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大師顧愷之生平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的人,有很大的才藝,不僅能作詩寫賦,而且他的字也寫的特別漂亮,尤其很擅長繪畫,精通於畫山水畫和人物畫,是當時有名的畫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畫家顧愷之出生在江南的一個士族的家庭,根據史料記載,顧愷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孫吳和西晉時期都當過官。顧愷之當官的路途並並不是特別順利。最開始的時候,擔任過參軍的職位,在大司馬死後,他又任命為刺史府的參軍。直到晚年,他才進入朝廷擔任散騎常侍,但是沒過多久便去世了。

  顧愷之的官職雖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為他在繪畫和文學上的成就在當時還是具有很高的人氣的。當時的人們都說顧愷之有三絕,就是痴絕、畫絕和才絕。其中,痴絕就是指顧愷之的為人率真、幽默,並同時又有點痴呆的感覺。畫絕就是指他在繪畫上面的造詣,從而肯定了他的繪畫功底十分了得。文絕是說他博學多才,非常擅長寫詩作賦,在書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顧愷之流傳在世間的文學作品並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學成就的應該是《觀濤賦》和《箏賦》。他的繪畫作品比較多,但是有很多都已經流失。顧愷之的繪畫作品的題材十分廣泛,不僅有人物畫,世俗故事等,還有飛鳥走獸和山水繪畫等。

  繪畫大師顧愷之的代表作

  顧愷之的繪畫作品,主要注重於傳神,他的繪畫風格為中國的繪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斫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最突出的代表作。

  《斫琴圖》是宋代爭先模仿的範本之一,又叫做《女史箴圖》。這個圖畫雖然沒有《洛神賦圖》那樣有名,也不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但是在繪畫的風格上可以說是非常奇特的。此圖是根據西晉政治家張華的《女史箴》來進行描繪,主要是讚揚了各代聖女的高尚的品德和主要的事蹟,來告誡宮中的婦女要遵守禮節,主要自己道德的修養。這個觀念也一直影響到民間,民間女子同樣按照《女史箴》上面的規範來要求自己。

  《洛神賦圖》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此畫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取材的內容,描寫了一段主人公與洛神之間的愛情故事。此卷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曲折又分明的情節來逐漸描繪出主人公與洛水大神的真誠純真的唯美愛情故事。展開畫卷,看到主人公站在岸邊表情十分凝重,一雙眼睛痴痴地望著洛神。洛神梳著雲髻,衣帶隨風飄揚,讓她有一種宛如天仙的感覺。畫中的洛神神態萬千,目光中顯露出不同的情感,顯得格外的逼真。

  繪畫大師顧愷之畫眼睛的故事

  傳說顧愷之一生下來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從小是被奶媽撫養長大。顧愷之因為非常聰明,又很活躍,大家都叫他為小虎子。小虎子跟其他孩子一樣,經常跟小夥伴一起玩耍。有一天,小虎子聽到別人在叫媽媽,他突然想到自己怎麼從來都沒有看見過媽媽,於是就跑到家中問父親。父親先是騙他說媽媽回外婆家了幾個月之後回來,但是小虎在盼了好久都沒有回來。父親只能告訴小虎子,你的母親死了回不來了。小虎子讓父親給他講母親的容貌形態,之後他便把父親說的話記在了心中。

  在等到小虎子長大了點,他想要給母親畫像,父親覺得這是不太可能的事,因為小虎子都沒看見過自己的母親。小虎子照著父親說的開始畫起了母親的畫像,剛開始父親認為畫哪哪不像,但是慢慢的手足像了,臉像了,身材像了,後來全身都像了,唯獨眼睛不像。小虎子並不灰心,天天畫眼睛,連續經過一年的時間,眼睛終於也像了。從此,顧愷之最拿手的畫眼睛的功夫也就這樣出名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一點啟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學會堅持,顧愷之畫眼睛花了一年的時間,他用自己的經歷來告訴我們什麼叫做“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