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臣張廷玉生平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 安徽桐城人。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張廷玉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張廷玉生平簡介

  張廷玉,字衡臣,號硯齋。張廷玉一生歷經三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夠為官長達數十年,歷經數朝還能全身而退的官員之一。張廷玉是大臣之後,他父親張英是康熙時候的大學士,張廷玉的為人作風和他父親一樣,都是為官清廉,從不仗勢欺人。張廷玉任職日久,且常年處於關鍵的職位上,但他一直都遵守著中正平和之道,自有一番古大臣之風。

  張廷玉生於1672年,在他29歲的時候,他考中進士,正式拉開了他50多年做官的大幕,康熙年間,張廷玉的事業剛剛起步,在這段期間,他做過文書的纂修管、內閣學士、刑部侍郎、科舉的考官等等,到了雍正年間,張廷玉才真正開始受到重用,一度到了無人能出其右的地步。雍正元年,剛上任的雍正就因為他辦事謹慎,任命他為太子太保,後來又任職戶部尚書,到了雍正六年,張廷玉官至大學士並且兼職吏部尚書的工作,可以說是位高權重。之後,雍正有意創立軍機處,張廷玉又被任命主管此事,在雍正臨終前還留下遺囑賞賜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可見雍正有多麼的寵信張廷玉。

  到了乾隆年間,張廷玉的勢力已經非同小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張氏在朝廷中的勢力已經不小,雖然張廷玉一直為官謹慎,但是終究是受到了乾隆的警惕,所以在乾隆十三年的時候張廷玉請辭回家,雖然之後又發生了種種衝突,但是最後還算是善始善終,有了一個不錯的解決。

  張廷玉的歷史評價

  張廷玉一生剛正不阿,他任職的時候對於官場上的貪汙受賄的現象十分厭惡,好好的整頓了整個官場,一掃官場上的不正之風,在職數十年見,張廷玉一直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對工作十分的負責,常常工作到半夜,沒有什麼私心,為了清王朝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張廷玉一生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參與過什麼知名的事件,一直以來他就像是一個皇帝的書記官,很多時候都是負責處理一些政事,並且他心思敏捷,文筆出色,寫聖旨的時候往往能夠做到聲落旨成,而且用詞精確,條理清晰,不需要修改就可以直接頒佈出去,所以深得皇帝的寵信。

  張廷玉的一生看似沒有做過什麼大事,但是他編纂了很多書籍文獻,為了軍機制度和奏摺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對於後來清朝的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恪守著少說多做或是隻做不說的守則,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如果將張廷玉數十年的為官生活比作一本小說,那麼康熙年間的時候就是小說的開頭,平淡之中有點驚喜,到了雍正年間就是小說的高潮部分,小說的後期雖然有些小遺憾但是結局還是好的。他的一生沒有留下很多的歷史記載,但是張廷玉的一生為了清朝制度的完善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乾隆為何不“待見”張廷玉

  張廷玉沒有黨派,但是乾隆即位的時候,張廷玉還是陷入了這個坑。出現了兩個幫派一個就是鄂爾泰一幫,代表的是滿族的勢力,張廷玉作為漢朝大臣,肯定是漢朝勢力。這兩股勢力乾隆肯定是要畏懼的。加上張家人在朝為官的人數達到了19人,一戶人家當官的人有這麼多,想想都覺得可怕啊。加上張家的親家姚家,也是達官貴族之家,這兩家肯定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之後滿朝勢力的頭頭鄂爾泰去世,那麼他的目標當然是張廷玉了。而張廷玉一直想著死後能入太廟和乾隆對著幹,敢和當今皇上較勁這不是吃飽了就是腦子當機了。張廷玉辭官回老家還不忘讓乾隆寫份承諾,拿到承諾後還不去謝恩,派了自己的兒子去當前鋒。本來就有意見的乾隆這下可好,怒火中燒,碰巧碰見有人給張廷玉通風報信又是一場大戰。乾隆認為張廷玉在朝中結派,收了張廷玉的伯爵位置,後來又罷免了官職取消了入太廟的資格,張廷玉死後,乾隆做足樣子還是讓張廷玉入了太廟。

  張廷玉作為鼎力三朝的朝中大臣,盡心盡力為官50年,雍正深深疼愛,乾隆嗤之以鼻,只能說伴君如伴虎啊。

  張廷玉去世的時候83歲,他因為一場大病而死,他死後乾隆讓他得到了優待,可是他生前乾隆並不“待見”他,這是為什麼呢?乾隆不“待見”他的原因主要是張廷玉是漢朝大臣,他有著很高的勢力,這令乾隆十分害怕,除此之外乾隆還誤會張廷玉在朝中結派,所以這些原因之下張廷玉這位鞠躬盡瘁的功臣沒有得到乾隆的“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