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名字是什麼

  關於現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家瞭解多少?今天小編收集了現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的一些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現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在我國世界內河航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運河,就是世界上最長的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北與海河相連,南與錢塘江相接,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了統一的水運網。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一項奇蹟。

  ***1***中國大運河也叫京杭運河。全長有1794公里,是蘇伊士運河之10多倍,巴拿馬運河的22倍,因此為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連線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在歷史上曾經有三次大規模的修建。在公元前485年,吳王的夫差引長江水入淮河,叫邗溝。公元605年起隋煬帝利用6年的時間開通了從洛陽作中心,貫通南北的大運河,總長為2700公里。元朝用十年截彎並取直開鑿濟州河與通惠河,縮短了航道906公里,成為今日運河之規模。

  ***2***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京杭大運河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河錢塘江五大河流全長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在歷史上,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南北之間的大動脈,她流經的地區都是物產豐富的華北平原河長江三角洲。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唯一一條南北走向的大河,她比蘇伊士運河要長10倍,比巴拿馬運河要長20倍。自運河開通以來,沿岸地區的人民獲得了她帶來的巨大利益,象著名的城市如,北京、天津、德州、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等都是大運河的受益地區。 大運河是利用許多天然的河流、湖泊再通過人工開鑿而成的人工河流,由於其水量大部分從天然的河流補給,因此京杭大運河就出現了一種奇特的、獨有的現象,就是一條河流內的水流方向會不一致。大運河的各段之間的水位落差很懸殊,全線"三起三落"。大運河在古代並不叫“京杭大運河”而是叫“南北大運河”經過歷代的開鑿大運河逐漸延長。從公元605年--610年間隋朝起開鑿,到了公元700年初,隋朝為了實現和鞏固國家的統一,大規模地開鑿,將5大河流全部貫通,北至河北,南到太湖,全長2700公里,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到了元代,由於當時的政治中心已移到今天的北京,元朝的郭守敬發動民工,把運河從通州延長25公里,直通北京的積水潭,從而奠定了現代的京杭大運河。如今的京杭大運河是歷代修建的運河的綜合體年,她完全可以與長城媲美,她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流程最長、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千百年來,運河給中國帶來了統一和經濟繁榮,雖然她也有痛苦的時候。但是,有著2000年曆史的運河,至今仍然朝氣蓬勃,在天津的塘沽修建了一個20萬噸級的深水碼頭,成為京津地區的出海門戶。在寧波、在紹興、在孔子的家鄉曲阜、在揚州、杭州、蘇州等都流淌著運河的乳汁。可以這麼說,沒有運河,就沒有這些城市的繁榮,沒有運河,就沒有古老而文明的京都。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目前,澳大利亞西澳州正在考慮修建一條世界上最長的人工大運河,從澳北部多水的熱帶地區將水引向該州首府珀斯,以解決當地居民吃水難的問題。

  據報道,這條擬建的運河長達2300英里***約合3680公里***,如果運河最終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而現在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中國的京杭大運河,長1120英里***1794公里***。

  現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沿岸風俗

  運河水不僅承載著南來北往的船隻,而且孕育、滋潤著沿岸的運河兒女、運河城市。運河邊的建築,如會館、河埠、碼頭、橋樑、船閘及漕運衙門等都是為在實際生產中使用而建。運河邊也有很多民風民俗透露著務實之魂。如江蘇淮安的運河漁民的“交船頭”“汛前宴”“滿載會”等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祈願實際生產的收穫,直接、真切地體現出勞動人民希望實實在在收穫豐收的願望。運河生產過程中也創造了許多與生產相關的藝術,如大運河號子。有河工號子,是挑河、抬土、築堤、下樁、打夯中所唱的。這些號子或粗獷簡樸、或蒼涼雄勁,一方面可以鼓舞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組織指揮集體勞動,如山東的《抬土歌》。運河上的縴夫有闖船號子、拉縴號子、糧米號子等。船工有船工號子,其中分類很多,有啟程的出船號、推船號、起錨號、拉蓬號、撐篙號等,行駛的搖櫓號、拉縴號、扳稍號、扯帆號等,停船的下錨號、拉繩號等。這些既是在實際的運河生產中形成,又實在地有助於生產。這些都內在地蘊含著務實之魂。

  現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意義

  在社會領域,隨著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為主體的窠臼,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為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其突出的社會功能有二:一是糴與糶,一是賑濟災荒。唐宋時期,和糴已發展成為一種完善的制度,主要用以調節各地區由於豐歉等造成的收入、上供及糧食市場價格的不平衡。其中,宋代和糴完全是通過漕糧來實施的。明清兩代王朝,著力於漕糧在平糶方面的運用,成效突出。與唐宋不同的是,明清時期的平糶,主要是為了緩解糧食生產、災害等因素對市場造成的衝擊,完全是從調節市場、平抑物價出發。運用漕糧賑濟災荒,自秦漢始就已不乏成功案例。迄至明清,已成為朝廷的一項慣常舉措。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資訊。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