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萬物互聯時代的中國大趨勢

  【摘要】   “網際網路+”是一個極具想象力和創意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極富戰略意義和實踐價值的網路社會環境下的新行動計劃。“網際網路+”具有綜合性、滲透性、前沿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 “網際網路+”是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載體,有利於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發展,激發全社會創新智慧與創造活力,使創新成為小微企業乃至每個人的機會和夢想。“網際網路+”順應了物物相聯、物人相聯、人人相聯的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趨勢,體現出移動化、智慧化、資料化的深度融合,不過,隨之形成的海量資料的安全問題也如影隨形,帶來日益嚴峻的網路安全威脅。

  【關鍵詞】  網際網路+ 眾創空間 跨境電子商務 邊緣創新 萬物互聯

  據統計,2015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20個詞是第一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其中包括“網際網路+”行動計劃。①“網際網路+”是一個極具想象力和創意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極富戰略意義和實踐價值的網路社會環境下的新行動計劃。儘管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在兩會期間刊載的《政府工作報告20個新詞詞典》對“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進行了解釋,但對這一新理念和新實踐的多維度觀察和重大意義的認知,需要進行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討論,以揭示這一理念的重大價值併發揮其難以估量的創新和聯動效應,同時避免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試圖從以下七個方面作些初步的探討,以求教於方家學者。

  從網路大國到網路強國

  世界的創新理念正在發生變化,即已從傳統的創造新產品、創造新技術進入到了創造世界範圍新領域、創造新商業模式、創造新生活方式、創造新名字的時代,亞馬遜、雅虎、谷歌、臉書以及電腦、手機、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新媒體、物聯網、3D列印、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可穿戴裝置、工業4.0等都是體現這一創新轉型的例子。黨的將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應該實現創新驅動的升級,改變並跨越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用別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的層次和階段,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不斷創造並誕生世界範圍的新領域、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而“網際網路+”正是這樣的新名字創新,它描繪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轉型的路線圖。

  中國網際網路經過20年的發展,各類網路經濟和社會的資料均呈爆發性增長,許多資料已超過人口半數或接近半數,中國網際網路的現有存量和未來變數、中國網際網路的規模和質量正在發生變化,有些資料折射出全球網路經濟發展新趨勢和消費的新模式和新形態。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2月釋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和國家工信部2014年通訊運營業統計公報,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7.9%。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全國行動電話使用者總數達12.86億。②另據工信部發布的2015年3月份通訊業經濟執行情況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行動電話使用者規模已近13億,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近9億。③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擁有寬頻使用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移動寬頻使用者總數達到***億戶,對行動電話使用者的滲透率達49.3%。

  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也令人驚歎。2014年11月11日,全國電商平臺全網單日交易額高達805.11億元。根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司測算,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到約13萬億元,同比增長25%,中國正躋身世界電子商務第一方陣,併成為改變世界消費形態的重要力量。④

  如此眾多的網民、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寬頻使用者、電商交易量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2015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雲端計算創新發展培育資訊產業新業態的意見》、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2014年8月國家八部委釋出的《關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2013年8月國務院釋出的《關於促進資訊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檔案,也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作為新名字創新的“網際網路+”正是順世界網際網路發展之勢而為,應全球資料驅動型經濟而謀,因中國網路社會迅猛發展之情而動,體現出新常態下經濟結構的深層調整和新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以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在新常態下的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發展,助推中國由網路大國向網路強國的轉型,形成中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新增長極,從而促進中國經濟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推動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並邁向中高階水平。

  從線上到線下的全面拓展滲透

  談起“網際網路+”,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商業、網際網路+製造業、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農業、網際網路+服務業、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等等。“網際網路+”是一個極富想象力的創新戰略和實施路線圖。“網際網路+”也是一個從線上向線下全面拓展滲透的行動計劃,可以從巨集觀的拓展、中觀的延伸、微觀的滲透三個維度加以深入分析。

  從巨集觀的拓展而言,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發展,為“網際網路+”的全球拓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氛圍。2015年3月召開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發布的《移動經濟2015》報告預測,未來5年,全球將新增10億移動使用者。⑤移動網際網路正在形成澎湃發展的大潮。“網際網路+”正可以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融合互動,以線上的發展支撐並豐富線下的發展。據中國海關總署2015年1月釋出的資料,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進出口額已突破30億元。⑥而“網際網路+”的行動計劃正可以讓跨境電子商務插上進一步騰飛的翅膀。

  從中觀的延伸而言,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目前正在中國二三線城市進入數量增長階段,“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為這一數量的進一步增長注入發展的活力,形成延伸發展的動力引擎。儘管網際網路2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諸多行業和領域的聯絡網路,但尚有不少傳統行業和領域網路程度較低,處於被動等待、按部就班、消極守成的狀態,需要通過“網際網路+”戰略倒逼這些行業和領域儘快融入網際網路發展大潮。

  從微觀的滲透而言,“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為網路向經濟、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的進一步滲透提供機遇。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具有泛在、隨時、互聯、便捷等諸多特點,在智慧技術的支援下,無論是產品的智慧化轉型還是流程的網路版升級,無論是服務的空間拓展,還是資料的人機傳遞,無論是多屏的互聯融合,還是智慧高效的個性定製,“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為人們展示了微觀滲透的無限想象力。

  2014年10月20日,我國年快件量首次突破百億件,正式闖入“百億時代”。⑦這一傳統的快遞行業正在邁入網際網路的快速通道,從線下訂單、空地快運、網路管理、手機預約、按時送遞、定點提取,呈現出從線上到線下的滲透融合,讓人們感悟到“網際網路+”的巨集觀拓展、中觀延伸和微觀滲透的魅力,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將進一步推進並深化這種拓展和滲透。

  在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網路社會的不斷演進中,“網際網路+”將無所不在。馬化騰在2015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以‘網際網路+’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提案,這一提案的主題內容集中反映了“網際網路+”正在成為中國全面創新發展的重要新引擎和新動力。⑧

  行業網際網路的升級版

  那麼,“網際網路+”與報告中的四化同步發展中的“資訊化”有何區別,與金融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有何不同?可以說,“網際網路+”是行業網際網路的升級版。

  據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刊載的《政府工作報告20個新詞詞典》的解釋:“‘網際網路+’模式,其中的‘+’指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旨在促進網際網路與各產業融合創新,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個方面實現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目前,網際網路已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旨在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可見,“網際網路+”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行業網際網路,而是行業網際網路的升級版,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觀察。

  首先是從“+網際網路”發展至“網際網路+”加以觀察。如果說,以往網際網路的發展,更多的是從線下到線上,從文字化到數字化,從物理化到網路化,體現的是侷限在技術和載體方面的延伸和創新;那麼,“網際網路+”則為人們展現出全新的模式和形態,網際網路已經從以往的技術配角轉變為如今的創新主角,從而逆轉了以往“+網際網路”時代發展主體與客體的關係。“網際網路+”向人們展現出如下的發展軌跡:線上向線下主動發展,網路向現實積極靠攏,網際網路向傳統行業擁抱融合。從“+網際網路”至“網際網路+”的歷史發展軌跡所呈現的否定之否定的邏輯,正是體現出網際網路的升級發展,這種升級,是技術的融合、流程的改造、產品的換代、服務的提升、管理的創新,是一種由工具向能力的轉化,是一種全面的創新甚至是對傳統的顛覆,起到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由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網際網路+”的發展程序也會呈現層次性和多樣化,“網際網路+”的發展新模式和新形態也會進一步與“+網際網路”相互交織,但與以往的“+網際網路”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是從萬物互聯時代的背景來加以觀察。機機相聯、人機相聯、人人相聯,這正是“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所處的新的發展環境。如同智慧城市是資訊化的升級版一樣,“網際網路+”正體現了資訊化在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向網路化、互聯化、智慧化和融合化發展的新趨勢。

  再次是從創新的內容來觀察。如果說,以往的行業網際網路更多的是從數字化和網路化的技術著眼和著力的話,那麼“網際網路+”已為行業網際網路注入了網際網路靈魂,再造了智慧化的服務流程,提供了便捷化的服務內容,滿足了個性的服務需求,體現出網路社會環境下以人為本和綠色化的發展精髓。

  搶佔資訊化戰略制高點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大潮正在孕育形成新的世界發展態勢,“網際網路+”正是體現了新一輪搶佔資訊化戰略制高點先機的智慧謀劃。

  “網際網路+”體現出綜合性、滲透性、前沿性和實踐性的特點。“網際網路+”具有總體性和綜合性,是一條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整體價值鏈。2015年3月初召開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主題為“邊緣創新”,正是移動網際網路綜合性和交叉性的體現。因此,“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需要舉上下之力,匯聚內外資源,以綜合性戰略和系統性思維進行頂層設計和路線推進。“網際網路+”具有向全社會、全方位、全視角、全鏈條滲透的特點,形成了萬物互聯、深度融合、跨域滲透、整合匯聚、相互促進的社會網路化新形態。“網際網路+”向各領域各行業滲透的多維度豐富景象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網際網路+”的前沿性體現了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最新進展,體現了資訊化在經濟社會創新轉型發展中的主導力量和創新源泉。“網際網路+”還具有探索性、動態性的特點,需要在多樣性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合適的方法和規制。計程車行業的移動支付、網路安全領域的個人資訊保安保護以及近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正是“網際網路+”實踐性的體現。

  通過“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我們應當搶佔資訊化戰略制高點,並從資訊化戰略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方面著力。

  資訊化戰略硬實力要求我們加快資訊基礎設施的建設,改變寬頻和網速落後的狀態;在資訊科技的關鍵領域逐步實現自主可控,改變受制於人和資訊主權被侵犯的被動局面;建立智慧互聯和開放共享的資訊平臺,改變各自為政的資訊割據和資料封閉的資訊壟斷;有序彙集並深度挖掘海量的大資料,改變資料研究和資訊服務相對薄弱的現狀。

  資訊化戰略的軟實力要求我們從各個層面提高對資訊化戰略重要意義、重要價值和重要功能的認知,從原本單一的資訊意識或侷限於資訊科技拓展至資訊意識、網路技能、資料素養、安全防範的全方位和綜合性的資訊素養,形成全天候和動態型的資訊資料觀察的情報眼和順風耳,以提升國家和企業的競爭力,避免在實施“一帶一路”、高鐵等戰略中出現盲人摸象、刻舟求劍式的情報短腿,為“走出去”戰略保駕護航。這些都是“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需要登高望遠的地方。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載體與新機遇

  “網際網路+”是一個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載體、新機遇,有利於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發展,激發全社會創新智慧與創造活力,使創新成為小微企業乃至每個人的機會和夢想。“網際網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是為億萬大眾提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階水平的新動力,也是釋放人才潛力和實現個人夢想的新通道,適應了創新創業主體大眾化的發展趨勢,可以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低價優質的服務平臺。

  2014年11月,在與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外代表座談時指出,網際網路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只要“一機在手”“人在線上”,實現“電腦+人腦”的融合,就可以通過“創客”“眾籌”“眾包”等方式獲取大量知識資訊,對接眾多創業投資,引爆無限創意創造。⑨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運用網際網路和開源技術,構建開放創新創業平臺,促進更多創業者加入和集聚”。⑩可見,“網際網路+”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

  理念創新的溢位效應

  有學者就“網際網路+”的12個風口行業進行了分析,這12個行業是醫療、工業、農業、教育、金融、交通和旅遊業、文化、家電―家居、生活服務、媒體、廣告、零售。這一分析為人們展示了“網際網路+”的創新效應的一個方面。實際上“網際網路+”提出之後,在短時間內已產生了溢位效應。就目前的發展而言,這種溢位效應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從“+”傳統的各行各業向更廣闊的各個領域拓展與滲透。如2015年3月,廣西南寧基於“網際網路+”的思路,提出將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資訊港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盟資訊樞紐服務體系,在公路、鐵路、海上航線互聯互通之外,建立一個連線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資訊絲綢之路”。這一中國―東盟資訊港專案將致力於通過建設中國―東盟的商貿、旅遊、經濟、文化、教育等大資料,內容包括南寧區域性國際通訊業務出***、南寧國際直達資料專用通道、西南區域IDC及雲端計算中心、西南區域服務外包呼叫中心等,打造中國―東盟合作的綜合性的、一站式資訊展示平臺、交易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使中國―東盟資訊港成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資訊樞紐。

  2015年3月,上海市政府與騰訊公司在上海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動上海“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提升智慧城市服務水平、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環境、加快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步伐,從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

  以上案例說明,“網際網路+”已不侷限於向傳統行業延伸的單一發展模式,而是正在呈現出向全球範圍的新領域、向超巨型城市全面拓展的發展新模式。這些發展新模式體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戰略影響下,一些省市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把握機遇的敏銳視野和迅即行動的主動精神。

  2015年4月,騰訊研究院釋出了“剖析網際網路+全景,誰是國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的研究成果,為讀者展示了“網際網路+”的全國城市地圖。這裡的“網際網路+”,已經與全國城市的發展有機聯絡起來。

  另一方面,從“網際網路+”進一步向“文化+”等其他範圍的融合拓展與延伸。2015年3月31日,國家文化部有關領導做客中國傳媒大學,圍繞“從‘網際網路+’到‘文化’+”進行演講,富有創意地提出了“文化+:網際網路帶來的新基因”的新觀點,指出網際網路+文化產業是發展的新趨勢。這就將“網際網路+”拓展至“文化+”,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國文化報》2015年4月8日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科技+文化+創意“把長沙創客的家搬進圖書館”》,這顯然是受了“網際網路+”的影響,從雙向的+發展至三方疊+,展示出科技、文化的融合,以及由此引發的創意。

  空前的網路安全預警

  “網際網路+”順應了物物相聯、物人相聯、人人相聯的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趨勢,體現出移動化、智慧化、資料化的深度融合,而隨之形成的海量資料的安全問題也如影隨形,帶來日益嚴峻的網路安全威脅,為人們敲響了警鐘。

  在數字化和網路化發展的基礎上,我國網際網路正在形成新一輪更為廣泛、更為深入地向傳統行業拓展、延伸和滲透的發展高潮,“網際網路+”已成為新一輪經濟社會和文化創新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抓手。這一行動計劃所形成的大資料、寬領域、多層次、廣覆蓋、深融合的資訊化升級版,形成了資訊安全向全社會、全方位、全視角、全鏈條滲透的特點,由此也帶來了資訊保安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線上資訊保安風險會不斷加劇外,線上的資訊保安正在向線下全面延伸滲透,各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智慧城市的深化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進一步步入資訊化的快車道,這些網路化的發展都將帶來資訊保安的巨大風險。

  如果說,以往資訊化、數字化和網路化的發展是在行業的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推進的話,“網際網路+”則是在資訊化和數字化基礎上的網路化、智慧化、互聯化、融合化的全域性解決方案,其安全風險和安全威脅正在從以往的點狀、線狀、條狀演變為圈狀、面狀、塊狀,資訊保安從線上漫延到線下,又將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資訊保安風險正在面臨全面性的威脅。這就需要我們在“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實施之前或實施過程中,進行資訊保安的評估,根據各行業的特點預先制訂資訊安全防範的相關措施,已有的措施要結合“網際網路+”的新環境進行修訂和完善。

  “網際網路+”是一個動態推進的過程和實踐探索的過程,網路安全的風險和威脅有些可以預測,有些難以預測,需要將網路安全預警的關口前移,進行網路安全的事前預測預判,進行起始前端的安全評估和稽核,並在動態的過程中進行即時的網路安全監測,遇到網路安全的威脅,應當採取亡羊補牢的辦法予以彌補,這是網路社會所涉資訊保安將要付出的代價。

  正如指出的那樣,“網際網路+”未知遠大於已知,未來空間無限。每一點探索積水成淵,勢必深刻影響重塑傳統產業行業格局。我們應當不斷探索“網際網路+”的未知領域,為中國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