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收藏的六把標尺

  在和田玉的收藏的過程中我們要知道其中的一些關於和田玉的收藏標準,具體的標準有哪些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稀缺性:

  稀缺性是頂級藝術品的必備屬性。物以稀為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眾所周知,在我國,和田玉一直都是一種稀缺資源。和田玉本身集天地之精華而生,素有“帝王玉”的美稱,其本身就是一種珍貴而又稀缺的資源。不僅如此,和田玉還具有不可再生性,從古至今其產量都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更不說最近幾年和田地區頻頻傳來資源枯竭的訊息了。

  二、國際認知度:

  是否符合國際通用標準、具備廣泛的國際認可度也是衡量藝術品價值走向的重要標誌。在這一方面,和田玉幾乎縱貫上下五千年歷史始終,儼然成為華夏文明的符號,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也融入了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中,其認知度自不待言。

  三、實用性:

  藝術品是否具備實用性,可以“進入生活”,也是關鍵屬性之一。說到這一點,不免就要說到國人“人養玉、玉養人”的思想觀念。但凡喜歡和田玉的人,都知道玉器與人的親近程度是所有藝術品中最高的。人養玉、玉養人,很多時候,人與玉之間都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歸屬感,而這一點,只要是長期佩戴和田玉的人都會明白。

  四、造型的經典程度:

  所謂經典,即具有典範性、權威性且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也是經過歷史長河沉澱出來的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

  據考證,和田玉玉器在中國已有了8000多年的歷史,不論是在題材、形制還是工藝方面都不乏經典之作。這些經典早已被歷史驗證和認可,並且直到今天,都還在持續發展著。

  五、文化內涵屬性:

  即能承載深厚人文背景,有雄厚文化積澱和強烈文化屬性的藝術品。和田玉的文化內涵屬性是毋庸置疑的。從神玉時代到國玉、冥玉、官玉等時代,再到賞玉、藏玉時代,玉從神靈的化身、溝通天地的靈物發展到帝皇的象徵、權利的表徵,再逐漸轉變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精神世界的追求,可以說,我們的祖先早早就將物質與精神,現實與理想,生活等等都匯聚到了和田玉上,讓玉文化成為了國人文化的符號,甚至轉化為思想基因,世代相傳。

  六、價值的高度濃縮性:

  藝術品形態越小,越具備收藏價值。許多貴重金屬珠寶珍品都是如此。耐儲存性除了精神文化層面的濃縮,也是財富價值的濃縮,歷史上從未冷落。“黃金有價玉無價”,和田玉藏品價值的高度濃縮性及宜於把玩、耐儲存等性質,是毫無疑問的。高階收藏市場更早將和田玉精品列入硬通貨之列。

  和田玉的保養方法

  避免與硬物碰撞:玉石硬度雖高,但是受碰撞後很容易開裂,有時雖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紋,其實玉內部的分子結構已受破壞,有暗裂紋,這就大大損害了其完美程度和經濟價值。

  和田玉保養應儘可能避免灰塵。玉器表面若有灰塵的話,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汙垢或油漬等附於玉器表面,應以溫的淡肥皂水洗刷,再用清水衝淨。切忌使用化學除油劑。如果是雕刻十分精緻的玉器,灰塵長期未得到清除,則可請生產玉器的專業工廠、公司清洗和保養。

  儘量避免與香水接觸。新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卻會使外層受損,影響其原有的鮮豔度,尤其是羊脂白玉雕琢的器物,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為和田玉愈多接觸人體愈好,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羊脂白玉若過多接觸汗液,則容易變成淡黃色,不再純白如脂。

  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是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擦花或碰損。如果是高檔的和田玉首飾,切勿放置在櫃面上,以免積塵垢,影響透亮度。佩和田玉掛件要用清潔、柔軟的純棉麻或真絲細軟的,特別是細絨毛白布抹試及包裹為宜,不要使用染色布或化學纖維質硬布料包裹及擦拭。

  鑲有鑽石,紅藍寶、祖母綠等寶石的和田玉首飾,也只宜用乾淨的白布擦拭,將油脂、塵埃、雜質、溼氣或汗液抹掉,這樣有助和田玉保養和維持原質。

  和 田玉用來比喻君子的美好品德是總所周知的事,其實從古至今,和田玉還常常當作情人間表示愛慕的信物。《詩經·衛風·木瓜》中寫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 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當中也有寫道:“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其中 瓊、琚、雜佩都是與的配件,在情人當中作為信物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