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書法家排行榜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怎樣的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書法家排行榜,僅供參考。

  

  1.王羲之,其書法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被尊為一代“書聖”。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其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若驚蛇”。

  2.顏真卿,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 書風饒有筋骨。悲慟處所作行草《祭侄文稿》後世評為“天下第二行書”。

  3. 柳公權,其書結體緊密,筆畫鋒稜明顯,如斬釘截鐵,偏重骨力,書風遒媚勁健,可與顏真卿的雄渾雍容書風相媲美,被後人譽為顏筋柳骨。在書法史上具有很大影響。,後人習楷書多“以柳體入門,以顏體見功”。著有《玄祕塔碑》。

  4.王獻之,被評“丹穴凰舞,清泉龍躍。精密淵巧,出於神智”,兼精楷、行、草、隸各體。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

  5.諸遂良,其特色是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前輩更顯舒展。《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為“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稱頌他:“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璫,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型結構有著強烈的個性魅力。

  6.鍾繇,工書法,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遊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鐘王”。鍾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型大小相間,整體佈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

  7. 歐陽詢,學自王羲之父子,參以隸法,勁險刻厲,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後人稱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蘭亭記》,行書有《行書千字文》。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我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

  8.蘇軾,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神龍變化不可測,他偶露一下手筆的《黃州寒食詩帖》就已驚天動地了,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幾近完美的境界。

  9.懷素,中國歷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其草書作品有《自敘帖》《食魚帖》《苦筍帖》《聖母帖》等。

  10.米芾,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米芾初師歐陽詢、柳公權,字型緊結,筆畫挺拔勁健,後轉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書法功力非常深厚,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

  11.黃庭堅,書法博採眾長,結體中宮緊湊而外圍寬博,用筆左右縱橫,如搖雙櫓,他書法的最大特點是重“韻”,持重風度,寫來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風,書韻自高。蘇書尚天趣,黃書尚韻味;黃書結體取縱勢。他與蘇軾一起將宋代書法的人文氣推向高峰。

  12.虞世南,字用筆圓潤,外柔內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為師。著有《孔子廟堂碑》,此碑書法用筆俊朗圓潤,字形稍呈狹長而尤顯秀麗。橫平豎直,筆勢舒展,一片平和潤雅之象。宋黃庭堅有詩讚曰:“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

  13.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有草聖之稱。其所創的“一筆書”,“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如行雲流水,拔茅連茹,上下牽連,或借上字之下而為下字之上,奇形離合,數意兼包”。

  14.文徵明,文徵明書法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15.趙孟頫,其作品清秀遒勁,前後一貫,沒有絲毫畏縮不前的跡象。其書畫兼善,書法則諸體皆工,尤以楷書和章草見長,他的大字有黃庭堅筆意,蒼秀擺宕,骨韻兼擅。與祝允明、王寵並重當時。

  16.董其昌,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明史•文苑傳》***。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用筆精到,能始終保持正鋒,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

  17. 蔡邕,靈帝命工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18.鮮于樞,元代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上要由唐人書法人手,再上溯東晉二王。他功力紮實,善懸腕作字,喜用狼毫,強調骨力。他的大字楷書雄逸健拔,圓潤遒勁,氣勢磅礴而不失規矩。行書結體謹嚴,真力飽滿,瀟灑自然。草書學懷素並能自出新意,筆法縱肆,氣魄恢巨集。

  19.王鐸,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 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

  20. 何紹基,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平生作書,對聯特多,而不是一般應酬之作,書作著力,書藝很高,被譽為“書聯聖手”。著有《東洲草堂金石跋》《東洲草堂詩·文鈔》《惜道味齋經說》《說文段注校正》等,傳世書跡甚多。

  21.王寵,精小楷,尤善行草。其書法初摹虞世南、王獻之,後稍出己意,行書和草書一反明代放浪不羈的風格,運筆速度較慢,比較注意點畫得失,以沉著的筆觸從容書寫,形成一種古拙典雅的風格,巧中寓拙,婉綽而疏逸。別具一種沉靜的風神,在明代別樹一幟。

  22.孫過庭,以草書擅名,尤妙於用筆,雋拔剛折,尚異好奇。他又善於臨摹古帖,往往真贗不易分辨。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3.張旭,,他的書法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其狀驚世駭俗。其草書,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24.胡昭,胡昭在書法上,師承劉德升並推陳出新,將行書書法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他與三國時的另一書法家鍾繇齊名,“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並稱“鍾胡”。胡昭的行書書法廣為當時的士人學習推崇,以至於“尺牘之跡,動見模楷”,成為人們學習和臨摹的榜樣。

  25.智永,王羲之七世孫,早年出家,書風受家法影響較大,習字很刻苦,相傳幾十年不下樓,終成一代大書法家。當時的求書者門庭若市,以致寺內的木門檻也被踏穿了。最著名的是飄逸俊秀的《真草千字文》,被視為學習草書的最佳範本。

  26.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

  27.金農,清朝畫壇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將楷書的筆法、隸書的筆勢、篆書的筆意融進行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其點畫似隸似楷,亦行亦草,長橫和豎鉤都呈隸書筆形,而撇捺的筆姿又常常近於魏碑,分外蒼勁、靈秀。

  28. 趙佶,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趙佶雖說政治昏庸,惑於道術,卻是藝事超群,書畫兼精。 他的書作筆致清朗,點畫瘦勁俊美,飄飄乎宛若仙風道骨,真如不食人間煙火。

  29.劉墉,劉墉的書法,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精於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窺一斑。他書的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巨集氣象,結體絲毫不令人覺得拘緊,點畫潔淨講究。尤其粗重與纖細交織在一起,加之偶爾揉入行草筆意,使得整個作品在規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動活潑的情趣。

  30.宋克,明代初期聞名於書壇的書法家,特別鍾情於草書。草書流走暢貫,揮運自如,似飛劍狂舞,瀟灑縱橫,十分契合於宋克"任俠使氣"的性格。

  31.劉德升,紆書書法創始人,因創造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行書”字型,又被後世稱為“行書鼻祖”。德升的紆書法雖草創,但字跡妍美,風流婉約,務求簡易,筆劃從略,離方遁圓,濃纖間書,如行雲流水,非常局面捷,被後人列為“妙品”,獨步當時。

  32.薛稷,中國唐代畫家,書法家。其書法特色是“結體遒麗”,“媚好膚肉”,被人形容為“風驚苑花,雪惹山柏”,充滿了詩情畫意。

  33.樑同書,清代書家,他主張不拘泥於前人的成法,強調在創作中自出胸臆。梁書以行草見長,結字端嚴穩妥,用筆嫻靜流暢、平和自然、從容灑脫,那種溫文而雅的書卷氣息常常撲面而來。

  34.索靖,索靖的書法,濃淺得度,內涵樸厚,古樸如漢隸,轉折似今草,氣勢是相當雄厚的,歷來被書法家稱為上乘。梁武帝蕭衍稱譽他的字“遒勁而峻險。遒勁處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峻險處如雪嶺孤鬆,冰河危石”。黃山谷也稱道他書法為“箋短意長,誠不可及”。以善寫草書知名於世,尤精章草***章草是隸書草化後的書體***。

  35.楊凝式,初學歐陽詢、顏真卿,後又學習王羲之、王獻之,一變唐法,用筆奔放奇逸。無論布白,還是結體,都令人耳目一新。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盧鴻草堂十志圖跋》《神仙起居法》和《夏熱帖》等。

  36.祝允明,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主要成就在於狂草和楷書。狂草來自懷素、張旭,更多的是接近黃山谷,提按和使轉的筆法互動使用,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很緊,形成一種汪洋恣肆的視覺效果。更難得的是楷書又寫得相當嚴謹,有晉唐人的古雅氣息。這種反差很大的綜合素養與唐代的張旭十分相似。

  中國曆代書法家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