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遊攻略

  戶外旅行尤其是在冬季,人們通常認為冬季運動是促暖的,不容易會冷。其實,如果穿衣不得當的話,戶外旅行導致身體出現"失溫現象"還是存在的。輕者會打冷戰,重者全身發抖,而且毫不危言聳聽點: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冬季旅遊的攻略,歡迎大家閱讀!

  抓絨衣褲是冬季戶外裝備的必備品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失溫現象的產生一般情況下認為主要是:長期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下導致身體喪失過多熱量後體溫逐漸降低。失溫不僅僅是因為你穿得少,倘若你的內衣吸汗性、外衣透氣性不好,導致脫水,就會降低保暖效果,同樣會感覺到冷。所以,小編建議大家戶外旅行時一定要"會穿衣服",才能禦寒保暖。

  穿衣服嘛很簡單的,還用學嗎?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徒步、登山,都採用的是"疊層穿衣法"。通俗地講就是一層一層地穿衣服。一般三層就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提示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首層要穿貼身的排汗內衣、內褲和,要能能夠吸附汗水,從而防止身體水分流,第二層為保暖層,包裹全身的衣物或者背心均可,但是要選對材質;最外面一層,毫無疑問選擇衝鋒衣或者衝鋒褲,主要起防風防水、保暖、透氣、耐磨作用。

  應急之用的保暖裝備

  除了自身的穿著保暖以外,還有兩類突發情況下的應急保暖裝備,一種是暖貼,另一種則是太空金屬應急毯。

  先說Grabber暖貼,則包含了暖手、暖腳和暖身等幾類。不過這些暖貼與日常生活中的"暖寶貼"不同,它不僅可以提供8-10小時的溫暖保護,而且還能在封閉的內衣或鞋子等低氧環境下正常發揮作用。對旅行中出現的感冒、關節痛,以及肌肉或血液迴圈不良等症狀,都有較好的效果。

  還有就是產自美國的SPACE應急毯,是研製航天超級絕熱材料的副產品,採用精密的聚酯材料和純度最高的真空鋁沉積物製成,既堅固又耐磨。SPACE應急毯包裝只有香菸盒大小,完全展開後長達214釐米,寬達142釐米。它提供了人體最基本的保護,尤其是在零攝氏度以下,可以保持80%以上的人體輻射熱量。能讓戶外運動者在寒冷天氣裡突發失溫現象的意外情況下,得到緊急的救治。

  戶外服裝面料最關鍵

  一般來說四季之中唯獨冬季戶外旅行要格外注意,在冬季戶外旅行不可簡單地選擇比較厚、穿起來暖和的戶外服裝,要根據山地、雪地等不同環境選擇有效的著裝。

  通常情況下:內衣主要的作用是排汗、透氣和保暖,冬季則主要是排汗和保暖,不需要透氣。所以在選擇內衣時,面料大多數人以為棉、毛、絲等天然紡織材料排汗保暖效果會比較好嗎?其實不非如此,棉吸水快但乾燥慢,羊毛吸水性差,貼身的舒適度低。

  因此在選擇內衣時候,最好選擇棉、毛等混紡而成的面料或者異型聚酯纖維為主要原材料,一般要求用人工保暖纖維材料製成,才可以在排汗和保暖方面的效果才可以保證。

  保暖層自然要選擇抓絨材質的服裝,此外保暖效果較好的羽絨背心也可以。對於最外層的衝鋒外衣褲,戶外裝備品牌分享地途跡街認為:不僅要防水、透氣,也擁有較好的保暖效果。另外,外衣還可以選擇防水系數高的高防水羽絨服。

  對於衝鋒褲則要選擇內層是抓絨、外層是防水材料的,也可選擇Calisto面料的雙層衝鋒褲。需要說明的是冬天在雪地裡行走或者滑雪,可選擇分身式或者全身式的服裝,相對來說穿著後者比較保暖。

  徒步鞋最好選高幫護踝、大紋底、大底鞋面,為什麼呢?雪地裡行走則要選擇防水面料的雪套,還有反毛皮、防滑橡膠底的鞋子。襪子最好選排汗襪,毛線襪也可以,但原則上要求是高腰襪,既保護腳踝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一頂抓絨、護耳,防水擋風的帽子,保護人體熱量不被散失,這是因為人體80%的熱量都是從頭部散發出去的。是否全指手套和並指手套,則主要依據你的活動情況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