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民間故事有哪些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泰山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泰山民間故事:泰山腰玉的傳說

  很早以前,泰山東側的柴草河畔,住著一個名叫劉栓的青年,他從小死去了父母,獨自一人,孤苦伶仃,專靠打柴為生。

  劉栓經常到大直溝去砍柴,那溝崖上有一棵奇妙的老桑樹,春天來了,它先吐綠生翠,秋天過了卻不見樹枯葉黃,滿樹桑葉依舊綠油油地閃閃發亮。劉栓砍柴累了,總愛靠著桑樹歇一會兒。

  一年春天,劉栓正在樹下休息,忽然飛來一群老鴰落在桑樹上,劉栓摸起一塊石頭投去,一隻老鴰應聲掉進崖下的深澗裡,其餘的全都“哄”地一聲飛走了。劉栓正要起身,一片桑葉飄飄悠悠地落在他手上,仔細一看,桑葉上還粘著一攤蠶籽兒,如雪似玉,潔白潔白的。劉栓覺得舍掉可惜,就小心地把桑葉揣到懷裡,擔著柴禾回了家。

  劉栓帶回來的桑葉,幾天後仍不幹黃,嫩生生的。不久,那片桑葉上就爬滿了蠶寶寶。劉栓高興地把這些蠶兒放在一個小筐籮裡。從此以後,他每天上山砍柴,都要從桑樹上採回一些鮮嫩的桑葉,精心餵養。蠶寶寶長得非常快,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長滿了一張大葦蓆。劉栓盼著這些蠶早做繭,好賣了換件衣裳穿。

  一天,劉栓又去山上砍柴,回來的路上,聽到天上呼呼啦啦地響,抬頭一看,原來是一群老鴰從頭頂飛過。他心裡惦記著家裡的蠶兒,便挑著柴草急急忙忙地往家裡趕。回到家中,劉栓頓時愣住了,只見屋門四敞大開,小茅屋像大風揭了頂,成了一團草窩,葦蓆上的蠶兒也全不見了,只剩下一地鳥屎。劉栓想到剛才飛過的那群老鴰,心中頓時明白了,不禁流下傷心的淚水。他無精打采地收拾著,忽然,劉栓發現一個白胖胖的大蠶兒鑽在葦蓆底下,便趕緊把它捧在手裡,那蠶兒不住地擺頭,好像難過地訴說著剛才的遭遇。劉栓輕輕地把蠶放進筐籮,又鋪上厚厚的一層桑葉……

  別看只剩下了一個蠶兒,劉栓仍然天天從大直溝捎回桑葉來,更加精心地照料。沒多久,蠶兒做了一個雪白雪白的繭兒,足有鵝蛋大。劉栓捧著繭兒,捨不得放下,上山砍柴把它揣在懷裡,晚上睡覺把它放在枕邊,簡直寸步不離。

  一天夜裡,劉栓睡得迷迷糊糊,見那繭兒忽悠悠地飄了起來,飄到天上,竟變成了一朵白雲。一位身穿白羅裙的姑娘,從雲頭飄下,笑盈盈地走上前來說:“劉栓呀!你為何光留著繭兒不繅絲呢?你別看只有一個繭兒,它可以抽出許多許多的絲,織許多許多匹布啊!”劉栓剛要和那姑娘說話,姑娘卻又輕飄飄走了。劉栓醒來,疑疑惑惑,伸手摸摸枕邊,那繭兒還在,瞧瞧窗外,星光滿天,才有三更時分,他再也睡不著了,心想:“剛才的夢是否靈驗呢?不如趁夜深人靜試上一試。”於是,他一骨碌爬起來,支起鍋,添上水,將繭兒放入水中,只見繭兒越長越大,一眨眼就長滿了鍋。劉栓甭提有多高興了。他急忙找了幾根木棍做了個繅車,抽出絲頭,拐呀纏呀,一口氣纏了七七四十九個絲團,鍋裡的繭子仍一點不見小。

  第二天,劉栓沒有進山砍柴,他挑著雪白的蠶絲來到絲綢店,掌櫃的問他要多少錢。劉栓說:“不要金,不要銀,只換幾匹綢緞。”劉栓換回綢緞,不賣也不存,都送給了缺褂少褲的窮苦人。

  從此,他夜晚繅絲,白天換回綢緞,日久天長,絲綢店的掌櫃覺得蹊蹺:一個窮打柴的,哪來這麼多蠶絲呢?

  一天,絲綢店掌櫃想打聽劉栓的底細,便打扮成個討飯的老頭,來到柴草河畔。只見山坡上只有一間低矮的破草房,他好生奇怪:劉栓有那麼多蠶絲,換回那麼多的綢緞,怎麼還住著間破草房呢?他的蠶絲又是從哪裡弄來的?晚上,他悄悄溜到劉栓的窗下,伸頭向屋裡一瞧,見劉栓正忙著繅絲,他不停地抽呀纏呀,屋裡堆滿了雪白的絲團,可是鍋裡卻只有一隻繭子。哎呀!原來他有一隻寶繭啊!我若得到這隻寶繭,家裡的財富就會無窮無盡了。

  過了四更,劉栓累了,停了繅車,把那繭兒依舊放在枕邊,倒頭便睡了。絲綢店掌櫃撥開門閂,悄悄走到床前,抓過寶繭,反身就跑。剛到門口,他又停住了,心想:偷走了寶繭,早晚會走露風聲,不如來個殺人滅口,把劉栓和這草屋燒了。他轉身從灶裡抽出還未燒盡的柴禾,往炕上一扔,屋裡頓時濃煙滾滾,大火四起。絲綢店掌櫃帶著寶繭就逃,剛跑出屋門卻怎麼也跑不動了,他低頭一看,兩腿已被無數縷蠶絲牢牢地纏住了,而且越纏越緊,一會兒,絲綢店掌櫃變成了一個蛹子,一群老鴰飛來,一口口把他啄食了。

  鄉親們見劉栓的草屋著了火,都提著水桶前來救助。大火撲滅了,人們卻不見劉栓的蹤影,只見草房上空升起了白茫茫的雲團,人們見劉栓正和一位白衣姑娘坐在雲頭,不斷地繅絲,他們繅出來的銀絲在天上輕輕飄動,漸漸變成一條長長的飄帶。這條玉白色的飄帶,繞著泰山山腰不斷地伸展開來。

  後來,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泰山腰玉。

  泰山民間故事:王羲之逛泰山的傳說

  有一年,王羲之和他的一個朋友來逛泰山,到泰山一看,真是山清水秀,名不 虛傳。兩人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談天。王羲之說:“泰山的風景確實很美,就像我的字一樣,四海聞名!”

  這時,泰山老母下來查山,聽到王羲之的話,生氣地說:“王羲之敢在泰山誇海口,我一定打你個‘知’字!”

  接著,泰山老母到山腰裡畫了兩座小草房,中間一道大牆,吐了口仙氣,房子 和真的一樣。她變成個老太太,又變出個老太太,她倆隔著一堵牆,一個擀餅,一個烙餅。

  不一會,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來了。一看,這兩位老太太在隔著牆甩餅。

  這邊的老太太擀好一個餅,用擀餅軸挑起來甩過牆去,“啪嗒”一聲,正巧落 在鏊子上。那邊的老太太烙熟一個餅,用翻餅劈子把餅挑起來甩過牆去,“啪嗒”一聲,恰好落在蓋墊上。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就來回地看,等一塊大面都擀完了, 沒出一點差錯。蓋墊上那一摞餅,摞得整整齊齊。

  王羲之很覺奇怪,就問一位老者:“你們的餅為什麼扔得那麼巧妙?”

  老太太說:“這有什麼巧妙?不過是王羲之的字--熟而已矣!”

  王羲之聽了,非常慚愧。知道自己說了大話,泰山老母有意給打個“知”字哩!

  泰山民間故事:泰山雪化橋與雲步橋的傳說

  上泰山,過了中天門就是雲步橋了。這裡以前沒橋,窮人冬天上山拾柴禾得淌水,從水裡過去。到了九、十月天氣快結冰的時候,過河時,水涼得要命。

  紅門下邊住著個拾柴禾的,他把大石頭鋪在水裡,讓大家一步步從石頭上跨過去,過河就不用再淌水了。大家都把這個橋叫超橋。

  有一次,皇帝來封山,問泰城父老:“你們這裡,哪些人德高望重?哪些人比較出名?”大家都說紅門下面有個人,一戶貧民,他德高望重。為什麼呢?他有什麼好處呢?就是因為他修了個超橋。就是用了些大石頭,人來回從這些石上跳著過去。超橋還叫雪化橋,雪落在上頭,一出太陽就化了,什麼都耽誤不了。因為這樣,大家都感謝他為民出了力。

  縣官就尋思了:“他搞了個超橋就出了名,我要搞個大橋!”  他真搞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橋。他派民工出工,讓大家捐錢修起了一座挺壯麗的石板橋,叫雲步橋。修起來以後,他年年四月八日都來打聽:“怎樣?我搞的這個橋?”

  老百姓怨聲載道,都說又是斂錢又是出工,不像人家,人家是一文錢沒花搞了個橋。縣官修的這個雲步橋,不但沒落好,反倒引來不少怨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