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收藏鑑定要注意哪些細節

  和田玉的收藏鑑定是有很多細節需要我們注意的,具體的細節都有哪些,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光源

  “燈下不看玉”!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和田玉籽料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所以,在鑑定時需要避開強光線,在自然的光線下鑑定和田玉籽料最好。如果需要輔助光源,可以選擇色溫在5000K到7000K之間的普通日光燈照射即可。

  光源與顏色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人工光源下看玉往往非常漂亮,但拿到自然光下就是另一碼事了。所以購買前一定要到自然光下觀察,以免看走眼。

  如今的 和田玉收藏市場上,對於玉材的結構很流行一句話--“燈打無結構”。此話怎麼理解呢?下面小編來講講“透光無結構”和“燈打無結構”是怎麼回事。

  從字面理解來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料子結構緻密,結構已經細到手電燈光照射下,幾乎看不到結構。問題是,恰恰就在這個手電燈光的用法上,有很多貓膩。看白玉結構的時候,手電燈光的角度使用,是很有講解的。很多新手上路,所謂的用手電燈光看白玉結構,都是這樣看的:

  一手拿白玉,另一手拿電筒。如圖所示,最下方是手電***光線垂直向上***;中間是白玉,光線正好能完全透過白玉;最上方是眼睛,正好光線能夠透過白玉到達眼睛。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這樣的燈光用法能看到結構嗎?小編的觀點是,很多和田玉在這樣的燈光觀察方法下,都可以看不到結構!而且初學的玉友通常都是光源、和田玉和眼睛在一直線上,一個不小心,強烈的光線就直射眼睛,瞬間的臨時性目盲是常有的事。

  我們把這樣的方法叫做“透光觀察”,至於看結構,小編認為,根本無法看到任何結構,而且,絕大部分結構不錯的白玉,在這樣的光線下面,都可以做到“透光無結構”。

  那麼,什麼叫“燈打無結構”呢?事實上,“燈打無結構”,包含了兩個涵義:“透光無結構”和“側光無結構”。怎樣正確的使用輔助光源的方法,才能夠明確的看到白玉內部的結構狀況呢?

  下面來說說“側光無結構”!觀察者一手拿手電,另一手拿白玉。手電以30度--45度角,把燈光打向白玉,眼睛依靠接收通過手電的反射光線,可以清晰的看清楚白玉的內部結構!光源和眼睛都在和田玉的同一側。千萬注意,“側光無結構”與“透光無結構”是不一樣的,後者接收的是透射光線,不是反射光線。

  還有一點要注意,新疆和田籽玉一般來說都存在結構的陰陽面。我們用燈光觀察和田子料的結構的時候,不僅要看反射光線下的內部結構,還要把手裡的白玉轉幾個角度,多看幾個角度的反射光線。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結構不錯的和田子料,在透光照射下,都能做到“透光無結構”,但是這些透光無結構的子料,只有極少部分能做到“側光無結構”!

  二、環境和背景

  和田玉籽料鑑別方法背景的選擇也有重要的學問,在鑑定時,背景的顏色要採用灰色或是白色,並且玉的周圍顏色不能夠太強烈,熒光性要弱,這樣的鑑別是為了能夠避免顏色之間反射,影響玉石的判斷。

  大家一定會注意到翡翠的包裝盒內襯大多是白色的,但經驗老道的商家決不會在這樣的包裝盒中放白玉,而往往選擇紅色或黑色的內襯。這些都是利用人的視覺原理選用的銷售技巧,在這樣的背景上玉石一般都非常漂亮。因此,看玉石時一定要避開商家刻意安排的氛圍,最好放在手上觀察,或者白色和灰色作為背景色,這樣的反射光與熒光都比較弱,沒有太大的視覺影響,色差反差才不會太大。

  三、厚度

  和田玉因玉質厚度不同而有區別,厚度對我們所看到的和田玉的顏色有影響,如果玉器太薄,其顏色相對就會比較淺,如果太厚,其顏色就會顯得非常深,最科學鑑別和田玉籽料的方法即使嚴格要求其厚度在5到8mm之間。

  此外,我們知道和田玉吃光適中,有種寶光內蘊的美感。而這種吃光度也受玉石體積和薄厚的影響,越小越薄的玉器,在光線下越顯得水透,所以當見到一塊比較薄的玉牌,打光即透,我們不能簡單由此就判定它是青海料,***青海玉比和田玉靈,是指它相對通透***還應視具體情況斟酌而論。

  四、比色

  很多藏友都遇到過,和田玉的好壞就怕比,放在一起比一比瞬間就能知道好壞,而在沒有對比的時候呢?這時候最好選擇權威的標準比色樣品,這樣能夠便於進行對照。但這個比較難操作,所以和田玉比色更多的是需要我們長期對和田玉的觀察及瞭解,看的多了,對於顏色就能有更好的把握。

  五、我們每個人對於各種色彩的感受不同,強弱有所差別,***色盲及“藍黑白金裙子”是很典型的案例***而且一天之中,早上、中午、晚上,我們感受的色溫也不盡相同,所以在鑑別和田玉時注意因人而異,因時不同。***找你最喜歡最舒適的一個時間點最合適。***

  和田玉收藏的心理誤區

  1、必須收藏籽料

  其實不然有些和田山料也是不錯滴,價格又比籽料便宜,可玩性也不錯。與品質差的籽料比還是有收藏價值的。

  2、非和田玉不玩

  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俄料進入國內,其中一些頂級的俄料玉質一般要比新疆料更好一些,但是價格卻比同一層次的新疆料低很多,可玩性也非常高。

  3、青海料與俄料越盤越幹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是很少有人去分析其真正的原因。由於大部分的玉器在雕刻、打磨、拋光程式完成後,最後一步是上蠟,這讓玉器看起來會更加油潤。讓原本很乾的玉料玉料看起來十分的油潤,但是當盤玩時間久了,表面上的蠟都盤掉了,玉器就會像原來一樣的幹。但是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就算一塊石頭,盤玩時間久了也會越來越潤。

  4、不白的玉不玩

  實際上古人對和田玉白度的要求,遠不及對玉質的要求高。而如今玉質應該是評判玉石的標準,如果單單的追求玉石的白度那麼有價值的玉石往往會忽略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