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的簡介

  隆裕太后是光緒帝的皇后,是親眼見證大清朝謝幕的末代皇后,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隆裕***1868-1913***,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她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懦,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這位姑姑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而在珍妃死後,皇后依然不得寵。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病逝,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宣統帝稱她為“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而宣統帝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和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載灃一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宣統三年十二月戊午***1912年2月12日***,以太后名義頒佈《宣統帝退位詔書》,結束清朝自1636年以來共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太極殿病逝,享年46歲。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隆裕太后是個怎樣的人

  史書工筆之上普遍記載,隆裕太后其貌不揚,身材瘦弱還有些駝背,光緒帝一點也不喜歡這位年長三歲的表姐,拒絕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沒機會生下一男半女,這種事就連手段強硬的慈禧也幫不了她。作為慈禧的內侄女,隆裕太后自然也被歸為“後黨”一類,每每想到她有可能是慈禧派來監視自己的,光緒便對其更加厭惡,別說男女之間的愛慕,甚至於連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也做不到吧。後人雖對隆裕太后坎坷寂寞的宮廷生活多有同情,然而亦不乏拿她與珍妃作比的論調,既然珍妃是美麗、知性、先進的代表人物,隆裕自然就是醜陋、陰暗、守舊的化身了,甚至有人猜測,珍妃受到慈禧的諸多凌虐,以至於最後將其投井處死,一概都是隆裕出於嫉妒在背後挑唆的結果,這顯然是後人有意美化珍妃,妖魔化隆裕的結果。

  其實隆裕只不過是個封建社會中比較典型的逆來順受的婦女,她與光緒的婚姻固然是慈禧一手包辦的政治婚姻,可是既然慈禧做此安排,她也只有順從,並將她從小愛護的表弟光緒視為丈夫,真心真意地對待。光緒因對這段婚姻的不滿與慈禧產生矛盾,轉而遷怒於隆裕,在她來說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然而她畢竟是皇后,有母儀天下的責任,說她嫉妒后妃,在慈禧面前挑撥離間,實在是冤枉她了。很顯然,怯懦如隆裕太后,決計不是這樣一個狠毒之人。

  隆裕太后怎麼死的

  隆裕太后長期憂鬱,以致積鬱成疾。雖然慨然下詔遜位,但實際上仍是“讓國仍存亡國恨”,以為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鬱鬱不樂。嘗謂“孤兒寡婦,千古傷心,每睹宮宇荒涼,不知魂歸何所”等語。年來,積成肝鬱,嘗患嘔逆。延至民國2年***1913年***正月,胸腹更隆然高起,日漸腫脹,經御醫佟質夫、張午樵二人診治,稍微漸輕。正月初十日,適逢她的“萬壽節”***生日***,循例於御殿受賀,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專使樑士詒,用著外國使臣覲見的禮節祝賀,不免悲從中來,且宗室王公大臣多半迴避,不肯入賀,殿上不過寥寥數人,昔年權柄在握時的盛景全非。因此,愁病交加。再加上“萬壽節”內,天氣晴暖,殿中所用素爐熱氣過高,感受炭氣,致使病情加劇。從此,臥床不起。

  史書記載 “二月二十一日,隆裕後已是彌留,到了夜間,迴光返照,開眼瞧見宣統帝在側,不覺嗚咽道:“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國已亡了,母又將死,汝尚茫然,奈何奈何?”說至此,喉間又哽咽起來,好一歇復發最後的悽聲道:“我與汝要永訣了。溝瀆道塗,聽你自為,我不能照顧你了。”言訖,已不能言。世續入省數次,但見隆裕後雙目直視,口中很想說話,偏被痰塞住喉中,只用手指著宣統帝,眼眶間尚含淚瑩瑩,霎時間陰風慘慄,燭焰昏沉,有清末代的隆裕太后,竟兩眼一翻,撒手歸天去了”。1913年2月22日晨2時,終日憂愁、積鬱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僅享年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