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晉陽之戰,是春秋末期,晉國趙氏軍在晉陽與智氏、韓氏、魏氏聯軍進行的城邑攻守戰。智氏敗亡後,晉國再也沒有可以與韓趙魏相抗衡的力量,三卿便毫無顧慮的瓜分晉國領土,而晉國國君成了一個傀儡,最終走向“三家分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晉陽之戰背景

  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多起,其中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數量尤為之多,其主因是因為群雄無主,各路諸侯紛紛而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憑藉著手段和本領取得一定的權勢。這其中的晉陽之戰可謂是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場戰役,深深地影響了後世之格局,也拉開了戰國之序幕,那麼晉陽之戰到底是場什麼戰爭,晉陽之戰背景是怎樣的?在這種背景下的晉陽之戰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晉陽之戰,顧名思義,是場發生在晉陽的戰鬥,那麼晉陽又是一個什麼地方,那裡為何會發生戰爭,參戰的對手都有些什麼人呢?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晉陽之戰發生的歷史背景,從晉陽之戰的背景中將得知此戰役的由來。

  晉陽之戰發生在春秋末年,各地的戰爭綿延不斷,各國的實力也在這種持久戰中得到了嚴重的虛耗,卿大夫的地位也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提高,其中表現的最為明顯的當屬晉國,晉國君的實權早已不復存在,而是被瓜分到了晉國內部六大公卿的手中,晉國君只是一名傀儡皇帝而已。六個公卿也不可能和平共處,強者終究會兼併弱者,這是一個古今中外放之而皆準的道理。於是六大公卿變成了四大公卿,最終以智家的力量最為強大,當智家不斷貪得無厭的向其他三家索要領地的時候,魏、韓因懼怕而不斷的滿足智家,而趙卻不買智家的帳,由此引發了三大家族一起對抗趙家的晉陽之戰。

  晉陽之戰過程

  晉陽之戰,雖然持續時間不是很長,戰爭規模也不是很大,但對於我國曆史格局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晉陽之戰過程究竟如何?晉陽之戰過程可以劃分為起因、經過和結局三個部分,下面圍繞這這三塊,具體來談談晉陽之戰過程。

  首先,從晉陽之戰的起因談起,春秋末年戰鬥的此起彼伏嚴重消耗了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諸侯的力量在逐漸減弱,士大夫的力量卻在逐步的增強,晉國中最為強大的公卿當屬智,其次為魏、韓、趙三家,因智家的勢力強大,貪婪的智伯對於魏、韓、趙三家不斷的索取,終於引起了趙國的反抗,於是智伯要求魏、韓聯合出兵,合三家之力量共同對付趙,試圖消滅趙。

  其次,從戰爭的經過來看,智家本身勢力就較強,更何況聯合了其他兩家,只不過趙佔據了一個地理的優勢,該地勢使得戰爭變得易守難攻,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智伯改變了策略,由硬功改為包圍,中斷趙的糧食和物質供給,妄圖逐漸消滅趙,打一場持久之戰。

  最後,晉陽之戰的結局又是如何呢?趙家的全體士兵並沒有因為智伯的圍攻而變得灰心喪氣,趙襄子也在暗暗發愁,於是他祕密派出使者拜訪韓、魏兩家,以脣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魏兩家臨陣倒戈,由三家合力滅趙轉變為三家合力滅智,最終趙襄子的計謀得以成功實施,智伯最終死於自己的策劃之下,被水淹死,從此晉國就變成三公的天下。

  晉陽之戰開戰時間

  歷史上當提到戰國時期時,躍入人們腦海之中的便是晉陽之戰,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晉陽之戰的發生就代表了戰國時代序幕的拉開。那麼晉陽之戰開戰的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呢?晉陽之站開戰之後又持續了多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戰爭的態勢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晉陽之戰開戰時間是公元前455年,這場戰爭的起因來自於晉國內部的公卿之爭,智家的貪得無厭,利用自身勢力強大的優勢不斷的逼迫韓、趙、魏三國不斷的奉上自己的領地,以至於在公元前455年,趙家的趙襄子不滿於剝削,終於奮起反抗,於是在現今的山西太原發生了一場大戰,這便是晉陽之戰。

  晉陽之戰,這場戰役整整持續了將近2年的時間。為何會持續這麼長時間呢?難道是智、韓、魏三家的聯合兵力竟然不如趙?亦或者有潛在的原因?翻閱典籍,方得知之所以晉陽之戰持續時間較長,並不是完全因為趙的士兵勇猛作戰,更重要的原因是趙有一個地理優勢,趙的外圍有一個堅實無比的城牆,正是有了這道防護牆,導致智、韓、魏三國聯合強攻,居然花費了三個月都無法將趙拿下,於是智改變戰略,決定用圍困水功的戰略,切斷趙的內部物資供給,以期望用時間來攻破趙。

  整場戰役結束語公元前453年,趙分解敵方勢力,用懷柔政策對待韓、魏,爭取了三方重新締結同盟,齊將矛頭指向智,終於滅亡了智。

  晉陽之戰的影響

  歷史上戰國初期曾經發生了一場大戰,也可以說是一場內戰,那便是晉陽之戰。晉陽之戰後整個格局、整個歷史程序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晉陽之戰的影響從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來呢?且一同去看看晉陽之戰吧。

  首先,必須弄清楚晉陽之戰時一場怎樣的戰鬥,準確的說,晉陽之戰是一場發生在晉國內部之間的戰爭,是四大公卿為了爭權奪勢而發動的一起戰爭,戰爭的一開始是由智聯合韓、魏共同對付趙,但最後的局勢卻轉變為由趙聯合韓、魏一同滅了趙,那麼這樣的一場戰鬥,在歷史上究竟有何影響呢?

  第一、晉陽之戰標誌著晉國的國力的徹底落寞,君主集權的徹底倒臺。晉陽之戰後,趙、魏、韓三公卿的勢力得到了強有力的增強,晉國國君的地位變得更加岌岌可危,晉陽之戰後,趙、魏、韓最終共同瓜分了晉國,從此歷史之上就再也沒有晉國,而被趙國、韓國、魏國取而代之。

  第二、晉陽之戰象徵著戰國時期七國鼎立態勢的最終形成。晉陽之戰後,趙、魏、韓三家雄心變得更大,索性將一口氣將晉國也吞滅了,從此歷史上就再也沒有晉國了,只有趙、魏、韓三國,與另一方的齊、燕、秦、楚四國一起並稱為七雄,戰國態勢和勢力分佈圖至此完成。

  第三、晉陽之戰後,趙國的國力在趙襄子的帶領下,一日千里,趙國也成為趙、韓、魏三國中排名第一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