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寨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高樓寨之戰是1865年四月,捻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殲滅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伏擊戰。此戰的結果捻軍全殲僧格林沁以下7000餘人,取得重大勝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高樓寨之戰背景

  高樓寨之戰發生於1865年四月,當時捻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與僧格林沁部展開了一場十分激烈的伏擊戰。高樓寨之戰背景十分複雜,早在1852年11月,在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下,各地捻軍都紛紛宣起起義的浪潮。幾年之後1855年秋季,豫皖邊境的捻軍首領最先在毫州的淮河彙集,推薦張樂行為盟主,正式建立了五旗軍制。這次起義軍對清政府地方官吏極其痛恨,都高舉救民除奸的口號,並且宣佈了起義部隊軍紀和行軍作戰的各種條例。

  高樓寨之戰背景對於這次戰役是極其不利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此戰役之前捻軍由於組織不嚴密,沒有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在和清軍正規軍隊經過多次抗擊都以失敗而告終。所以在作戰之前捻軍的力量就已經大打折扣,期間捻軍一些著名的領導人也相繼犧牲,很多根據地都紛紛被敵軍佔領。後來捻軍隊伍力量都大大被削弱,只有任化邦,張宗禹等領導人帶領隊伍衝出清軍重圍,繼續與清軍不斷周旋。

  1864年7月天京也相為淪陷,全國各地革命形勢已經走向低潮,唯獨捻軍和太平軍餘下部隊並沒有因此被清軍的鎮壓而嚇倒,反而不畏艱難險阻,繼續不屈不撓的鬥爭。也就是這些不畏困難的捻軍勇往直前,才有後來轟轟烈烈的高樓寨之戰。歷史上高樓寨之戰背景對於捻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捻軍與太平軍殺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出來,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高樓寨之戰過程

  歷史上高樓寨之戰過程非常複雜,在1865年4月初,當時捻軍從山東進入,經過曹縣,汶上等地最終到達曲阜,但僧軍卻一直緊跟其後窮追不捨。捻軍畢竟不能與實力雄厚的僧軍相比,為了疲憊僧軍,捻軍只能與之周旋,北經寧陽和東平的途中擊敗敵軍總兵範正坦部隊,又陸續北上東阿等地,後又南下到達寧陽等地,最終進入江蘇海州,沐陽。同年5月3日,又返回郯城,西走嶧縣,後來在臨城附近打敗敵軍,最終北上汶上。

  5月10日捻軍進入範縣南面的羅家樓,最後到達黃河套地區,這裡隱蔽了很多起義軍都紛紛加入了捻軍的隊伍,使得捻軍一下子達到了數萬人。捻軍到達山東菏澤高樓寨,這裡地勢對於作戰有一定優勢,於是捻軍停了下來準備等待僧軍,僧軍被捻軍折騰得疲憊不堪,高樓寨之戰過程非常艱苦。

  17日,捻軍追至高樓寨,張宗禹帶領部分部隊迎戰,引誘僧軍深入高樓寨戰區。次日,埋伏好的捻軍一齊對僧軍發起進攻,僧軍分三路迎戰,捻軍也分三路。激戰二小時左右,適中路捻軍已將僧軍擊敗,隨後支援西路捻軍向敵人發起反擊,將西路清軍殲滅。同時東路捻軍也已將敵軍擊敗。僧格林沁不得不退入高樓寨, 當晚三更,僧格林沁帶領少數部隊冒死突圍,當逃至菏澤的吳家店時,被一捻軍戰士殺死。捻軍擊敗僧軍取得重大勝利,高樓寨之戰過程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十分激烈。

  高樓寨之戰交戰雙方

  高樓寨之戰交戰雙方所涉及到的人員非常複雜,當時參加此次戰役的有清軍,有捻軍還有太平天國殘留隊員,此次戰役是一場十分激烈的伏擊戰。在1864年11月下旬,太平天國領導人賴文光與邱遠才帶領兩部太平軍總共兩三千與鄂北地區張宗禹和任化邦領導的捻軍兩三萬人匯合,還有其他一些平時打散的捻軍與太平軍也紛紛聚集到了一起。他們在鄂邊境進行重新的調整與改編,組成了一支集中統一的新部隊,領導人還是賴文光,張宗禹,任化邦等人。

  高樓寨之戰重新改編的新捻軍還是沿用之前太平天國的年號與封號,軍隊則沿用的是原捻軍的編制,還是以五色旗區分。這些組織起來的新捻軍使高樓寨之戰交戰雙方力量懸殊拉近了很多,增強了捻軍在這次伏擊戰的信心與勇氣。

  高樓寨之戰另一方是清軍,當時清軍與捻軍作戰的主將領是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親算帶領部隊成保及副都統常星阿等進軍湖北棗陽,旋即而進。當時由賴文光率領的捻軍敗僧軍於襄陽,然手領軍北上,進入河南鄧州,後來在鄧州西南的唐坡等地全面重新部署兵力。而清軍當時也分左,中,右三路發動進攻,捻軍首先擊敗清軍右方部隊,然後從後面側面襲擊清軍中,左兩路兵力,大敗僧軍。這時清軍的兵力大大被削弱,大大拉近了高樓寨之戰交戰雙方力量懸殊這一弊端,僧格林沁卻一路緊追,捻中從中大破清軍,最後僧格林沁在總兵的援助之下,才倖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