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

  《數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通過對張衡言行的描寫,表現他那種善於觀察,善於研究的精神,引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有哪些關於數星星的孩子的教學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3篇,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學知識課文,讀著本文,彷彿回到了兒時,也像張衡一樣,偎依在奶奶的懷裡,與天上的星星一齊眨眼睛:那是牛郎星,那是織女星,那是啟明星,那是勺子星……它們怎麼總能掛在天空?一共有多少顆?數也數不清。而且本文的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著童趣,顯著童真,又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字,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教學本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對著課件“明朗的夜空”數數“天上的星星”,再到課文裡找“星星”***生字***,這樣,會感到教學是多麼的富有情趣,孩子們也會感到學習是多麼的輕鬆!針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識字教學與閱讀結合,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因此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紮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二、採用多種閱讀的方法,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閱讀的能力。

  1、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

  2、自讀、自悟、自得,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著奶奶的語氣笑著勸勸張衡。 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為星星是數不清的。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精美的課件,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真實的情境中,所以孩子們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課中,他們的精神是飽滿的,情感是愉悅的。他們跟著張衡,學著張衡,感悟著張衡,相信他們對於認真觀察,善於思考,一定會有更新的認識。正如課堂總結時那樣,也許,真有一個孩子因為認識了張衡,數了星星,學會了思考,研究,而成為一個天文學家呢!

  篇二

  《數星星的孩子》是新教材中的一篇傳統課文。是一篇融描寫人物、科學知識、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通過對小張衡與爺爺、奶奶一同觀察天上星星這一故事的記敘,突出表現了張衡從小就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著童趣,顯著童真,又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應處理好科學知識介紹和學生語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係,注意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絡。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字,體會星空的美,感受張衡勤於觀察,樂於思考的品質,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地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一、識字教學與閱讀結合,充滿情趣,體現識字效率。

  新課程背景下,二年級的孩子的識字量已有近兩千字,他們有自己的識字方法,識字教學是重點,但已不是難點。故在課堂上要提高識字的效率,力求紮實有效。在初步感知課文時,要求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在自讀生字時,出示學生感興趣的星星寶寶,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於認生字,同時根據這篇課文生字在讀音上的特點,重點指導平翹舌音、後鼻音,這樣,為突破字音的難點,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起到積極作用,然後,通過齊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及鞏固。

  1、圖文結合,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灑在碧玉盤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在句子教學時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訓練。我先讓學生讀讀,談談你感受了什麼?讓學生理解“珍珠”是怎樣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樣?“碧玉盤”是怎樣的,在文中“碧玉盤”指什麼?然後通過生動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夜空的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星空的美,星星的多,星星的亮。孩子們在朗讀中體驗,又將體驗融入朗讀中,將這句話讀美了,讀出感情了。接著我又請孩子們看圖自已感受星空的美,融入孩子們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觀察、說話,“滿天的星星像 ”。有的學生說像眼睛,有的說像螢火蟲。最後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將文字內化的同時,又引領學生們產生新的感受。讓學生對星空的美感受得更深刻,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實際。

  2、情境中體驗,讀讀悟悟,深化學生的感受。

  一個孩子坐在院子裡,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體驗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自己做一做、自己數一數,在情境中體驗。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情境體驗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學生們表演讀,數完星星之後對張衡數星星體會得更深刻了,他們不僅從“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中體會到了張衡的認真,耐心,甚至於還體會到了他對星星的喜歡,他數星星時的困難,星星不停地在動,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接著問孩子們想對張衡說些什麼?孩子們就有話可說了,因為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情感的體驗。這種感受也就深了。

  3、自讀、自悟、自得,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張衡數星星的決心和對星空的認識。

  在進行二、三兩小節的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奶奶對小張衡的疼愛,學著奶奶的語氣笑著勸勸張衡。從中他們體會到了張衡不是第一次數星星,體會到奶奶認為星星是數不清的。

  讀讀張衡的話問問學生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在一遍遍的自讀中去感悟張衡數星星的決心之大。讀懂他已經知道了一些關於星空的知識,這與他不停地數星星,認真地數星星是分不開的。

  最後讓孩子們進行角色體驗,分別讀讀奶奶的話和張衡的話。加上表情和動作。讓孩子們在角色體驗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情感。

  篇三

  本課教學我採用變序法進行教學。先學習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學生了解張衡由於刻苦鑽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那麼,他小時侯是怎樣數星星的呢?再學習前面的課文,抓住張衡認真耐心的詞句進行教學。充分運用課件,演示星空圖,讓學生直觀感知星空的美麗,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有助於學生的感情朗讀。本節課教學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主導線索清晰明瞭

  整個課堂教學用兩個問題進行貫穿:數星星的孩子是誰?小時候的他是怎樣一個人?所有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主線索展開,一氣呵成。

  2、寓教於樂,注重語文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從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表演法、遊戲法、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快樂識字,主動探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發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薰陶,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3、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設計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為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張衡怎樣數星星這幾個動詞時,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坐、仰、指、數”等幾個動詞後,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自己做做、自己數數。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

  還有設計了一個小練筆環節,你想對張衡說點什麼,寫下來。學生都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課不足之處:

  1、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的次數太少,應給讓學生反覆的讀,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會張衡對星星的感興趣。

  2、課件運用上沒有做到及時,在一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北極星是什麼?北斗七星又是什麼樣子的?它怎麼樣繞著北極星轉的,為什麼我們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組一組的。我沒有用課件給學生講解,這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3、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感興趣還是不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