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民間故事

  表達了彝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彝族俐侎人的火把節

  生活在滇紅之鄉的西南部、萬明山腳下有一個少數民族村-風慶縣郭大寨鄉團山村,距政府駐地 15公里,國土面積 5.4平方公里,全村轄 15個村民小組 529戶農戶 2154人,其中 俐 侎 族 427戶 1704人,涉及 14個村民小組,純 俐 侎 小組 11個,與漢族雜居小組 1個,佔全村人口的 79.6%。 全村山高地陡,屬山區、半山區,年平均氣溫 16.5℃,年平均降雨量 1450毫米,屬中亞熱帶溫涼氣候。地理條件惡劣,生存條件極為困難,大多數 俐 侎 人仍處在溫飽線以下。距團山村委會 3公里處,有一座綠綠蔥蔥的高山,名為萬明山,海拔 2905米,山頂冬季積雪,登臨其巔,可縱覽群山,山上有一古寺遺址,至今香客不斷。境內居住著的彝族 俐 侎 人,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民族風俗習慣,保留著自己的語言,保留著傳統的村寨建築,傳統節日有趕廟會*** 農曆四月初八***、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至二十六***、七月半、十月朝等,流傳著 俐 侎 人起源的傳說、金銀飯的傳說、葫蘆笙的傳說及火把節的傳說。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是彝族等許多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俗稱“火把節”。居住在鳳慶縣郭大寨鄉團山村彝族 俐 侎 人過火把節,沿襲著古老的習俗並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節日文化景觀。 俐 侎 人視火把節為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節日來臨,各家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兒,人人身著節日盛裝,祭祖祀神,燃起火把,擊響大鑼,唱火把歌,跳火把舞,共祝物阜民豐。過節這一天幾家人湊起來殺一隻羊或殺雞煮肉,二十四這天獻山神祭田祭地,二十五吃過晚飯立火把、打歌,酒在打歌場上喝。

  火把節的由來

  關於火把節,在 俐 侎 人心中有著這麼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傳在很久以前, 俐 侎 部落裡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喜雀姑娘,周圍眾多部落著領都被喜雀姑娘的美貌所傾倒,早已垂涎三尺,欲以武力進攻 俐 侎 部落,霸佔喜雀姑娘。喜雀姑娘不願看到族人和親人遭受戰爭的欺辱和蹂躪,毅然獻身火海,以死回報族人。後來族人就在喜雀姑娘遇難的山上燃起篝火,敲響鑼聲,揮舞火把,跳起大鑼笙,以示紀念,故而相沿成習。

  另外有一個傳說: 早在很久以前,世上萬物都有語言,人類能與所有動植物進行交流對話。有一天,天上出現了七個太陽,大地上炎熱得讓所有的生物無法生活,到處是熊熊大火和濃煙,萬物面臨著生存的威脅。於是,人類就和動物植物在一起共商對策,大家一致推薦白猴王上天去找龍王,誰知龍王只有一隻盛滿水的大缸,那正是人間所需要的雨水,他一生氣就把桌子掀翻了,缸裡的水傾瀉人間,這雨一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暴雨。整個世界被水淹沒了,大地上聽不見任何聲音,漆黑一片,不分白天黑夜,人類無法生活。當時河水上面飄著一個大葫蘆,裡面躲著姐弟倆人。於是玉皇大帝派來尋找人類的靈鼠啃出個洞,救了姐弟倆,後來姐弟倆人結為夫妻。為了生活,丈夫到沒有被水淹的大山去取回火種,點燃綁在牛頭上進行耕種,就這樣人類得到了光明,世世代代生息下來。後來人們為紀念這對夫妻,就把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定為火把節,沿襲至今。

  火把節習俗

  ***一***祭田祭地莊稼:從農曆六月二十至二十五。二十晚黃昏時分跳鑼正式開始,跳鑼隊伍點起火把,敲擊大鑼。村民們將各自在家中祭祖或到田間地頭祭田,成群結隊進入各家各戶晝夜擊鑼循跳,直至走完全村。

  ***二***祭狗: 農曆六月二十五。先餵飽了狗再用餐,以示紀念祖先。 俐 侎 人至今仍然保持著不吃狗肉的習俗。

  ***三***山歌對唱: 農曆六月二十六。由團山村 俐 侎 族歌舞表演隊出演 6個節目,接著就是山歌對唱,這是 俐 侎 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好日子。

  ***四***灑火把:農曆六月二十五晚上至二十六。由當地頭人帶領著全村 俐 侎

  村民,到田間地頭、村寨角落進行,灑火把,求吉祥。

  :射太陽和射月亮

  古時候,天上有九個太陽和八個月亮。每逢太陽出來就要連續出九天,把地上的萬物都晒死了。山頭上只剩下猴子和螞炸,世間的人只剩俄普浦羅一家。

  這家人有兄弟三個,老大名叫俄普浦羅,老二名叫俄普浦保,老三名叫俄普浦果。有一天,俄普浦保被太陽晒得實在支援不住,就扛起一塊扁石頭去砸竹子,一棵粗大的竹子被砸斷了。俄普浦課於是想到:既然石頭能砸斷竹子,那麼把扁石頭弄得再薄些、鋒利些,不就可以砍削竹子了嗎?在俄普浦課的不斷努力下,人類的第一把石刀,第一把石斧創造出來了。哥哥俄普浦羅又用石刀石斧去砍竹子,在製造各種竹器的過程中,發明了人類的捕獵工具—弓和箭。俄普浦羅用他的神箭連續把太陽射落了八個,月亮射落了七個。剩下的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嚇得躲起來,不敢出來了。

  弟弟俄普浦果在家著急了,沒了太陽,莊稼哪能生長,人世哪得溫暖,於是他用牛到山上喊太陽,太陽不出來;用羊喊太陽,太陽也不出來;用狗喊太陽,太陽還是不出來;最後只得用公雞喊太陽,一連喊了三遍,太陽才慢吞吞地從山肚子裡鑽出來。太陽出來了,月亮也羞答答地跟著出來了。所以,直到現在公雞叫三遍,太陽就出了。月亮出的時候,時兒圓,時兒缺。

  :金銀洞的石門

  在位於彌勒縣的立山與巡檢交界地方有一堵陡峭的石壁,石壁上有個洞,人們叫它金銀洞。金銀洞上有一個石門,可是卻被鵝卵石嚴絲合縫地封住了。據傳說裡邊有很多金銀珠寶,所以人們才叫它金銀洞。關於這個石門,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很久以前,離金銀洞不遠的地方有個小寨子,寨子裡有個小夥子叫阿雙,阿雙的阿爹早死,只有個年老的阿媽。孃兒倆相依為命,靠阿雙每天砍柴度日。

  有一天,阿雙到山上砍柴時迷了路,不知不覺來到一座深山裡,怎麼也找不著回家的路,太陽快要落了,他還在樹林裡轉。後來他轉到一個洞跟前,聽到裡面有說話聲,他就朝裡面走去,向人家打聽一下出山的路。走到裡邊他看見有兩個老館在對陣下棋,連人走進來都曉不得。阿雙上前跟他們問路,他們只點點頭說:“等一下,等一下”,連頭也不抬一下。

  看他們那集精會神的樣子,阿雙也不知不覺被他們的棋陣迷住了。等到兩位老館下完棋抬起頭來,問阿雙有什麼事的時候,天差不多就要黑了。阿雙這才驚醒過來!“阿呀!咋個整呀,今天光顧在這裡看人家下棋,連問路的事也給忘了,再說今天連一根柴也沒有砍得,明天吃哪樣呀!”他慌里慌張就要往外走。倆位老館急忙攔住他,說:“小夥子,不要回去了吧!天已經快要黑了,摸不熟這裡的路,最好在這裡隨便過一晚上,明天再回去。”

  阿雙想:也只有這個辦法了,就在那裡過了一夜,第二天,阿雙要回去的時候,兩位老館對阿雙說:“小夥子,昨天怪我倆耽擱了你一天的工夫叫你砍不成柴,這樣吧?你今天也不消砍柴了,我們這裡什麼都有。金銀財寶,吃的用的,要嘛你拿點哪樣回去,你娘倆度日子吧!從此以後就不用再砍柴了。”說著把阿雙領進洞子的裡層。

  一到裡邊,只見金光閃閃,金銀珠寶,金碗銀筷,金玉米銀穀子,滿洞皆是。阿雙,不知道要哪樣才好。

  這時兩位老館對他說:“阿雙,要哪樣你就拿吧,要多少拿多少”。

  阿雙是個誠實的小夥,他認為自己有一雙勤勞的手,可以靠勞動來過日子,要那麼多金銀整哪樣?因此他只拿了一些金玉米和銀穀子。

  回到家以後老阿媽看見他回來就哭起來了:“孩子,你可回來了,你已經有七天不回家了,寨子裡的人也已經找了你七天,孩子你到哪裡去了?真叫人掛心啊!人們都說你可能死了……”阿雙聽了非常奇怪,明明自己出去才一天多,咋個會就有七天了,就把經過的情況跟阿媽講了,說:“咋個會有這麼怪的事?!”阿雙拿出帶回來的金玉米和銀穀子說:“阿媽,你看,我還拿回來一些金玉米和銀穀子呢!”阿媽一見就說:“這可是寶貝呀。

  孩子,你一定遇仙人幫助了。”媽媽又說:“孩子,你不在的這些天,多虧了鄉鄰們照護我,我們要好心好報,你拿一些給鄉親們做種吧!我們不能只顧自家呀。”

  自從那以後滿山滿地長滿了金玉米和銀穀子,一到成熟的季節,滿山金光閃閃多叫人喜歡啊,從此寨子裡的人們就不愁吃穿了。人們都感謝阿雙給人們帶來了幸福。

  再說寨子裡有一個貪心不足的富人,看到寨子裡家家戶戶過上了幸福生活,人人歡歡喜喜的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因為在這以前每當青黃不接的時候,寨子裡的人們就會來向他借錢借糧,到秋後他就發了財。可是自從阿雙帶回了金玉米和銀穀子後,人們一年到頭有吃有穿,再也不來向他借錢借糧了。他恨死了阿雙,但也毫無辦法。然而,財主的心永遠是黑的,他要找到仙人洞,把裡邊的金銀財寶全搬回來,可又不知道仙人洞在哪裡。沒有辦法,他只好向阿雙打聽。阿雙是老實人就直直地告訴了他,這個貪心人聽了非常高興。第二天就扛了一條大口袋進山去了。他順著阿雙講的路走啊走啊,走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河邊有一個石洞,他想這可能就是仙人洞了。就裝作也迷了路的樣子走進洞裡。總算叫他找到了,這就是阿雙來過的仙人洞。兩位仙家還是象那天一樣在下棋。那貪心人也象阿雙一樣耐心地在旁邊等著、等著,直到他們下完了棋才抬起頭來問那貪心人,來整哪樣。那個貪心人裝出可憐的樣子說:“我家中很窮,只有一個八十歲的阿媽,靠我天天砍柴來養活她,今天進山砍柴迷了路,回不去了。請兩位老人家讓我在這裡過一夜吧。”

  第二天他要回去的時候,那兩位仙家說:“你今天不要砍柴了,我們這裡金銀財寶有的是,你拿些回去算了,要多少,拿多少?”貪心的財主一聽,心中高興得差點發昏。他咀裡說著好好,還沒等仙家把話說完就一個人跑進裡層,從身邊拿出準備好的大口袋,急急忙忙地往裡邊裝那些金銀珠寶,那些金玉米銀穀子他連瞧也不瞧。

  兩位仙家一見這個人貪心的樣子,心中馬上明白了一切,他們對貪心的人說:“喂,還不夠嗎?”貪心人卻說:“還沒有裝滿半口袋呢,你們不是說要多少拿多少嗎?”兩位仙家聽了冷笑一聲,就朝外走去,貪心人也不管他們,只顧自己裝財寶。只怕拿不完滿洞的金銀財寶。

  過了一會,突然河水猛漲,河水夾了石頭向洞中撲來,貪心人趕緊往外跑,只見洞口已經被封住了,他再也出不去了。

  不知過了幾朝幾代,洋人把“洋路”***鐵路***修進中國來,他們聽說金銀洞裡有無數金子就想把石門開啟,奪取裡面的金銀。因為石門離地面將近兩丈來高,他們就從巖子上面用繩子吊下去,打炮眼,要想放藥轟開石門,哪裡想到石門沒有轟開,人卻摔死了不少。這就是金銀洞和石門的傳說。金銀洞和石門至今依然還在那路邊的石巖上,裡面到底有沒有金銀,至今也沒弄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