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只能獨行》讀書心得體會

  《靈魂只能獨行》是哲學家周國平的經典之一,是一本充滿了哲理意味的書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享給大家!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幾年前看過周國平的《靈魂只能獨行》。如今,書裡的內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這個書名多年來依然保留著初相遇時的冷峻,那麼觸目驚心地刻在我腦海的某個角落。思維的光線即便輕輕拂過這幾個字,整個人都彷彿從溫暖的豔陽天冷不防地跌進了冰庫裡,撲面而來的寒意無孔不入地將自己包圍,在濛濛升騰的寒霧中,我的靈魂似乎都要無助地為自己的孤苦伶仃而啜泣。

  後來在書店裡站著看完了周叔平的《妞妞》,稀里嘩啦的我一直沒有勇氣將《妞妞》收藏在自己的書架裡。苦難是最好的老師麼?如果真是這樣,我寧願選擇自學成才也不要什麼又苦又難。

  週末在姥姥家看到外甥女的書架上有一本週國平的書,裝幀得十分精美的大開本,日記體,遊記性質的,就算做睡前的功課吧。書裡插有許多圖片,前半部分主要是風景照,有南極的,後半部分多是歐洲的。周的文字於我,就像掉進一張密密的珠網,卻絲毫不用擔心會被粘住,他的語言裡自有一種理性的力量在做引導,讓你徐徐沉浸在他的邏輯中,而內心卻清楚不過地明白,在前方的某一個未知處定會有他思想的結晶閃現,不管是一句話,還是幾句話,都會帶給你意料之中卻又出其不意的驚喜,讓你體會到思想的美妙。而他,這個始作俑者,卻始終與人遠遠地拉開一段距離,對你的快樂與感動無動於衷。書中還有周的照片,他的妻子紅和小女兒啾啾的照片。啾啾,多可愛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剛剛出殼的、“啾啾啾”、“啾啾啾”地鳴叫著,有著稚嫩的、尖尖的喙和紅紅的小腳丫,在細沙上留下一行歪歪扭扭印記的小雞雛。

  早上早早的醒來,老媽問我要不要和他們一起晨練,我問半夢半醒的小姑娘留她一個人在家可否,小傢伙睡眼朦朧的搖了搖頭隨後又嘟囔著她不管,明顯的不希望我離開的意思。於是婉拒了老媽的邀請,臥在沙發裡繼續讀周國平。

  靈魂只能獨行,這樣一句話出現在了他在南極寫的一篇日記裡。只是他繼續寫道,獨行的靈魂並不是孤單的,因為,他會遇到許多相似的靈魂。就像走在森林裡,你會從一點蛛絲馬跡,像一個菸頭,一個座標一樣發現曾經有人來過的痕跡,因此你並不孤獨。就像他讀泰戈爾,那種相知的暢意要遠遠大於周遭的人帶來的快意。儘管剛剛讀完,可是周的原話我卻幾乎忘記了,只記得個這樣的大概意思。但我卻從中感覺到了一種徹悟的輕鬆,彷彿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了答案,不需為獨行而顧影自憐。在浩渺的歷史中,在茫茫的人海里,總會有機會遇到同類者留下的印跡,總會有“頻率”相似的靈魂將彼此認出。有了這層意義,靈魂為什麼要拒絕獨行呢?獨行的靈魂並不孤單。可是這個道理為什麼非得一定要通過他說出來,自己才會覺得,嗯,真是這樣呢,心情才會釋然開朗。

  

  “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向別人甚至向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著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了。”

  進入高中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迷茫空乏,甚至對未來對以後都沒有一丁點想法。從前就算單薄就算無厘頭就算不切實際的理想——或者姑且稱之為夢,好像也缺少了什麼一樣,那些奇怪卻生動的夢變得“無所謂”“隨它去吧”“就這樣好了”,但是呢?學業很忙,生活節奏很快,壓力很大。我卻無所適從,不知道要幹什麼。眼前的似乎不是我想要的,但也不知道為了我想要的,應該去做些什麼。惴惴然地活著,兩點一線地活著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