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錢穆_錢穆生平簡介
錢穆是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家,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學者,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國學大師錢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大師錢穆簡介
國學大師錢穆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學者,著書數量眾多,致力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認為歷史是貫穿的,他的觀點在當時不被人認同,但錢穆用他的堅持贏得了後人的贊同。在學術巔峰時期,由於時局動盪他放棄了學術研究,轉而辦學,創辦了新亞學院,給流亡到香港的學生一個棲息地。雖然有人評論他為了創業荒廢學術,導致後期再無建樹,但是老先生對於國學的奉獻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國學大師錢穆創辦學院新亞學院,辦學中秉持著不牟利原則,堅持用中文授課,這些要求體現了他的一顆中國心,當時許多香港學校的老師慕名而來,免費授課,一時新亞學院的學習風氣濃厚,吸引了許多學子。
錢穆先生的後半生歷程從廣州開始到臺北結束,並沒有劃上一個圓圈回到起點,濃烈的愛國之情處處體現在他的教育中,新亞學院的創辦體現了這種愛國之情,在民族存亡之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遞文化薪火。後來與其他兩所學院合併,老先生親自命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從中文一詞中可以看出先生對於祖國的濃厚思念之情。
史學大師錢穆先生的愛國情懷和為了教育事業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崇敬,艱苦的辦學環境中,以書為伴,用書籍的力量慰藉自己的病體,晚年因病雙目失明的他還醉心於教學,參加了多場講座,他的授課受到學生們的廣泛歡迎,座無虛席,錢老先生一生奉獻,無私教學,令人尊敬。
錢穆一生為故國招魂
錢穆在學術研究中堅持歷史是可以融會貫通的,他的學術成果彌補了中國歷史上的空白,作為史學大師,人們對他的尊重不只侷限於他的學士,更為他在國學上的無私奉獻而感動。
錢穆在抗戰勝利後經廣州去香港,此後再也沒有踏上回國的路,由於時局動盪,他不得不放棄了自身學術研究,轉而投身教育學中。因為政治原因不能回到祖國懷抱,思鄉心切而又憂國憂民的他親自創辦了新亞學院,為流亡學生提供了心靈的棲息地,新亞學院是當時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學校,許多老師慕名前來免費授課,錢穆親自創辦這所學院旨在為中國培養文化人才,由於不收任何錢財,新亞學院地處香港貧民區,條件艱苦,錢穆以書為伴,用書籍的力量慰藉病體。
錢穆是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家,這位大師用一生辦學,當年他在素書樓的最後一課中,提醒學生們,我們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中國,一顆愛國之心日月可鑑。六年後錢穆在臺北逝世,至死都未能回到祖國懷抱,家人將其骨灰撒到湖水之中,表示先生的魂魄已經歸來,令人傷心不已。
終其一生為了祖國培養人才,在自身學識上,多位好友表示如若不是時局動盪,錢穆還能有所提高,這位史學大師用他後半生的心血對發揚中國文化做出巨大貢獻,一生為國學付出不求回報。
錢穆錢偉長關係
國學大師錢穆錢偉長是叔侄關係,兩位先生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傑出人物,錢穆先生學識淵博,對於國學的研究沒有人能比,錢偉長的名字是錢穆取的,希望這個侄子能夠像建安七子中的著名學者徐偉長一樣做個大學問家。對於叔父的深厚期望,錢偉長也沒有令他失望,在錢穆的薰陶下,錢偉長考取了五所大學,當時也是受叔叔錢穆的影響選擇了中國文學系。時局動盪之際,錢偉長深知以技術救國,轉而攻讀物理,並以優異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
錢穆錢偉長的情誼深厚,然而卻因時局的變化令叔侄二人數十年沒能見面,抗戰勝利後的錢穆前往香港辦學,為流亡學生開闢了學術的新天地,創辦新亞學院,卻從此再沒能回到祖國,直到八十年代,分別了三十多年的錢穆錢偉長才再次重逢。短暫的見面之後又是十餘年的別離,這次離開竟是永別,1992年錢穆先生在臺北逝世,由於政治原因,不能親自悼念叔父,唯有寫下輓聯表達悲痛心情。
如果沒有錢穆的栽培,錢偉長的人生又當另作他論,作為長房長子的錢偉長父親早逝,全靠叔父提攜,雖然靠著自身的勤奮考入大學,這其中不乏錢穆的教育和影響,所以後來幾十年的分離,二人都對彼此牽掛不已,錢穆錢偉長之間的深厚情誼已經超越了叔侄,更像是父親對於兒子的深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