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唐朝的故事
故事是傳承歷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歷史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歷史課堂上引入故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掌握理解歷史知識,突破重難點,培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的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的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的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二賢莊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的,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的山東好漢秦叔寶。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尋找秦叔寶。後來兩位英雄終得相識,單雄信盛情款待,讓叔寶在二賢莊精心養病八個月。離別時單雄信為其黃膘馬配上了金鐙銀鞍,並以潞綢、重金相贈,從此二人結下莫逆之交。隨後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農民起義中同仇敵愾,為起義軍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業績。唐朝興起後,秦瓊終身保唐,單雄信則抗唐到底。儘管單、秦二人後來分道揚鑣,但患難中結下的兄弟情誼始終如故。《說唐》中的“秦瓊建祠報雄信”,說的就是秦瓊聞得擒了雄信,飛馬來救。走到跟前,頭已落地。叔寶抱住雄信的頭,跪在地上,悲痛欲絕。後將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陽南門外,起造一所祠堂,名為“報恩祠”,以報潞州知遇之恩。
篇二:馬虎子的傳說
在揚州一帶,“馬虎子”是大人嚇唬孩子的一大法寶,每當小孩哭鬧,大人就會說:“不要鬧,不要吵,馬虎子來了!”有時,大人還屏氣禁聲,瞪眼張嘴,裝出恐怖的表情,甚至把自己的臉一抹,裝成凶惡的“馬虎子”樣子,往往便能把小孩鎮住,立刻止哭止鬧。
“馬虎子”也有說成“麻胡子”的,它的來歷有這樣一段傳說:隋煬帝手下有一名大將叫麻祜,也就是麻叔謀。隋煬帝為開鑿東京洛陽至揚州的運河,任命麻叔謀為開河督護。麻叔謀殘暴酷虐,驗收工程時,用鐵腳木鵝測量水深,遇到擱淺,就認為民工對隋煬帝不忠,即施酷刑。河開成,共死去民工二百五十多萬人,沿河兩岸遍地見屍。
更為殘忍的是,麻叔謀因為患病,常以小孩蒸食。每天要吃一個。他的部下便偷盜了鄉間小兒換取賞賜。附近的吃光了,麻叔謀就命他的部下到外地去偷,當時,附近村莊接連丟失小兒達數百名,到處可以聽見失去孩子的母親的哭聲。於是,當地凡是有小孩的人家,都特別制了一個大木櫃子,用鐵皮裹封,夜裡就把小孩藏在櫃中,用大鎖鎖牢,而且全家人點著蠟燭輪班看守。到天亮開啟櫃子若小孩還在,全家老幼一齊慶賀。即使如此,丟失小兒的事件仍不斷髮生。
沿岸百姓對麻叔謀又恨又怕,因為麻叔謀是大鬍子,人們就給他起了個綽號“麻胡子”。久而久之,“麻胡子”成了惡魔的代名詞,大人小孩聞聲驚懼。麻叔謀本名麻祜,因孩童口齒不清,“麻胡子”後來就訛成了“馬虎子”。
篇三:麻胡子 吃伢子
相傳,隋煬帝要到揚州來看瓊花。走京城到揚州有幾千裡,就是說這個河也就要挖上幾千裡,這幾千裡的河要多少人挖啊?他就徵上幾十萬的民工,叫手下的一個大將軍麻叔謀當大總管。這幾十萬人都歸他管。麻叔謀長得一副凶相,不光是一臉的橫肉,還有一臉的兜腮鬍子,胸口都長了毛。光是樣子凶就罷了,待人還真凶,殺人不眨眼。他看到那個不順眼,上去就是幾鞭子,你不要看這幾鞭子,只要被他的鞭子撣到,就是一個大口子,頓時就血灑灑的。
麻叔謀還有一個壞病,無葷不下飯,天天要吃肉,還只吃羊肉,旁的什麼肉都不吃。一開始還有羊,後來羊就越來越少,什麼事呢?一來到了南方人家不養羊,二來勞力都被弄去開河了也沒得人養。沒得羊肉吃,就人肉代,這個人肉還要嫩的,嫩的人肉那就是伢子的肉。這人肉一吃就吃上了癮,據說伢子的肉比羊肉好吃。這一來一天就要吃一個伢子。
伢子更不好找,哪家肯把自己生養的伢子給他吃呢?麻叔謀有辦法,就叫他的部下出去去偷。左近的吃光了,就到外地去偷,偷不成就搶。這一來,老百姓都很驚慌,一到晚上都把小伢子囥藏來,關照伢子不能則聲。伢子一出聲就沒命了,大人只要說一聲“麻胡子來了”,伢子就不敢則聲了。假如小伢子不睡覺,只要說“麻胡子”來了,小伢子就嚇得趕快閉上眼睛睡覺了。
怎麼又叫麻胡子的呢,我前頭說唻,麻叔謀不是一臉的大鬍子嘛,老百姓背後叫“麻胡子”。久而久之,“麻胡子”又喊成了“麻虎子”,一直到現在,揚州人嚇伢子,還不離的用到這“麻胡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