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和戰神白起有何關係

  趙括,趙國武將,那麼 趙括和秦國戰神白起有何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們先來談趙括,趙括看其姓氏便可得知他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他從小便被當作神童看待,以其記憶力之強大聞名於諸國,對於文字他幾乎可以過目不忘,另外趙括出名的另外一個原因,還因為其父的光芒輻射,其父趙奢可是趙國的一大著名武將,是趙國防守的主力部隊,而趙括從小也深受其教誨,對於兵法也有相當的興趣,對排兵佈陣可謂是很有自己的心得和體會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白起,光從名字是看不出他的出身與來歷的,但實際上他是秦國嬴氏一族的分支,從小較為沉默,他與趙括同樣痴迷於兵書的研究,他最初是被魏冉看中,進而引薦給了秦國軍,白起自此正式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之路,他經歷大小戰役80餘起,大部分都是以勝利為結局,後人曾封他為戰國四大將軍,從而可見他的武力和兵力的不一般。

  二人,其實本來並無交集,但戰國時間戰事多,而秦國的野心也是極其之大,妄圖一統天下。所以,作為秦國的大將軍白起也奉命攻打趙國國都,此戰本是由趙國老將廉頗贏敵的,但廉頗只收不攻,趙國軍不滿於他,便調派趙括為主帥,希望趙括能夠打敗秦國。

  但趙括,初生牛犢,哪裡是白起的對手,雖竭盡全力仍以戰敗為結局。

  趙括是誰

  趙括,趙國武將,其父是趙奢,趙國著名的將軍,大將之才。小時候,趙括也是十分聰明伶俐,大有成為神童之跡象,記憶力尤為突出,對詩詞熟讀幾遍後便能爛熟於心,但趙括對詩詞歌賦卻並不熱衷,反倒是對兵書、兵法、排兵佈陣尤為喜愛。

  在趙括的潛心鑽研下,逐漸對各國戰爭的評價也基本能夠切中要害,大有一代大將之潛質。

  外人都道虎父無犬子,紛紛恭賀趙奢生了個聰明之子,以後能繼承大業,繼續為大趙國貢獻,成為國之棟樑,一國之將軍呢。但趙奢對趙括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自然是得到這麼個聰明的兒子,心思剔透,基本上稍加點撥便能夠舉一反三,但憂的卻是,此子小時候就如此出眾,眾人對他的稱讚是不是會害了他,讓他泯然眾人矣,除此之外,如果長期讓他處於這種被羨慕的環境,那他是不是會變得更為自負,俗話說自滿便是失敗的前兆。

  在趙奢死後,趙國的發展歷史用鮮血將這個事實證明,趙奢將軍的擔心,確有未雨綢繆長遠之眼光,在長平之戰中,趙括便自持過高,不聽勸阻,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見來進行排兵佈陣,但由於他本身並未親身獨立指揮任何一場戰爭,空有理論經驗卻沒將其付諸於實踐,正是這點最後讓趙國的40萬餘人全部成了他陪葬,也開啟了趙國的末路序幕。

  白起對趙括的評價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他因為“長平之戰”在當時叱吒風雲,令其他六國聞風喪膽。秦國也因此逐步走向成功。可以說,白起因為“長平之戰”更加成功,秦國因為“長平之戰”統一六國。然而相反,對於趙括來說,他的失敗就是來自於這次戰役,隨之而來的是,趙國失去了統一六國的競爭力。

  眾所周知。“長平之戰”的結局是白起帶領的秦國大敗趙括帶領的趙國,並且坑殺了四十多萬的降卒。在當時是非常令人震驚的,是歷史上鮮有的規模最大的、戰爭慘烈的戰役。這次戰役成就了白起,也另趙括的第一次戰役就失敗了,正所謂“紙上談兵”,雖然趙括精通戰略戰術,但是趙括作戰經驗太少,加上初次帶兵就碰上白起這樣的猛將,最後導致趙括帶領的全趙國全軍覆沒、命喪沙場。

  歷史上有人說趙括的失敗主要是“臨危受命,五國不幫”,但真的是這樣嗎?在白起眼中,趙括的失敗到底是怎樣的呢?

  趙括的失敗最主要的還是來源於四個字“紙上談兵”,雖然趙括年少時開始學習兵法,討論兵事,但是,這只是學習,並沒有真正的會打仗。再加上趙括一直認為天下沒有比得上他的,很輕敵,所以,他儘可能的是趙王任命他為將軍,但是真正打仗來說,他還是註定會失敗的,更別說,面對的是“殺神”白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