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錯過為話題的作文的存在的問題

  以錯過為話題的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立意平淡,現在有的學生寫作都是瞎編的。我們也不必拘泥於“真人真事”,完全可以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去調動自己的想象,合理虛構。虛構不等於胡編亂造,虛構要合乎生活邏輯,也就是要合乎情理。在審題準確的前提下,想別人想不到的,想別人不敢想的,想別人想不透的,這是立意創新的關鍵。擺脫思維定勢,多逆向思維。立意與眾不同,文章方能脫穎而出。如“錯過何嘗不是一種收穫”“錯過也是一種美”。

  2材料虛假、不夠典型。在同學們的作文中,選材陳舊比較普遍,往往千篇一律,缺乏時代氣息。學生作文材料經常讓人似曾相識:總是下雨媽媽送傘、老師給我補課、幫助孤寡老奶奶等等。這是不注意取材的創新,思維侷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我們要善於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這樣才有可能寫出好作文。我們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時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不原樣地說;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這樣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3敘述像流水帳。從開篇到結束,平鋪直敘,中心不突出,沒有詳略之分,敘述沒有取捨。要去粗取精,擷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動人、最能反映其性質的閃光瞬間而加以表現。要有懸念,才能引人入勝。

  4描寫沒有重點。人物描寫沒有靈魂,千篇一律。肖像描寫抓不到個性特點,眉眼嘴巴大同小異。描述肖像,是為了使人能由表及裡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經歷、身份境遇、性格特徵、內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個性特徵、最能表現人物內在特點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動作描寫誇張,不能自然流露出來,不能表現人物的性格;語言描寫。人物語言的描寫不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不能反映人物的特徵,語言描寫應求簡潔,切忌拖泥帶水。細節描寫不夠細緻入微、不能達到生動傳神,充分突現人物個性、思想情感和精神風貌的效果。

  錯過的作文

  時間拼命奔跑,人們錯過的太多了。

  從我出生到現在,無數的錯過與我邂逅,而自己卻懵懵懂懂,事情過了才後悔。還好,沒有把錯過變成過錯,這樣才使得它能夠及時挽回。

  記得離開北京的那一晚,火車還未到站,我和媽媽就來到了全國最大的書店——西單圖書大廈,沉迷於書中的我如迷途的羔羊,陷入了幻想的世界,一下忘了時間。

  終於選好了幾本珍貴的愛書,媽媽突然叫了起來:“哎喲,時間不早了,我們趕不上火車了!”我一伸手,看看錶,可不是!於是,媽媽急忙付了款,拉著我就跑,連零錢都沒拿,真實心急如焚哪!

  來到北京站,我和老媽氣喘吁吁,只見爸爸向我們招手,讓咱們過去。他說:“聽見汽笛的鳴叫了嗎?就是我們的那趟列車!不過,既已錯過了,我們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去籤票,趕下一趟吧。”我一聽,慌了手腳,豆大的眼淚簌簌直落,爸媽見了,連忙安慰我說:“人人都可能有錯過的時候,關鍵看你怎樣彌補,再次把握。”

  這事已過三年了,我記憶猶新,將他當作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課。當然,十四年的錯過還不僅僅只限於這一件事:購物看到了心愛的商品沒有買,錯過了好東西;到了景點卻沒有堅持遊覽完,錯過了好風景;一個有利的競選與我擦肩而過,錯過了好機會。這一系列的小錯過,也許你也曾有所體驗。可是最重要的,不是後悔,而是做好準備,迎接下一個機會。

  正如劉心武所說的那樣,人生似列車,目標如到站,你可以錯過沿途的風景,卻不能錯過你所預定的終點站。

  錯過的相關作文:

  如果你問我時間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我只知道時間一旦失去就不會再擁有,只知道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長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貴,最被人忽視又最令人後悔的神奇東西。學習的匆匆,工作的匆匆,行人的匆匆…都根源於時間的匆匆。對於時間的匆匆,不得不提起那可謂人盡皆知、滾瓜爛熟的“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雖說這句古訓人盡皆知,但真正做到珍惜時間的卻屈指可數。時間是飛逝的,它不會為任何人而停留:當你早起穿衣服時,時間從你衣服中穿過;當你騎車上學時,時間從你的車輪前闖過;當你在校學習時,時間從你的筆尖上飛過;當你晚上睡覺時,時間從你的身上跨過;當你再次早起時,時間已不知不覺地過了八萬六千四百秒。

  你想挽留時間嗎?那就得靠你把握時間。時間是從不偏心的,它不會因為你的富有多給你一分,也不會因為你的貧窮而少給你一秒。那為什麼在相同的時間裡,人們所得到的結果會不同呢?比如說:同樣的環境,課程與老師,為何會有成績高低之分呢?並不是因為上帝偏心給了好同學過人的天資,也不是因為老天忘記賦予其他人聰明的頭腦,那是因為好學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時間,所以能夠取得好成績。如高爾基所說,他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看書上罷了。

  滿山的鮮花是春留下的痕跡,搖擺的樹是風留下的痕跡,影子是光的痕跡,波濤是海的痕跡,而老人臉上的滄桑,卻是時間留下的痕跡。燕子去了再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但是時間走了就走了,留下的只有回憶和後悔,所以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

  我曾經在生病時做過一個夢:晨光熹微,天使悄然而至,對我說:“你的生命還有一天了。”這也許有些可笑,而當時面對著突如其來的訊息,我變得惶恐不安,因為我感到平時毫不在意的一分一秒如沙漏般流逝著,並且凝聚著,星移斗轉日月如梭,這就變成了過去的春秋年華。現在,要我把從前沒有做卻應該做的事在一天之內補回來,我辦不到,也不可能辦到。幸好只是個夢,驀地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才遲遲地明白海倫凱勒說的“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死去那樣生活,才是最好的規則”這句話。浪費時間之人的藉口正是時間太多,如此地“朝看流水,暮看落日”,等到老態龍鍾之時就只剩下無盡的悲哀了。我們正處在人生中最寶貴的黃金時期,擁有他人羨慕的美好時光和生命,所以最應該珍惜的應該是“今天”的“今”,正如文嘉先生所說:“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要問我光陰似箭,人生幾何,只有看是被時間左右於股掌中,還是自己把握時間了。只是,請不要讓美好的人生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