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故事
觀古往今來,歷史故事一直是承接歷史展望未來的橋樑。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穩健持重的華西列夫斯基
1942年11月19日晨,濃霧籠罩著斯大林格勒,突然萬炮齊鳴,集結在斯大林格勒南北兩面的蘇軍出敵不意地發起了鉗形攻勢,迅速將33萬德軍合圍,而後至1943年2月2日又將其全殲。斯大林格勒戰役被公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為這一戰役計劃的制定和執行,蘇軍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付出了大量心血。華西列夫斯基與朱可夫是同時代的蘇軍高階指揮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一起指揮了許多重大戰役。但是兩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朱可夫豪爽開朗,大膽果敢,魄力強,華西列夫斯基老練穩重,平易近人。有一次,華西列夫斯基從前線回到大本營,斯大林開玩笑地說,“瞧您指揮這麼一大批部隊,而且您幹得不壞,但您自己也許連蒼蠅都沒有欺侮過”。華西列夫斯基一向認為,善於在下屬面前保持自重是軍事首長不可少的品質。1895年,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出生在新戈列奇哈村的一個神甫家庭。母親共生下八個孩子,華西列夫斯基排行第四。父親收入微薄,母親常到臨近工場作坊裡做些零活補貼家用。華西列夫斯基也常常到菜園和田地裡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他先是在諾沃波克羅夫斯科耶村教會辦的一所小學讀書,後來進入基涅什馬神學校,1909年秋天又進入科斯特羅馬神學校讀書。這個學校出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物。華西列夫斯基童年時並沒有夢想作一個軍人,更沒有想借此機會而飛黃騰達,是戰爭使他進入軍隊,成長為著名的軍事家、統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打破了他學生時代曾有過的當一個農學家的夢想。1915年,他進入阿列克謝耶夫軍事學校速成班,畢業後獲准尉軍銜,被分配到一個縣城的預備營,不久,即率一個連開赴前線,被編入第9集團軍步兵第103師諾沃赫皮奧爾斯克團。1916年春,華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9集團軍,駐紮在從德涅斯特河畔的拉塔奇到普魯特河上的鮑揚一線。他作為第一連連長,參加了勃魯西洛夫戰役。同年8月,羅馬尼亞對奧宣戰,但卻連吃敗仗,11月布加勒斯特淪陷。華西列夫斯基隨第9集團軍開到羅馬尼亞,阻止德國人通過羅馬尼亞進攻俄國。1917年3月,國內傳出彼得格勒爆發革命的訊息,華西列夫斯基所在團的軍官開始分化,一部分人更趨於保守,一部分向士兵群眾靠攏。他一向很接近士兵群眾,自然走了第二條路。十月革命爆發後,俄軍軍官層的分裂加深了,保守分子暫時佔了上風。華西列夫斯基因承認蘇維埃政權,接觸布林什維克,出席士兵代表會議而遭到一部分軍官的冷遇。為此,他決定結束軍事生涯,去做一名農學家。1917年12月,他退伍回到了家鄉。三個星期之後,華西列夫斯基接受了縣軍事部的建議,擔任了基涅什馬思烏格列茨克鄉的軍訓處教官。1919年5月,他參加了工農紅軍,當上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指揮官。此後,他擔任過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教導隊長等職。1931年5月,華西列夫斯基被調至工農紅軍軍訓部工作。在此期間,他參加了許多軍事演習的準備和實施,同時參加了司令部勤務條令和大縱深戰鬥實施細則的編寫,使他學會了參謀業務,積累了工作經驗。1934年,他升任伏爾加河沿岸軍區軍訓部長。1935年9月蘇軍實行軍銜制時,他獲得上校軍銜。1936年秋,改任司令部作戰部長。11月,進入總參軍事學院深造,一年後以優異成績結業,到總參謀部任訓練處長。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6月,德軍向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僅三個月就推進到列寧格勒、莫斯科和羅斯托夫一線。形勢十分危險。這時,已升任副總參謀長兼作戰部長的華西列夫斯基,為穩定戰局進行了許多具體的組織計劃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為蘇軍總參謀長。當時,他正在西南方面軍協助工作。最高統帥要求他至遲於7月4日返回大本營。剛剛就任總參謀長的華西列夫斯基,根據統帥部的意圖,主持總參謀部擬製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的計劃和方案,領導解決了各方面軍作戰中的許多具體問題。7月23日,他作為大本營的代表來到對戰局起決定性作用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為解除德軍對蘇第62集團軍合圍的威脅,他建議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的剩餘兵力,對敵實施反突擊。這不僅打破了敵人的圍殲計劃,而且阻止了敵人一舉拿下斯大林格勒的企圖。隨後,他協調其他戰場,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保證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顯示了他統率大軍的才能。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華西列夫斯基作為大本營派出的代表,先後協助各方面軍領導進行了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進攻戰役、庫爾斯克會戰、解放頓巴斯戰役、克里木的作戰行動和白俄羅斯進攻戰役等。白俄羅斯戰役是蘇聯衛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之一。在戰役準備階段,華西列夫斯基根據斯大林的設想;一方面詳盡審閱了被命名為“巴格拉季昂”的作戰計劃,另一方面幫助大本營完成了各方面軍的調動和集中,提出了他認為適合擔任新編組各方面軍司令的人選,供最高統帥選擇。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又深入各部隊檢查戰役準備情況,實施最直接的戰役指揮。這次戰役,基本上殲滅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解放了白俄羅斯全境,為以後的戰略進攻創造了條件。1945年4月,華西列夫斯基受最高統帥之命,與總參謀部的人員一起擬製了遠東作戰計劃,並採取極嚴格的保密和偽裝措施,將三個方面軍調到中蘇邊境的三個主要突擊方向上。7月,他被任命為遠東蘇軍總司令,指揮對日本關東軍作戰。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華西列夫斯基指揮150多萬蘇軍發起進攻,進入中國東北等地。僅僅10天,蘇軍就在三個作戰方向上分別挺進了200——800公里,將日軍分割成許多孤立的集團。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下旬,關東軍陸續被解除武裝。華西列夫斯基對這次戰役的指揮,再次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戰後,他先後擔任總參謀長、武裝力量部部長、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國防部總監等職,為蘇聯武裝力量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1977年逝世。
篇二: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塊玉璧,叫“和氏璧”,是個無價之寶。秦昭王聽說後,非常羨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於是,秦昭王派使者帶書信去見趙惠文王。說秦國願意拿15座城池來換那塊“和氏璧”。這可讓趙王作了難,給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給城;不給吧,又怕惹惱秦王,領兵來攻打趙國。他就和大臣們商議此事。後來有個人推薦他的門客藺***lìn***相如去秦國處理此事。惠文王派人把藺相如叫來一談,也覺得他是個合適的人選,就決定派他帶著和氏璧去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玉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一看,只見玉璧潔白無暇,晶瑩透明,果真是個無價之寶,頓時高興得合不上嘴。他翻來覆去欣賞了好半天,又傳給身邊的大臣和後宮的美女看,他們個個讚不絕口,紛紛向秦王表示祝賀。藺相如站在旁邊等了好一會,也不見秦王提換城一事,知道秦王要誆***kuāng***騙玉璧。但這時,玉璧已給了他們,又不能硬搶回來。藺相如急中生智,客氣地對秦王說:“這和氏璧雖是天下至寶,可惜上面還有一點小斑瑕***xiá***,大王可能還沒看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信以為真,把玉璧還給藺相如。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連連倒退幾步,靠在殿柱旁,義正詞嚴地說:“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寶貝。當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說要以15座城池換這塊玉璧。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隨便給人傳看,根本沒有換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大王若是逼我的話,我寧願把頭連同這塊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殿柱上!”說完,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連忙陪著笑臉勸阻,又讓人拿來地圖說明把哪些城地割給趙國。藺相如知道秦王這是先穩住他,再把玉璧騙去,就對秦王說:“這玉璧是稀世珍寶,我們趙王在送璧之前,齋***zhāi***戒了五天,又舉行隆重的送璧儀式,大王要是真心換璧,也應齋戒五天,舉行相應的受璧換城儀式,我才敢把玉璧獻上。”秦昭王見藺相如態度堅決,知道硬奪不行,就答應了。
藺相如回到賓館,派一名隨從化裝成窮人的樣子,把玉壁包好纏在腰間,沿小路偷偷送回趙國去了。
五天以後,秦王邀請了楚、燕、齊、魏等國的使者來參加受璧儀式,想借此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安排完畢,宣趙國使者上殿。藺相如按照使節的儀式行過禮,秦王見他手中空空如也,就問他玉璧在哪裡?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說:“貴國從穆公以來,前後有20多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欺騙,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了。”秦王一聽,火冒三丈,讓人把藺相如綁起來問罪。藺相如從容地說:“大王請息怒,讓我把話當著大家說明白:大家都知道,秦國強,趙國弱,天下只有強國欺負弱國的事,從沒有弱國欺負強國的道理。大王如真想要璧,這並不難,先把15座城池交給趙國,然後派一使者跟我去趙國取璧,趙國絕不敢得了城市不給玉璧,去背個不守信用的名聲。我知道這次愚弄了大王,罪該萬死,請治我的罪吧,讓各國都知道大王為了想得到一塊玉璧而殺了趙國的使者,天下的人也可以知道是非曲直了。”一席話說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璧,還落個壞名聲,就下令把藺相如放了。結果,秦國捨不得15座城池給趙國,趙國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篇三:遠交近攻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併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雎***jū***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遠交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這是范雎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遠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敵方聯盟,各個擊破,結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略性謀略。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後,“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物件了。“遠交”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的外交誘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