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女人必讀的書籍有哪些

  喜愛讀書的女性必能從書中有所收益,以書潤心,做完美女人。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歡迎參閱!

  二十幾歲女人讀的書籍

  1.《醒來的女性》

  ***美***瑪麗蓮·弗倫奇 著 餘莉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年6月出版

  因為一本書而“醒來”

  作為一部影響了美國一代女性的小說,《醒來的女性》出自20世紀影響巨大的女性作家瑪麗蓮·弗倫奇之手,她的名字曾出現在著名流行樂團ABBA***阿巴合唱團***的歌詞中,很多女性讀者正是從這本書開始“睜眼看世界”的。

  瑪麗蓮·弗倫奇出生於布魯克林,是一位工程師和百貨商店店員的女兒。她從小熱愛寫作,十歲便開始創作詩歌和短篇小說。1950年,在霍夫斯特拉大學就讀期間,瑪麗蓮結婚,開始兼職打工以支援丈夫就讀法學院。受波伏瓦《第二性》影響,瑪麗蓮一直堅持創作,希望成為一名作家。她完成了在霍夫斯特拉大學的學業,獲得哲學和英語文學學士學位以及英語碩士學位,成為一名英語老師。1964年,她考入哈佛大學,由於丈夫對其寫作事業的反對,兩人於1967年離婚。瑪麗蓮於1972年獲得博士學位,並於1977年出版《醒來的女性》一書,一舉成名。

  《醒來的女性》在美國初次出版時正值第二次女權主義運動後期,暴露了很多尖銳的社會問題和性別歧視問題,從而引發了輿論爭議。評論界對這本書褒貶不一,有人說它“激進”、“冗長”,有人說它“就是當時女性最真實的生活”,有人說它“為那些從當時的社會規則中尋求解放的女性,提供了一個充滿力量的故事”。

  2017年6月,這部寫實長篇心理小說《醒來的女性》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引進出版。該書以女主人公米拉的視角,寫盡她從童年到中年的人生以及她身邊一群身份各異、性格各異的女性的孤獨與放浪、歡樂與苦痛。

  米拉是一位熱愛讀書的小鎮女孩,從小她就是個獨立而聰明的孩子。開學第一天她就學完了全部的課本,學校只得讓她跳級。而她的母親對她的期望卻僅限於“嫁個好人家”,對她嚴加管束。在一個封閉的小地方,她的聰明和獨立卻使她成為異類。十九歲,她讀大學,愛上一位熱情而瀟灑的男同學,但不久發現他需要的只是一位崇拜者。她終於屈服於輿論壓力,草草戀愛結婚,努力讓自己做一位主流鼓吹的“賢妻良母”。然而,婚後她逐漸發現與丈夫三觀的分歧與溝通障礙,卻只能默默接受這樣的婚姻。直到有一天,丈夫告訴她他在外有了情人,要和她離婚。

  三十多歲的米拉經歷了絕望的自殺未遂之後,勇敢重新開始她的人生……在哈佛她也收穫了愛情,但面臨事業與愛情的二選一時,米拉最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獨立,哪怕孤獨重新將她包圍。

  瑪麗蓮·弗倫奇一生關注女性話題,她所描寫的女性生活及其中的真知灼見,直到今天也毫不過時。有女性讀者甚至留言,是《醒來的女性》給了她勇氣,讓她最終走出了一段充滿痛苦和屈辱的婚姻。而因為這本書“醒來”的讀者,不僅僅是女性。

  2.《離別時刻》

  ***美***朱迪·皮考特 著 李丹莉 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

  寫給世界上每一對母女

  “媽媽離開我一定另有隱情。哪怕窮盡一生,我也要證明這一點。”為了證明媽媽沒有拋棄自己,女孩珍娜踏上尋母之路,卻發現事情的真相遠遠超乎想象。感動美國百萬讀者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頭名作品、朱迪·皮考特新作《離別時刻》,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獨家授權中文版。

  提起朱迪·皮考特或《姐姐的守護者》,很多人都不陌生。她曾連續8年奪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冠軍,連續5年當選“全美最受歡迎作家”。1966年,朱迪·皮考特生於美國長島,她13歲時,舉家搬遷到新罕布什爾州,《離別時刻》的故事背景就設在這裡。

  《離別時刻》講述了一個快節奏的懸疑故事,外加一個“高能”結局,被認為“也許是朱迪·皮考特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朱迪·皮考特在這本書裡塑造了“珍娜”這個令人難忘的角色。10年前,珍娜和爸爸媽媽、7頭大象生活在一起,直到一個悲劇事件讓媽媽消失得無影無蹤。她一直不相信媽媽是自願地拋棄了自己,她人生的意義似乎就是要證明媽媽沒有拋棄自己。

  珍娜的媽媽艾麗斯是位動物學家,專門研究大象。有關大象的內容在書中佔了相當大的篇幅。據朱迪·皮考特本人說,她有一次讀文章時偶然看到,野生大象母女一輩子都生活在一起,直到其中一頭離世。她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像大象那樣生活是不是更好呢?於是,她開始挖掘更多關於大象的事情,併成為這部小說的靈魂。

  以象喻人,《離別時刻》告訴我們,大象媽媽也許是這世上最好的媽媽。大象媽媽的孕期長達兩年,經過漫長的等待而生的孩子在它們的生命裡是最珍貴的。在野生條件下,母象的職責就是教會女兒將來做媽媽需要知道的一切,和女兒形影不離,直到離世。和大象媽媽比起來,人類社會中的種種歧視、忽視、遺棄行為,是不是說明我們的親情還不如大象來得真實深厚?故事最後,這些疑問都將得到解答。

  3.《斯陀夫人傳》

  ***美***查爾斯· 愛德華·斯陀 著 佘卓桓 譯 孔謐 校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引發了一場戰爭的“小婦人”

  提起斯陀夫人,許多人至今仍感親切,這位酷愛文學也愛旅遊的作家,一生著書三十多部,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當時美國反對黑奴制度的典範,被稱為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索。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接見斯陀夫人時曾對她說:“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戰爭的那個小婦人。”

  在談到斯陀夫人的歷史地位時,柯克·門羅認為:“她不僅在世界著名婦女中是出類拔萃、名列前茅的,而且在決定美國人民命運的最關鍵的歷史時刻,她的影響超過其他任何一個人。”

  2017年5月,《斯陀夫人傳》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推出中譯本。這部傳記是斯陀夫人生前授權他的兒子、傳記作家查爾斯·愛德華·斯陀撰寫,是目前公認的權威版本。查爾斯·愛德華·斯陀人生大部分時間都跟母親同住一處,他在斯陀夫人的晚年及去世後,整理母親的信件和作品全集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本書通過書信、日記的形式全面展現了斯陀夫人的人生、作品、婚姻狀況和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

  4.《陸小曼作品精選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陸小曼 著 新世界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

  開到荼蘼花事了

  提起陸小曼,人們最愛談論她與徐志摩那場鬧得滿城風雨的生死之戀。然而爭議背後的她,實則有著世人看不到的優雅與靈性:她是當仁不讓的才女,她亦是新潮與傳統的碰撞,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無畏世人詆譭與唾棄。

  郁達夫曾說:“忠厚柔豔如小曼,熱烈誠摯若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放放火花,燒成一片了,哪裡還顧得到綱常禮教?更哪還顧到家法家風?”近日,《陸小曼作品精選集:開到荼蘼花事了》由新世界出版社推出。

  陸小曼曾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她的繪畫清逸雅緻,詩意盎然。除了繪畫,陸小曼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紮實的文字修飾能力,且頗具語言天賦。十幾歲便精通英、法兩國語言,被北洋政府聘為外交部翻譯官,出現於各大社交場合,贏得京城“第一美人”、“南唐北陸”等響亮名號。

  本次選集囊括了陸小曼的戲劇、小說、詩歌和散文,還增收了畫作以及《小曼日記》,更多維度、更全面地展現陸小曼。

  女人讀的書籍

  1.《長翅膀的女孩》

  ***美國***蘇·蒙克·基德 著 胡斐 朱萍 譯 譯林出版社 2017年5月出版

  為黑人女性發聲

  2017年,《地下鐵道》之外,還有這樣一本書:同樣是黑奴掙脫枷鎖、奔向自由的動人史詩,卻多了女性爭取平等權利的崎嶇之旅,這就是蘇·蒙克·基德的最新小說《長翅膀的女孩》。

  蘇·蒙克·基德是美國百萬暢銷書《蜜蜂的祕密生活》和《美人魚椅子》作者,作品曾斬獲多項文學大獎。《長翅膀的女孩》是她的第三部小說,一出版就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單第一名,併成為奧普拉書友會推薦圖書。

  這是一部基於真實人物的小說。19世紀30年代初期,薩拉·格里姆克和妹妹安吉麗娜是美國臭名昭著的女性。她們對家庭、社會以及宗教的公開反抗如此激烈,導致她們遭人辱罵、追趕、驅逐,不得不在死亡的威脅下,逃離自身在南卡羅來納查爾斯頓的家。她們為自由與平等發聲,為美國黑人和女性發聲,講演吸引了萬千聽眾;她們著名的宣言小冊子,直接促成15年後《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誕生……

  蘇·蒙克·基德在《長翅膀的女孩》中,塑造了海蒂·格里姆克這個“小麻煩”的女性人物,她是19世紀早期查爾斯頓的城市女奴。

  女人讀的優秀書籍

  1.《蘇菲的世界》

  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即是智慧的世界,又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14歲的女孩,作者由此確定了這本書所要普及的哲學知識的起點,所有情節都圍繞著她展開,從童稚的好奇心引出作者想要論述的哲學題目,利用女孩特有的細膩闡發哲學思辨和邏輯推演的細微和精密,藉助正在開悟啟智的初中生特有的想像力展示哲學原理的精深和博大。從古希臘到20世紀的存在主義,你將在一頁頁翻開的書中和那些偉大的哲人、智者相逢。可是你不用害怕,他們不會用那些深奧玄妙的“哲理”把你嚇跑,相反地,你會渴望一次又一次地走近他們。因為每走近一次,你就會被人類的求索精神和智慧震撼一次。讀完這本書,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線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源遠流長,曲折蜿蜒,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見底。確實,“賈德這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可謂空前的創作,他證明了哲學不一定是一些與現實脫節的學院人士躲在象牙塔裡所寫的東西。”

  2.《安徒生童話故事集》

  美,詩意的美,是安徒生童話為人所公認的最大藝術特色。安徒生童話中的美,既不是以猛烈豪壯撞擊人的心扉,也不是以恬靜安然取勝於世,更不是以深邃的哲學思考見長。它蘊含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細膩而豐富的感情和想象,具有一種幾乎是令人無法“抗拒”的強烈的吸引力和溫柔的浸透力,水晶般透明而又光彩四射,細雨般清澈甘潤而又俯抱廣遠,潛移默化,不露痕跡地發揮著自己巨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