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的神話故事
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傳說。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種精神寄託、人類的嚮往和宗教的實化展現。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這一天,漢鍾離和呂洞賓師徒二人外出雲遊,路過一座大山,山勢很陡,好像利劍刺向天空。驕陽照射著蒼綠的峭壁。漢鍾離走在前面,步履輕盈,如履平地;呂洞賓跟在後面,一步一挪往上攀登。他肩上負著一個大包裹,足足有幾十斤重,壓得他呼哧呼哧地喘不過氣來,額頭上那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外流,接著就卟噠卟噠地甩落在地上。肩上那個大包裹,是他師父漢鍾離在三年前交與他的,用錦帛包了一層又一層,沉甸甸的,不知包的是何物。
可能是什麼寶物,漢鍾離沒對呂洞賓說,他也不便詢問,從師父交給他那天起,不管走到哪裡,都要把它背上,一直背到如今。幾天以前,肩膀就開始有些痛,他沒有理會;昨天痛得更厲害了,他偷偷脫下衣服一瞧,原來肩膀已被壓腫,磨破了皮,露出鮮紅的嫩肉。他沒吭聲,今天又忍著痛,背上大包裹上山。
在上古神話中,一日,驕陽似火一般從頭頂上直射下來。呂洞賓肩上的包裹更覺沉重,膀子上熱辣辣的,像針扎一樣的疼痛難忍。他只得不時背過手去,用手掌托起那個沉甸甸的大包裹,以減輕一點肩上的負擔。這樣一來,腳步自然就放慢了。但他並沒有鬆勁,而是咬緊牙關,促使自己加快腳步,去追師父,不至於把距離拉得太大。
漢鍾離上到山頂上以後,便回過頭來看看,見呂洞賓還在半山腰裡,艱難地往上爬。看到他那剛強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心裡甚是喜悅,便在一棵大松樹下坐下來等他。
過了片刻,呂洞賓終於登上山頂。漢鍾離笑盈盈地招呼他道:“烈日當空,松下好乘涼,歇息一會兒再走吧!”
呂洞賓正想歇息,便蹲下身來,把肩上的包裹卸下。不料,包裹沒有放穩,竟咕嚕嚕滾下了山坡。呂洞賓心中甚是著急,唯恐損壞了師父的寶物,未等漢鍾離開口,便急忙奔下坡去撿拾。待到山坡下一看,當包裹用的錦帛,已被山石樹茬劃破,裡面的東西已經暴露出來。
呂洞賓一見,不禁大吃一驚。原來裡面包的並不是什麼貴重物件,更不是寶物,而是一塊大頑石。呂洞賓呆呆地站在那裡,許久,百思不得其解:“師父要這麼一塊頑石有何用呢?”
呂洞賓真想棄石而去,可是又一想,師父把這包裹交與自己已經整整三年了。三年來,不管跋山涉水,還是嚴冬酷暑,這塊頑石,從未離開過自己;師父也沒說把它棄掉。既然背到了如今,師父又未發話,說不定它有極大的用場。這麼一想,又重新把它包好,背上了山頂。
漢鍾離站在山頂,早把呂洞賓的心思和行動個一清二楚。待他把頑石背上山頂後,便指著包裹道:“現在可以把它開啟!”
呂洞賓解開包裹,頑石重新露了出來。
漢鍾離笑呵呵地說道:“你原來沒想到這裡麵包的是一塊頑石吧?”
呂洞賓點了點頭,不禁問道:“不知師父要此頑石何用?”
漢鍾離笑著回答道:“一是用它磨鍊爾之意志,二可將它點化成金。我即點石成金,也不枉你背它三年。”說畢,用手指著那塊大石頭,說了一聲“變!”那頑石立即變成了金光燦燦的一大塊黃金。
呂洞賓看得出神,連聲讚歎道:“師父竟有如此仙術,妙哉,妙哉!”
漢鍾離言道:“我將此點石成金之法傳授與你如何?”
呂洞賓沉吟了一會兒問道: “化石為金,可保永無更變否?”
漢鍾離回答說:“所點之金,與真金不同,真金始終如一;所點之金,五百年後,仍變為石也。”
呂洞賓聽他這麼一說,便拒絕學習這一法術,他說:“若是如此,則弟子不願學。”
漢鍾離不解地問:“為何不學?”
呂洞賓接著說道:“如此法術,興利於五百年前,遺害於五百年後,豈不誤了五百年後之人?故不願學也。”
漢鍾離聽至此,不禁嘆道:“子之道念,我不及也,爾之正果當在我之上!”
從此,師徒相互切磋道義,進入更高境界。
文言文
典故:
原文
一人貧苦特甚,生平虔奉呂祖。呂祖乃呂洞賓也,為道教全***之祖。呂祖感其誠,一日忽降至其家,見其赤貧,不勝憫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俄頃,粲然化為黃金,曰:“汝欲之乎?” 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呂祖大喜,謂:“子誠能如此,無私心也,可授以大道。” 其人曰:“不然,我欲汝之指頭也。”呂祖倏不見。***據《廣談助》改寫***。
譯文
一個人特別貧窮,平時虔誠地供奉呂祖,呂祖就是呂洞賓,相傳是道教的先祖。呂洞賓被他的真誠所感動,一天忽然從天上降到他家,看見他家十分貧窮,不禁憐憫他,於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他庭院中一塊厚重的石頭。片刻間,石頭便化成了金光閃閃的黃金,呂洞賓說:“你想要它嗎?” 那個人拜了兩次回答道:“不想要。”呂洞賓非常高興,說:“你如果能這樣,沒有私心,可以傳授給你成仙的真道。” 那個人說:“不是這樣的,我想要你的那根手指頭。” 呂洞賓忽然消失了。
主人公
呂洞賓,名喦***"喦”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現在山西運城市芮城有元代丘處機奉皇帝御旨興建的永樂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又名大純陽萬壽宮[1] 。呂洞賓是道教中的大宗師。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陽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張紫陽真人***、東派***陸潛虛***、西派***李涵虛***,還有隱於民間的道門教外別傳,皆自謂源於呂祖。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道成之後,普度眾生,世間多有傳說,被尊為劍祖劍仙。
呂仙,名巖,字洞賓。
浦州永樂縣人。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時誕生。
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
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中國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
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
***後世佛教徒謗呂祖參黃龍,已見陳攖寧先生數文力斥,請點選呂祖參黃龍可見。又,呂祖言“參禪做鬼終不識!”“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可知呂祖絕不提倡“三教同源”。***
呂洞賓,俗名呂岩,民間一般稱他為“孚佑帝君”、“呂純陽”、“純陽夫子”、“恩主公”、“仙公”、“呂祖”等,道家則稱他為“妙道天尊”,佛家又稱之為“文尼真佛”,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呂洞賓也是“五文昌”之一,常與關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時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為“孚佑帝君”之由來。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呂洞賓據說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樂縣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傳說異香滿室,有白鶴飛入帳中不見,自幼聰穎,十歲便能文,十五歲就能武,精通百家經籍。
唐文宗開成二年舉進士第,出任江州德化縣令一職。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結黨營私,呂祖不願偕同,於是棄官隱居於盧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該洞有兩個出“口”,於是便改姓為“呂”,並自稱為是洞中的賓客,改名為“洞賓”。
後來遇到火龍真人,並得其真傳,學得天遁劍法。又於長安遇古仙人鍾離權結為知交,旅邸中鍾吟詩一首曰“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乾坤許大無名姓、疏散人間一丈夫”。以試探呂之心願,呂遂以詩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殘簪纓重帶布衣輕、雖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鍾聞後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術相試,使呂昏困入睡,夢己中第,舉進士外放知縣,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嬌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顯貴,己則身居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十載已過,忽獲罪,摘官抄族,妻離子散,榮華富貴盡成過眼雲煙,己身軀佝僂,踽踽風雪中孤苦無依之流浪老人。
黃粱一夢,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轉側醒來見鍾獨坐榻旁笑曰:“你在夢中一浮一沉,變化萬端,眨眼間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則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雲蒼狗,過眼雲煙,所要者仍在徹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場”。
呂頓悟鍾乃神仙前來渡化於己,遂決意隨鍾遁入終南鶴嶺,修煉成真,得道時立誓言:“不渡盡蒼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傳的呂祖遍遊民間,歷江、淮、湘、潭、鄂、嶽及兩浙等地,濟世化人。
五代以後,時局大亂,人民飽受流徙之苦,他經常現身於世,拯救貧苦百姓。他的劍術一斷煩惱,二斷色慾,三斷貪嗔,對北宋教理的發展,有一定影響。道教全真教奉其為北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
傳說,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處在危巖之下,有個洞穴,幽深而巨大。洞穴的***,地勢頗為平坦,僅可騎馬,長驅直入洞裡。穴頂鍾乳紛垂,進洞越深,寒氣越重。洞裡的深處,有間石室,排列著石床、石桌、石凳,還有一個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因為這個洞穴,通稱純陽洞,所以也有 人說:呂洞賓是福建人,在那個洞穴裡修道成仙的。
另說,呂洞寶,名叫純陽,是唐朝懿宗時代的人,考中進士,鹹通年間,歷任兩縣縣官,後因僖宗無能,黃巢作亂,呂洞寶痛感人生盛衰無常,遁人當時國都附近的終南山,修身養性。以後如問,無法可知。
呂洞賓著有《聖德篇》、《指玄篇》、《忠孝課》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為“純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時加封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時,據說在一次鎮壓益州民眾叛亂時,呂祖曾顯化相助,後被加封為“英顯武烈王”。宋徽宗崇通道教,宣和元年***1119***,詔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純陽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純陽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 傾刻數百里,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呂洞賓興趣廣泛,虛心好學,廣參賢達,博覽群書,融匯貫通,勤於筆耕,留下豐富的著作。他不僅是道教祖師,而且是個詩人,所以受到後人廣泛的敬仰。
呂洞賓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與少陽帝君、正陽帝君、大道帝君、輔極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呂洞賓在民間被視為理髮業的祖師爺。相傳臭頭皇帝朱元璋,每次理髮都因理髮師不小心碰到他頭上的瘡而痛苦不堪,大發雷霆,接連砍殺了數位理髮師。呂洞賓獲悉此事後,乃下凡扮成理髮師,前去為明太祖理髮,結果不但沒有碰到瘡,並治好了太祖的惡瘡。太祖龍心大悅,要賞他金銀財寶,他卻不要,只要求明太祖賜他一面紅旗,插在理髮店門口,從此便被尊為理髮業的守護神。
民間傳說呂洞賓曾情場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侶,如果熱戀中的愛侶前去祭拜,必會被拆散,這雖是個無稽的傳說,許多人卻信以為真。
呂洞賓是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漢鍾離、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李鐵柺和何仙姑。呂洞賓在八仙排行中雖不是“老大”,但是其影響卻是其他七仙無法相匹的,漢鍾離等七仙的專廟寥寥無幾,而奉祀呂洞賓的呂祖廟、呂祖閣卻成千上萬遍佈各地。而歷史最悠久的呂祖仙師廟,是建於元朝時山西芮城永樂宮的純陽殿。
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在山西芮城縣城北三公里的龍泉村東側。據道書記載,這裡是呂洞賓的誕生地。呂洞賓死後,鄉里人將其故居改為呂公祠。到了金末,隨著呂洞賓神話故事的傳流,信奉者越來越眾,祠堂增修門廡,擴充成道觀。到了元代,道教極受朝廷寵信,祖師呂洞賓也身價陡增,於是升觀為宮,從此成為四海聞名的道教聖地。
在民間傳說之中,呂洞賓集“劍仙”、“酒仙”、“詩仙”和“色仙”於一身,是個放浪形骸的神仙。呂洞寶棄儒學道,仗劍雲遊,到處扶弱濟貧,鋤暴安良,他好酒貿杯,三醉岳陽樓,使他“醉”名遠揚。呂洞賓還是位詩人,有幾百首詩啟傳世。同時,他又是個有名的“花神仙”,傳說最多的是呂純陽三戲白牡丹***名妓***。在人們心目中,是個最有人情味的神仙。有些道觀還假託其名,配了一些“呂祖藥方”給人治病。呂洞賓在民間有廣泛的信仰,他與觀世音菩薩、關聖帝君是對杜會影響最大的三位神明。
農曆四月十四日為呂祖先師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