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圖書館心得體會

 圖書館以學生為本,推出一系列方便新生的舉措,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這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今天,校園記者中心組織了小記者們來到了焦作市圖書館,現在就由我帶領大家模擬走進焦作市圖書館吧,圖書館從遠處看四四方方的形狀,旁邊是一科技館,如果把圖書館比喻麵包的話,那麼科技館就是乳酪了,整座圖書館高14層,其中各樓層設有很多區,比如:成人區、電子閱覽室、老幹部閱覽室、雜誌和報紙區、兒童閱覽室,哦對了,還有我們的課本在工具書區裡面!你別以為電子閱覽室裡的電腦和家裡的電腦一樣,可以隨便上網打遊戲、偷菜,那你就錯了,這一臺臺電腦裡面可藏著整幢圖書館裡的每一本書。小朋友,你愛讀書嗎?如果你熱愛讀書,就趕快來圖書館吧,這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識需要我們進來認知它們,知識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讀書確實可以改變一個人。

  六月一日我們在館領導的帶領下,一行六人蔘觀了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圖書館。陝師大圖書館是陝西師範大學的標誌性建築,曾榮獲“魯班”獎,雖然下著雨,但在煙雨濛濛中依然能看到她的古樸莊重、氣勢巨集偉。

  在圖書館接待室,陝師大圖書館馬曉雄書記就圖書館的定位及功能對我們進行了介紹。馬書記的辦館理念新穎、獨到,卻又激人奮進。隨後我們隨辦公室吳主任參觀了電子文獻閱覽室、專家導引室、編目室、中文社科圖書借閱室、中外文現期報刊閱覽室、普通古籍線裝書庫、中華再造善本庫……所到之處,對我的視角衝擊都很大,感覺就是一場視覺盛宴。

  陝師大圖書館在全國高校圖書館中,無論是藏書量還是館藏特色都是數一數二的,在硬體上我們無法效仿,唯有感嘆不已。但是他們的文化建設與人文思想令我深深折服。

  下面就我的學習參觀結合馬書記的談話,談兩點自己的感悟。

  一、以圖書館為中心,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

  圖書館位於學校中心,位於教學區與生活區之間,學生無論是上課或是吃飯,都必然經過。圖書館倡導進館有益,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以館為家。在走廊上,隨處都擺放著休閒的沙發、舒服的椅子,學生或坐或躺讓自己在知識的寶庫中尋覓著能用適用的資訊。是啊,知識的攝取本就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知識的形態是資訊、知識的載體是網路,擁有一臺筆記本、尋一處小隅、接通網路,就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每一個閱覽室、書庫每天讀者都是爆滿,圖書館引導的“蜜蜂式”學習,在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以孔子為館長,提升館員的職業道德

  陝師大圖書館館員的敬業精神值得稱讚,每天從早晨八點開館到晚上二十二點下班,這樣的時段,學生老師都可以任意借還書,任意進出每一個館室、任意從書架上取看翻閱每一本書籍,只要求你將看過的書放在還書車即可;圖書館館員的服務精神也是值得稱道的,他們著統一整潔的館服,諮詢他們中的任意一個人,都是笑容可掬、不厭其煩。這裡的每一處都是明窗幾淨,即使是邊緣學科或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書目,因為借閱人數和次數少,也許會落下一層灰塵,但是在這裡,是絕對沒有的事。

  最後,我就參觀學習圖書編目方面的情況,談談我館目前實際情況。

  一、書標顏色、位置

  陝師大圖書館的圖書書標依中文和外文區分,中文用紅標,外文用綠標。我館書標依普通與工具、特藏區分,普通藍標、工具紅標。

  無論是渭師院或陝師大,書標在每本書上都有一個固定的高度,但是這個高度難免在貼上時出現傾斜或高矮不一的情況。我館對書標採用依每本書書脊的最下面貼上,這樣不但省去劃線的手續而且上架後整齊美觀。

  二、圖書資源整合

  圖書館合併後,由於蒲城和大荔兩校區的圖書館一直使用著傳統的手工操作的分編方法,這就給目前分編的資料錄入帶來很大的困難,四校區的圖書資源也難以儘快實現共知共享。目前正在加緊進行兩校區的圖書分編工作。

  三、圖書補充及管理軟體

  我館圖書數量與評估要求相差甚遠,補充圖書數量迫在眉睫。我館使用的圖書管理軟體,因不能載入書目MARC資料,這就難免影響到以後新購圖書的編目速度。所以希望領導能夠儘快升級軟體,以便為將來大量新書購入後儘快投入流通打好基礎。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讓我看到和學到了不少東西,同時也看到了我們存在的不足,今後在工作中學他人長處,補自己不足,努力為我院的評估工作多做貢獻。

  篇2

  參觀圖書館已經有許多次了,作為新生的身份參加了一次,作為圖委會的成員有兩次經歷。不過雖然參觀了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有不同的感受。

  我看來,圖書館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在這裡不僅有自修室,學術沙龍,而且有各種各樣的書庫,種類繁多。圖書館也是韶關學院最具特色的建築物,整棟建築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這裡既可以閱讀中外的學術名著,也可以看到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在這面積大藏書量豐富的圖書館,可以獲得所需要的知識。

  圖書館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書目齊全,分類清晰。從一樓到六樓,分門別類:文學類,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外語類等等,還可以閱讀近期的報刊,甚至還可以查詢年代久遠的報刊。

  此外,圖書館也十分人性化。隨著大批的08級新生的到來,為圖書館正常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很多新生不知道如何利用這個龐大的知識海洋,為此,圖書館以學生為本,推出一系列方便新生的舉措,例如在沒有一卡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進入書庫閱讀書籍,可以辦理臨時的上網絡卡,在報刊庫還可以用身份證抵押……這一系列的舉措,極大地豐富了新生們的課餘生活,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給感到茫然失措的我們帶來心靈的慰藉。同時,老師的熱情接待和耐心講解,讓我們明白圖書館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當然,圖書館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個別老師態度不是很友好,對新生不是很有耐心;同時,書庫的書籍更新速度比較慢;電腦速度有點慢等。

  期待著我們的圖書館越來越好!

  篇3

  盛斌:我們懷著敬仰的心情仔細地參觀了錢學森圖書館,這是中國科學巨匠的科學成就、治學精神、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的宣傳展示中心,觀後黨員們都心潮澎湃,今天我們在一起來談談感想和體會。

  汪鎧峰:錢老有幾大特點讓我們動容:錢老的愛國情懷真的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佩服。錢學森曾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的多種榮譽,在美國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和物資生活條件。經過很多的艱辛之後,他最終還是回到了新中國的故土,雖然當時新中國科研條件不是很好甚至太苦,但是錢老還是帶領著我們新中國的團隊為我們新中國的航天導彈事業做了卓越的貢獻。

  周瑞章:錢老的刻苦鑽研的精神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眾所周知,錢老剛回國的時候,除了他自己頭腦裡的專業深厚的知識之外,新中國的各項條件,比如經濟,科研條件,人才儲備等,都不如意。但錢老沒有害怕和退縮,好好地刻苦鑽研攻克出了許多關鍵技術核心。

  秦巨集連:錢老博學多才。他看的書非常非常多, 館藏的他看過的書就是非常非常多,還只是他一生看過書的小部分,之後真讓我們大家震撼。難怪錢老懂得東西那 麼多,看到他的書你就會全明白。館藏裡有許多他生前的書信以及一些絕密的研究資料什麼的,感覺錢老非常嚴謹,用文稿紙一氣呵成,書寫工整,字跡清秀。錢學森的為人低調,謙和,或許這是他在“兩彈一星”功臣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吧。

  胡桂軍:和他同時期回國的科學大師有很多,他們的能力也不相上下,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像錢學森這樣得到如此多的美譽,沒有一個能有錢學森的美譽和眾多領導人的高度關懷。也許這裡面的因素多了去了,但我相信這和錢學森的為人一定是密不可分的。 在錢學森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薄坤: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和彥敏:通過這次我們去錢學森圖書館的參觀,我們充分地認識了錢老的一生,錢老的愛國情懷,為了國家為了黨為了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會更加努力學習,提高思想覺悟,以後為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和繁榮。

  祝橋:走進展館,我們興致勃勃地在每一張證書、手稿,每一本書前駐足觀看,仔細回味,彷彿看到了錢學森孜孜不倦地讀書的鏡頭。無論是錢學森手稿的影印板組成的巨型錐體,還是錢學森和其他幾位科學家研究的有21.8米的火箭,都讓我們興奮。

  段金龍:巨幕電影《人民的科學家》對錢學森的介紹,再現了錢學森一生奮鬥的過程,使我們對錢學森有了更深的瞭解,明白了錢學森為祖國作出的貢獻:他是中國的“航天之父”。他出色地領導研究隊,圓滿地完成了“兩彈一星”的任務,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有三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以淡然之心面對物質待遇,以淡泊之心面對功名榮譽,以淡定之心面對權力地位。”這很好地詮釋了在錢學森的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

  葛江偉:參觀結束後,我們心潮澎湃,這次參觀讓我們更加真實地瞭解了錢學森做人和做學問的高貴品格。我們為擁有像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而感到驕傲。大家既對錢學森的愛國精神肅然起敬,又被他對工作的執著深深地打動。他偉大的一生教會了我們:胸懷祖國,用一顆執著的心,努力去追求理想。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錢學森的。

  陳茜:“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裡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錢學森的這句話將會一直激勵著、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高樹良: 我們要學習錢老出類拔萃的專業建樹精神。錢學森敏捷的思維以及在專業領域的獨到見解讓導師馮·卡門讚歎不已。博士畢業後,錢學森留在美國工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的噴氣助推起飛研究計劃做出了重大貢獻。回國後,錢學森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貢獻給了在當時急需科學營養的祖國母親。在他的努力下,中國的航天事業開始起步、發展直至騰飛;在中國遭受3年自然災害,蘇聯專家撤走的雙重壓力下,錢學森率領科學家制定了“八年四彈”的發展計劃。錢學森在應用力學、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系統工程、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開拓性的貢獻。正如時任國務委員的宋健在慶賀錢老八十五壽辰時的題詞那樣,他是一位真正的“科界楷模,民族英雄”。

  楊濤:我們要學習他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錢學森出國深造之前,便曾向同學們坦露心聲,表示學成後必定歸來,為國效力。從1935年到1955年,錢學森在美國待了二十年。在這期間,用錢老自己的話說:“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後,他毅然決定放棄在美國優厚的待遇和優越的科研環境。錢老深情地說:“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一件不購買保險的小事即是錢學森對祖國一片赤誠的寫照。在美國期間,他好幾次被問及存了保險沒有,但錢學森一美元的保險也沒有存下來,“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錢老以實際行動履行著自己的承諾,展現了對祖國母親的拳拳之心。在回國後長達半個多世紀裡,一直到生命終結,錢老一直身體力行,為了讓同胞過上幸福的生活傾盡努力。

  魏青松:我們要學習錢老卓爾不群的科學品質。“嚴謹、嚴肅、嚴格、嚴密”八個大字是20世紀60年代錢學森在中國科技大學授課時在黑板上寫下的,這八個字既是錢老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他嚴謹科學精神的體現。在展廳,我們見到了一份存放論文終稿的紙袋,錢學森在上面寫了“Final”一詞,但隨即意識到對科學真理的探求將永無止境,於是又在紙袋上寫上了“Nothing is final.”

  楊睿:除了嚴謹的科學態度,錢學森還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在學習、工作之餘,他對繪畫、音樂、攝影、詩歌、書法等藝術均有涉獵。在錢老看來,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科學與藝術的融通是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等三種思維共同作用的結果。藝術修養的提高,有助於科學思維的啟迪。錢學森身上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和永不止步的進取精神告訴我們,學無止境才能鑄就學術高峰。

  胡菊英:我們要學習錢老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錢老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面對權力地位,錢學森始終持有一顆淡定之心。錢老曾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對我的工作滿意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面對物質待遇,錢學森始終保有一顆淡然之心。他甚至認為自己的住房條件優於與他同船回國的人而感到不安。在圖書館B1專題廳,我們看到了錢老生前的臥室場景還原,房間內沒有一點奢華的擺設,一個大大的書櫃、一張一米寬的床鋪幾乎佔滿了整個臥室的空間。

  嚴寶德:夕陽西下,在一個半小時的參觀學習過程中,我們感動於一位科學家赤膽忠誠的愛國情懷、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我們敬佩於一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以及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錢老身上 “活到老,學到老,前進到老”的進取精神和寶貴品質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的黨員同志不斷進取,並將錢學森精神的感召轉化為切實的行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揮灑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