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寒論心得_傷寒論讀後感優秀範文
《傷寒論》,古代漢醫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在你度過傷寒論之後,你有些什麼不同的想法分享?下面是帶來的讀傷寒論心得體會,歡迎檢視。
讀傷寒論心得篇一
在這春雨紛紛的夜晚,窗外寂靜無聲,我獨自坐在窗邊,看著窗外的行人紛紛,不經意看到桌上的《傷寒論》,手不由地打開臺燈,細細讀起了起來。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翻閱它,但每一次翻閱它,都帶給我一種新的感悟體會。它不僅讓我驚喜,也讓我困惑。但卻又讓我忍不住去思考、鑽研,這一次次的思考、鑽研都化作無數的對《傷寒論》以及中醫的深情。
說道《傷寒論》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作者??張仲景,張仲景先生在歷史上的主要貢獻不是他的仕途成就,而是他身居高位卻願意造福百姓,為百姓生命健康之根本所日夜尋求探索,從而留下了著作《傷寒論》,為萬千飽受病痛折磨的人民指引了一條出路。而其著作《傷寒論》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其留下了幾百個經方,更在於建立了辨證論治的理論體系,開創了理,法,方,藥的先河。自此以後,中醫不再是師徒相傳的經驗之談,而是成為了一門擁有理論的學科,使中醫的各種看病方法都有理可尋,有法可依。由此觀之,張仲景之於中醫猶如門捷列夫之於化學,稱其為“醫中之聖”一點也不為過。
然後在多次閱讀《傷寒論》後我卻發現想要真正讀懂它並不是件易事,不僅需要知識積累更需要一顆探求的心。要深刻細讀《傷寒論》,首先就必須要有一種中醫思維框架,不僅是要翻看醫案著作,領悟前人經驗,更要自己結合日常多多思考書中為何如此闡釋?而不是死背醫案記錄。其次,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應當結合基礎理論思考,不能以自己的意念為主導去排斥它,甚至懷疑它。最後在知識與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上,就可對《傷寒論》提出質疑,在疑問的過程中不僅是自身領悟的更高層次發展,更是醫學造詣的昇華。如此這般,方能讀領略到古人張仲景先生蘊藏在書中的智慧,也能使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得到收穫。
讀傷寒論心得篇二
自仲景之《傷寒論》的出現,後世醫家多對此有所發揮,或依原文而解,或有所補益,但於臨床較為實用,講得很是樸實的,我多遵劉渡舟、陳瑞春,二老多以臨床為出發點,無累贅之言,指導我們後學有很深的實際意義。筆者近日再讀《傷寒論》時,突有所感悟,現筆錄於此,分享與同仁。
筆者近日坐門診,接觸的上感病人較多,這個疾病本身不是重病,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普通感冒,如無併發症,一般經5-7d痊癒。但若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可能會引動很多舊病復發,比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加重原有心臟疾病,比如導致心衰、心律失常等等。忽然想起,早在1800多年前的《傷寒論》中,仲景仙師就對此有詳細的論述,我們一起來看《傷寒論》第7條“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發於陽七日愈,發於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可知,中醫對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時間有精確的論述,但此處之“病”也不是單指感冒而言,學者應靈活看待。
再如《傷寒論》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主之。”18條:“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這兩條論述了太陽中風兼肺失宣降的證治。以方測證,臨床應有“太陽中風”的臨床表現,即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象浮緩等證,再兼有喘息等症狀的病症,治療選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加厚朴、杏仁降氣平喘,消痰導滯,表裡同治,標本兼顧,為解表宣肺,化痰定喘的有效方劑。我理解,此證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感冒,引動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而表現的症候,或者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臨床表現為此證型者,均可用之。如《傷寒論方醫案選編》記載治療外感引動宿喘案例,劉某,男,42歲,素有痰喘之疾,發作較頻。春日傷風,時發熱,自汗出,微惡寒,頭痛,且引動咳喘,發作甚於前,胸悶而脹,氣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時則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膩脈浮緩,關滑有力。此風邪傷表引動痰喘復發,外風挾痰濁壅滯胸腕,肺胃氣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加味。處方為:桂枝6 白芍6 炙甘草4.5 生薑2片 厚朴9 杏仁9 麻黃1.5 貝母9 蘇子9 炒枳殼9。連用3劑後,表證去,自汗止,痰喘亦平。再看《蒲輔周醫案》中,蒲老用本方治療重症腺病毒肺炎1例,患者為一3個月大的男嬰,因發熱4天,咳嗽氣促抽風2次住院治療,經用西藥以及大劑麻杏石甘湯治療無效,當時體溫在40℃,無汗,面色青黃,咳而喘滿,膈動足涼,口周圍色青,脣淡,脈浮滑,舌淡、苔灰白,指紋青,直透氣關以上。蒲老認為是辛涼苦寒撤熱不退,是營衛不調,寒邪閉肺所致,遂用桂枝五分 白芍六分 炙甘草五分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 厚朴五分 杏仁十粒 殭蠶一錢 前胡五分 一劑得微汗,體溫漸退,熱降喘平,營衛得和,後再以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而愈。細讀蒲老這則醫案,有如肺炎併發心衰,忽又憶及讀毛以林老師的《步入中醫之門》講到劉新祥教授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治療心衰的案例,並重點地說到汗與不汗的重要性。可知,本方不僅用於治療外感引動宿喘,還可用於治療喘息胸滿,不能平臥的心衰疾患。
原文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本條論述了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的證治。用小青龍湯辛溫解表,溫化水飲,方中麻黃髮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強通陽宣肺之功,芍藥與桂枝相配,調和營衛,乾薑、細辛散寒化飲,五味子斂肺止咳,且使乾薑、細辛不至升散太過,半夏降逆化飲,炙甘草和中兼調和諸藥,諸要合用,共湊辛溫解表,溫化水飲之功。現代醫家對於此方的臨床運用較為廣泛,其適應範圍是:⑴治表有寒邪,內有水飲,發熱乾嘔而有咳喘者。⑵溢飲,心下有水氣,咳嗽喘息,遇寒必發,吐痰沫,不能臥,喉中澀。⑶支飲,發熱乾嘔,吐涎沫,咳逆依息不能臥。總之,寒飲咳喘,不論有無表證,均可用之。本方對現代醫學的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只要辯證準確,多有很好的療效。《傷寒論方醫案選編》中有案例為證,李某,男,44歲,自幼患過哮喘,天冷遇水勞動則喘更甚。1964年8月12日因重感冒而復發哮喘,咳嗽連聲,咽中漉漉,多吐白沫,伏坐不得臥,吐痰不鬆,食慾減退,大便結,小便清長,舌苔白滑,脈浮緊。……或衰木盛,水寒金冷,津液不得蒸發,則留而為飲,上迫於肺,肺絡受阻,氣機被遏,遂致咳喘,治宜溫中蠲飲,宣肺納腎。處方為:麻黃4.5 肉桂0.9 沉香1.5 白芍6 細辛2.1 乾薑3 五味子3 半夏6 炙甘草6 蔞仁15 萊菔子12 服後喘定咳輕,咯痰大減,亦能臥睡。再以溫化飲邪肅降肺氣,連服六劑而瘳。劉老常用小青龍湯治療咳喘,常屢建奇功,並總結出小青龍湯的運用的六個要點,大家可參考《劉渡舟驗案精選》。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與小青龍湯皆為表證兼喘的方劑,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為表虛兼喘,臨床以有汗而無水飲內停的咳喘病症,而小青龍湯為表實兼喘,為無汗而有水飲內停的咳喘病症。
讀傷寒論心得篇三
我個人認為,中醫的發展道路是曲折又漫長的,前途卻是無知的。回顧中西醫發展一路起來的歷程,中醫在社會中所受到的種種質疑,難免會讓人對它心存質疑。雖然我是中醫學院的學生,坦白說一開始我對中醫也是有偏見的,特別是我們中西醫結合專業,先在南方醫科大學學習兩年西醫的我們對中醫這種富含哲學而又需要有一定的中國古代知識才能理解的學科,在缺乏這時代知識又一直接受西方原子論教育的我們看來是多麼抽象而又模稜兩可的東西。記得《中國醫學史》的吳老師跟我們說過這麼一句話“西醫讓人明明白白地死,中醫讓人迷迷糊糊地活”。或許這就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吧。
接受中醫教育一年半了,對中醫也算是有些許瞭解,也培養了自己對中醫的興趣和堅定自己學中醫的信念,雖然說不是每個中醫人都可以成為中醫大家,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中醫真的可以讓人活得更好。還是鄧老的一句話說得好“中醫之所以沒效是因為你沒學好”。
《傷寒論》是祖國醫學四大經典醫著之一,著者為東漢著名醫家張仲景。此書是一部闡述多種外感熱病辨證論治的專著,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比較完善,理論聯絡實際的古代重要醫著。《傷寒論》是通過六經傳變、六經辨證來講述疾病,張景仲真是個偉大的醫學家和文學家,他採用了很多種手法:省文法、倒序法。。。。讓我們這些沒有什麼中醫文化底蘊的新一代讀起來還真的不好理解。但還好,他按六經傳變規律來描述這也給我們很清晰的思路去探討這方書之祖、醫方之經了,也不是沒有竅門可尋的。再者他的脈法有獨到之處:1、各病有主脈;2、一脈主數病;3、一病見數脈;4、脈法頗靈活;5、用脈象解釋病機;6、以脈象指導診斷;7、以脈象指導治療;8、據脈象推測預後;9脈象相同,舍脈從證以認病;10、證候相同,舍證從脈以認病。在治則治法上也是非常具體的:1、治未病;2、注重顧護脾胃;3、注重因勢利導的治則;4、強調標本緩急;5、突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6、指出疾病的治法及治禁。7、注重整體護理。8、也體現了張仲景多一證則加一藥,少一證則減一藥的思維。這不僅給我們理解《傷寒論》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也豐富和拓展了我們的中醫思維和臨床思維。
這個學期學了《傷寒論》,四大經典醫著之一,大家都很重視,再加上有幸是李賽美教授教的,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就更大了。李賽美教授會給我們放臨床主任查房病案分析視訊,我挺喜歡這種教學方式的,因為我不僅讓我們可以瞭解臨床上是怎樣用《傷寒論》去解釋和辨證辨病的,同時也培養了我們的臨床思維,和加深對條文的理解和運用,也增加了課堂氣氛,活躍了我們的思維,也減輕了以前我們一味上課枯燥無味的只看PPT的現狀。減少了我們的視覺疲勞。
課餘時間大家都會去看《傷寒論》各家之說,然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對所看到的內容感興趣的總結一下自己的心得,或者覺得別人說得好的、總結得好的地方,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然後幾個同學常常在一起討論條文說說自己的見解,大家都各抒己見。我覺得這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們相互學習,可以瞭解其他同學的理解和思維切入點,同學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維,再者大家分享可以做到資源共享,不僅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裡學到更多東西,還能增進我們的友誼,也培養了我們與他人合作和表達自己的能力。
我這個學期《劉渡舟〈傷寒論〉講稿》,覺得這對我對《傷寒論》的學習和理解是很有幫助的,裡面有他用經方治療的個別案例這更加深我對經方的療效的認識以及經方運用的臨床思維都有所幫助。記得劉教授在講“桂枝去芍藥湯”為什麼要去芍藥?講得挺好的。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芍藥味酸,入血分和陰分,對於胸陽之氣不利,因此要減去。根據張仲景用藥的法度,胸為陽,凡胸陽不利出現胸滿,都去芍藥;腹為陰,凡脾陰不利出現腹滿,都加芍藥。“所以去芍藥者,乃避陰以救陽也”。其二,芍藥會妨礙桂枝的宣發、騰達、振奮心胸陽氣的作用。把芍藥減去以後,桂枝湯中剩下的都是辛甘之藥。這解釋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要去芍藥,也更總結了張仲景是怎樣運用芍藥這一味藥的。這也給我們在《金匱要略》“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防已黃芪湯主之。腹痛者,加芍藥”,也更容易理解,為什麼在這裡要加芍藥了。
我是個愛想東西的人,腦袋裡有時總有些奇異的想法。我有時會著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本這兩本都是醫聖張仲景的手稿,總想怎樣找個切入點把這個兩本書聯合起來讀,或許會更好理解。例如,咽喉潰爛一病。
我個人認為這兩首方所治的咽喉潰爛症,苦酒湯側重於痰,所以用半夏滌痰散結。然而甘草瀉心湯是個寒熱錯雜,偏於熱為患。所以用了黃芩三兩、黃連一兩來苦寒清熱燥溼。臨床上出現咽喉潰爛症時,這兩首方都是可以加減運用的,特別是甘草瀉心湯裡面的藥物寒熱各自調整一下,運用範圍更廣。
張仲景的六經辨證是非常清晰,而且他的經方也是在臨床上被驗證過,確實是有效的,而且療效非常好,這無須再去質疑了。但唯一遺憾的是,他並沒有給我們留下攻破當今世界的第一殺手——腫瘤的證治方藥,這也給了我們一塊新的領域,畢竟這問題是會層出不窮的,也讓我們在學習張仲景的辯證和臨床思維後,學會舉一反三地開闊我們的思維,不斷地豐富我們的經驗,用實際去驗證經方的效驗和攻破這難關的可能,去填充這頁空白。我對這方面也很感興趣,也堅信中醫治療腫瘤是永遠比西醫更具優勢和人性化。《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更堅定了我攻破腫瘤這一難關的信心。雖然我目前還沒有這個能力,但自從我踏上醫學這條路,認識到腫瘤這個世界難題時,我就下定了決心致力於中醫治療腫瘤這一塊,我相信未來中醫一定可以攻破腫瘤這一難題,至少可以對人類的健康和減少患者的病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是更有優勢的。雖然我知道我這麼說也是沒有什麼科學性,但這是人類的美好願望,只要有信心,堅毅走下去,就像人類登月這一步的跨越一樣是有可能的。
>>>下一頁更多精彩“讀傷寒論心得”
- 讀傷寒論心得_傷寒論讀後感優秀範文
-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題
- 如何追求白羊座女生能成功
- 四年級有關描寫田園風光的經典佳作
- 大學生必讀的書籍有哪些
- 如何選擇正確的室外裝修材料
- 女人臉上長斑是什麼原因
- 快樂的星期天週記小學
- 初二學生的高效學習方法
- 七年級生物下冊期末模擬試題
- 幫助女性補足氣血的藥膳有哪些
- 中藥半支蓮的功效與作用
- 寒露節氣養生的十個小常識_你知道多少
- 小學生校園安全需要注意的事項
- 教師中國夢演講稿精選範文
- 最適合夏季吃的菜夏季清熱解暑食譜
- 財務代理公司的經營範圍
- 關於晚安的當代散文作品
- 激素的副作用
- 教師個人發展自我評價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