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大師齊白石簡介

  齊白石是中國著名畫家齊璜的筆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畫壇上都有極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齊白石,原名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為璜,字瀕生,號白石、老萍、餓叟等,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1864年,齊白石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六歲從外祖父周雨若開始讀書,常用習字本和賬簿紙作畫,1878年師從周之美學習雕花木工,1888年從民間藝人蕭薌陔學習畫肖像,曾拜胡沁園、陳少蕃、湘潭名士王闓運為師學習詩文。齊白石早年曾為木工養家,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之後定居在北京。齊白石晚年曾獲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的國際和平獎金,曾擔任過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1957年在北京醫院逝世。

  作為中國繪畫大師,齊白石的繪畫理論以及畫作對中國畫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其繪畫理論主要包括本質論、造型論、構成論及思維論,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齊白石擅長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尤其以蝦最為出名,他畫蝦通過畢生的觀察,將蝦的形神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除了繪畫,齊白石還書工篆隸,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齊白石的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

  繪畫大師齊白石繪畫風格

  濃厚的鄉土氣息,純樸的農民意識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餘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的內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正見奇的構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形狀,相對而言則是齊白石藝術的外在生命。現實的情感要求與之相適應的形式,而這形式又強化了情感的表現,兩者相互需求、相互生髮、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齊白石的藝術生命,即齊白石藝術的總體風格。

  主張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齊白石純樸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餘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齊白石文稿並手跡多卷。齊白石的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

  特點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齊白石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齊白石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齊白石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齊白石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齊白石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齊白石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齊白石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齊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繪畫大師齊白石社會評價

  畢加索:“齊白石真是中國了不起的一位畫家!中國畫師多神奇呀!齊白石用水墨畫的魚兒沒有上色,卻使人看到長河與游魚。

  朗紹君:在吳昌碩之後,齊白石將中國傳統書畫推進一步,輸入新的生命血液。齊白石是全才,齊白石賦予作品以質樸清新的農民情感,賦予文人畫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性。齊白石作為一個孜孜不倦的追求者,在長達一個世紀的奮鬥中所顯示的創造精神,具有楷模性。

  餘秋雨:大地賦予了齊白石至高的藝術成就,而齊白石的性格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齊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結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齊白石與湖湘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

  王仲:齊白石在藝術上的成功,告訴我們:真理是樸素的,藝術的真諦是平凡而簡樸的,後現代主義者們把問題複雜化,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另有難言之隱。只要根植於人民、根植於健康人性基礎上執著的審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斷遵循藝術規律實踐的堅強意志,這是齊白石用自身作為榜樣,留給我們21世紀中國藝術家最珍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