彙總是會計的基本方法,而會計所分類和彙總的經濟事項本身又具有模糊性和複雜性,處於不斷 發展變化之中,由此導致會計資訊必然具有模糊性。會計內在模糊性和資訊模糊性是會計停息失真的客觀原因,而且是會計資訊主觀性失真的客觀基礎。以下將分別剖析會計所具有的3種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

  ***一***內在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內在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1、內在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直接影響。***1***會計準則的精確規定所導致的會計資訊失真。經濟事項的內在模糊性,決定了對經濟事項進行精確分類並規定相應的會計處理方法,可能會導致會計資訊失真。對經濟事項的精確分類,將掩蓋企業的個性,並抹殺不同企業客觀存在著的重要差異。事實上,由於不同企業歸屬不同行業,它們有著不同的規模和 管理需求,不同企業存在著不同個性是在所難免的。違背會計內在模糊性的客觀事實,一味追求“一刀切”的精確方法,是導致會計資訊規範性失真的重要原因,即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對經濟事項進行會計處理也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現以應收帳款會計處理為例加以說明。應收帳款發生壞帳損失的可能性不但取決於應收帳款的數量,更主要取決於應收帳款的帳齡、債務人的 信譽和財務狀況以及與債務人之間是否存在 合同糾紛等因素,也就是說,應收帳款的可回收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具有模糊性。但是,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卻忽略了債務人的信譽和財務狀況對應收帳款的重要影響,武斷地規定所有企業按年末應收帳款餘額的一定比例提取壞帳準備。事實上,每個企業都按一定比例提取,很難反映企業應收帳款的可回收價值,甚至導致會計資訊失真。尤其對於銀行來說,國家統一規定的呆壞帳率,並不能提供銀行貸款的真實資訊。***2***時滯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從會計確認、計量到 報告的生成以至最後傳到使用者手中,這其中每一個環節都要有時間佔用,因此,“時滯”必然存在。時滯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根源於經營活動的連續性和會計報告的間斷性。在"時滯"期間內發生的事件和前期發生的事件相互聯絡。有時,時滯期內發生的事件,使報表釋出之前就已經部分甚至完全失去真實性了。例如,在巴林銀行事件中,巴林銀行在1994年末報告的資產淨值為4.5億至5億之間,但在1995年2月末,巴林銀行就倒閉了,而這個時候該銀行1994年的年度報告還沒有實際完成呢。

  2、內在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間接影響。現代契約理論認為,會計準則為企業經理人員留下適當的會計政策選擇權,可使其對 環境和不可預見的契約後果能夠作出靈活反映,從而降低契約成本,也即經理人員擁有適當會計政策選擇權是有效的契約安排正規化。但是,若從會計的技術屬性來分析,我們會發現,經濟事項的內在模糊性是企業經理人員擁有會計政策選擇權的首要原因。會計所反映的經濟事項千差萬別,而且,即使表面上相似的經濟事項,由於所處的企業背景不同,可能在本質上卻大相徑庭。任何會計準則不可能涵蓋一切,群集所有的經濟事項,它只能對會計 工作提出基本原則和規範。而且,隨著企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經營活動範圍的擴大和 社會、法律、金融環境日趨複雜化,同類經濟事項的個性日益豐富,也即經濟事項的模糊性日益加強。為了使企業能夠從其所處的特定經濟環境和經營情況出發,選擇恰當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準則的規定將更為模糊。比如,衍生金融工具依據公司持有意圖***投機或投資***來選取計量屬性***歷史成本或公允價值***;長期投資根據能否對子公司實施重大影響來選擇成本法或權益法等等。同時,經濟事項處於不斷髮展和創新之中,而會計準則大多是對以往會計 實踐的 總結,往往落後於日新月異的企業經營技術及 組織方式的發展,也即會計準則具有滯後性。會計方法的可選擇性、會計準則的模糊性和滯後性,為經理人員操縱會計數字,出具虛假資訊提供了更多機會。

  ***二***主觀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會計將大量千差萬別的經濟事項進行分類,歸大少數確定的帳戶,其分類必定帶有主觀成分,受會計人員自身業務素質、各種利益關係、法律及職業道德規範、價值觀念及個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會計呈現出主觀模糊性。會計的主觀模糊性根植於會計的內在模糊性,正是經濟事項本身的模糊性導致對經濟事項的會計處理依賴於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會計的主觀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可分為兩個方面。

  1、技術風險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技術性風險指由於會計人員對經濟事項或會計準則的理解偏差而對經濟事項作出錯誤分類的可能性。技術性風險是導致會計資訊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從發展的趨勢來看,會計準則的模糊性和滯後性將不斷加強,會計資訊的主觀模糊性必然會更為嚴重,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將更加依賴於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

  2、道德風險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在財產觀下,企業並非獨立存在的主體,它只不過是企業的經理人員和股東、債券人以及政府等之間簽訂的各種契約的結合,而契約的訂立、監督及其實施往往以會計利潤、投資報酬率、資產週轉率等會計數字為基礎,由此導致會計數字具有經濟後果。經理人員為了使契約的訂立和實施有利於己方,往往利用會計內在模性,操縱利潤,提供虛假會計資訊,引誘對方作出錯誤決策。道德風險引起的利潤操縱,是個國際性問題。近年來利潤操縱在美國滋長蔓延,愈演愈烈,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深感不安。

  ***三***資訊模糊性對會計資訊失真的影響。會計作為複雜的資訊系統,是對主體經濟活動的濃縮,也就是說,會計資訊是綜合資訊。會計通過一道一道程式,分類、彙總,再分類和再彙總,最後產生的總括數字,必然具有資訊模糊性,甚至往往不能說明問題。比如,現行會計對不同的資產專案採用不同的計量屬性,經彙總得出的資產總額,既不代表“未來經濟利益”,也不代表過去的資源耗費。再如編制合併報表時,若納入合併的各子公司分別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和食品業,毫無疑問,報表中所反映的存貨資訊是模糊的,甚至不能代表任何意義。此外,彙總的數字往往掩蓋了事物的個性和矛盾,這點在合併報表中表現地尤為突出。合併報表抵銷了集團內企業間的內部交易,綜合地反映了整個企業集團對外交易形成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但同時也掩蓋了集團中處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各個公司所面臨的風險和機會,因而合併報表具有資訊模糊性。而且,合併報表抵銷了集團企業的內部交易,由此導致內部交易產生的交易風險在合併報表上不能得到充分反映。

  三、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性是會計的本質屬性,而會計模糊性是引起會計資訊失真的重要原因。現對模糊性引起的會計資訊失真提出以下兩點治理措施:

  ***一***重視模糊方法在會計準則制定中的應用。由於經濟事項的內在模糊性,會計準則的規定中不應一味迷信精確性規範,而忽視模糊性規定的科學性。相反,只有加強對經濟事項和會計模糊性的研究並在準則的制定中尊重其模糊性,合理地應用模糊方法,才能便會計準則更具科學性,從而減少會計資訊的規範性失真。在會計準則的制定中合理地應用模糊性規定,也就是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觀點。近年來,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已開始認識到了精確方法的侷限性和模糊方法的科學性,並逐步開始在會計準則中恰當地應用模糊性規定。比如,SEC認為“重要性”不能只指3%-5%或6%等數量界限,而應該有質的說明***既給予定性***;IASC著重從所售資產在所有權上的重要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轉移給買方這一基本標準來界定收入的確認時點;世界各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對合並範圍的界定逐漸由持有子公司50%以上股權趨向於以是否實施控制權為標準;等等,這些模糊性規定無疑便會計規範更為科學。

  ***二***重視充分披露原則。會計資訊具有主觀模糊性,會計報表上的數字是會計人員判斷的結果,受到其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一定是“最合理”的判斷。因此,要充分披露對重要經濟事項判斷的依據,判斷的結果以及所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以便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判斷對報表中的數字進行調整,以提高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同時充分披露還能抑制公司利用會計的模糊性操縱會計數字,損害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此外,為了防止資訊模糊性所導致的會計資訊失真,對綜合性強的資訊需要適當加以分解和還原,充分披露其重要明細專案。如美國的充分披露原則就要求對彙總在正常的會計報表中的重要專案,諸如應收帳款、固定資產、股本等,以專門詳細的明細表進行反映。我國會計準則也作出了類似的規定。合併財務報表的資訊模糊性導致了分部報告的產生。分部報告通過對合並資訊的分解與還原,充分披露不同分部所面臨的風險和機會,有效地彌補了合併報表的資訊模糊性。如東亞地區企業沒有集中披露承受巨大投機壓力的分部***如房地產分部***的詳細資訊,使資訊使用者末能正確地判斷出公司是否暴露出較高的金融風險。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