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皋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成皋之戰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圍繞戰略要地成皋而展開的一場決定漢楚興亡的持久爭奪戰。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又一成功典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成皋之戰背景
史書之上,對楚漢爭霸過程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成皋之戰背景曾有過詳盡的描述。
成皋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5年至公元前203年,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圍繞戰略要地成皋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由於此一戰關乎楚漢興亡,同時,它又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因此,即使是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成皋之戰中所折射出來的政治理論及戰略思想,依然能引起後人極大地探索興趣,而成皋之戰的背景,也屢屢被人們所提及。
從歷史角度上分析,成皋之戰發生在秦朝末年,先秦政權已然瓦解,政治形勢陡然發生急劇改變。此時,兩位農民起義軍的首領,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天下的統治權而展開了長期的較量,這便是成皋之戰的歷史背景。
成皋之戰最初,儘管劉邦兵力上一度處於劣勢,在正面戰場上吃了敗仗,致使家人被楚軍所俘,然而劉邦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憑藉其卓越的政治眼光,他很快看到了扭轉乾坤的機遇。
首先楚軍內部矛盾重重,將帥之間多有不和,戰略排程上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其次,項羽佔領成皋之後,因受彭越殘部多方襲擾,後勤補給亦出現困難,此時,漢軍若能稍作休整,同時爭取人心,重用猛將,並用計策反楚將中有“親漢”之心的將領,定能克敵制勝。
於是,劉邦依張良之計,遊說楚將英布反水,同時聯絡韓信、彭越等部再戰成皋,終在汜水一戰中大破曹咎所率領的楚軍,贏得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楚漢成皋之戰簡介
說到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著名的楚漢成皋之戰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戰役中,劉邦在兵力不佔優勢,且先失軍事重地成皋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後勤補給優勢,並派出奇兵在汜水與曹咎所率的楚軍展開決戰,一舉擊潰楚軍,順利收復成皋,取得了楚漢成皋之戰的最終勝利。此一戰亦為楚漢爭霸劉邦的最終獲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記載,楚漢成皋之戰始於公元前204年5月,一度被楚軍追擊的劉邦倉皇從滎陽圍城中逃出,先後至成皋、函谷關徵集兵力,並派人說服項羽麾下悍將英布叛楚附漢。
項羽聞訊後引兵前來,憑藉兵力優勢先行擊退彭越大軍,佔領成皋。自知實力不如楚軍的劉邦不敢正面應戰,只得先從北門撤出,北渡黃河至修武,打算重整旗鼓。
不久,劉邦收編了韓信、張耳的軍隊,頓時實力大增。於是,漢軍一邊固守修武,一邊與彭越大軍聯合攻擊楚軍,一舉攻下樑地十餘座城池,這樣一來,戰略形式發生了顛覆性的反轉,楚軍一下子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時至九月,項羽率軍反攻樑地,親命大司馬曹咎固守成皋,並囑咐他審時度勢,不要輕易與漢軍交戰,因此,當漢軍主動前來挑戰時,曹咎按兵不動。奈何劉邦一早洞悉了曹咎急躁的脾氣,遂命漢軍將士日夜在楚營外叫罵挑釁,一連五六日,終使得曹咎怒不可遏,遂率部渡汜水應戰。
然而當楚軍半渡之時,漢軍發動突襲,楚軍猝不及防,傷亡慘重。曹咎兵敗自殺。至此,漢軍重新佔領成皋,一時間,城頭變幻大王旗,這便是楚漢成皋之戰的始末。
成皋之戰雙方兵力
在中國歷史上,成皋之戰發生於公元前204年,前後歷時兩年之久,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之間圍繞戰略要地成皋而展開的一場決定漢楚興亡的持久爭奪戰。說起成皋之戰的雙方兵力,千百年來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根據史料記載,最初漢軍在人數和戰鬥力上都遜於楚軍,因此,成皋之戰最終以漢軍的勝利而告終,無疑是一場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儘管成皋之戰雙方兵力的具體數量在今天已很難考證,然而我們依然可以從民間保留的相關文獻中窺見些許端倪。
戰爭初期,項羽手握數十萬雄兵,實力不可小覷,在正面戰場上,劉邦顯然不是對手。於是,項羽憑藉兵力優勢,首先佔領了成皋,更在彭城一戰中一舉殲滅了劉邦的三萬主力部隊。潰不成軍的劉邦僅帶數十名騎兵狼狽逃出重圍,倉促間竟連自己的老父和妻子呂雉也被楚軍所俘,成了項羽的階下囚。
此戰令漢軍元氣大傷。不過劉邦畢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強者,稍作休整後,他立刻採納謀士張良等人的建議,一邊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一邊利用楚軍內部矛盾,遊說楚將英布反水。
漢高帝二年,劉邦捲土重來。此時成皋之戰雙方的兵力已不似最初這般懸殊,在先後收編了韓信、張耳等人的殘部之後,劉邦實力大增,且糧秣充足,而楚軍的後勤補給卻捉襟見肘。
急於速戰速決的項羽遂任命大司馬曹咎為主將,固守成皋,卻因曹咎莽撞的性格令楚軍在汜水一戰中遭受重創,最終,這場曠日持久的成皋之戰以楚軍的慘敗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