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守歲主要內容介紹

  《守歲》,是蘇軾的一首五言古詩,創作於1062年,當時蘇軾在鳳翔籤判任上。同時創作《饋歲》《別歲》,將這三首詩一同寄與蘇轍。主要當時恰逢年末,蘇軾沒法與父親,弟弟團聚,實在思念親人,便作此《守歲》詩寄予弟弟蘇轍。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蘇軾的守歲主要內容

  第一句:“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這裡用了生動的比喻說明守歲無益,不是泛泛設喻。而是表達年華易逝,雖想盡力挽回,卻無可奈何的悲哀。中間幾句用特別平淡的表達描述了每年過年時,孩童的真實寫照。但是這種情況卻不是當時發生在蘇軾的身邊,根據史書記載,當時蘇軾膝下只有一個五歲的兒子蘇邁。所以這句雖然很平淡,很平常,但是卻隱約透露著蘇軾的思鄉之情。一直在回味故鄉習俗,平淡的言語中透著細膩的感情。最後幾句,用反問句,與前文幾句形成對照呼應。表示了守歲有一定的道理,應該要珍惜匆匆而逝的時光。最後,由於這首詩是寄給蘇轍的,而當時與蘇轍分隔兩地。所以此作最後又說兩地守歲,共同珍惜年華,頗有一番鼓勵之意。話鋒一轉,是點睛之筆,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積極之意。也給詩詞帶來一種振奮精神的感覺。

  蘇軾的這首《守歲》,言辭平淡普通,淺顯易懂。但是他用平常的言語暗自告誡自己要惜時如金。他用比喻句表現時間易逝,暗示要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做事。

  蘇軾的南歌子主要內容

  蘇軾,是宋代的大文學家。南歌子為唐教坊曲名,後來作為詞牌名,蘇軾以此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

  其中,南歌子游賞是作者在杭州過端午節時作的,本詞前後闕相同,起頭兩句為五言對句,第三句七個字,第四句九個字,句法上二下七。詞中上篇描寫了杭州當時的名勝,運用寫意的方法描寫喝酒,聽曲的雅緻,烘托出了風景自然的美,無形之中,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愉悅之感,彷彿我們也和作者一樣,置身於西湖美景之中把酒言歡。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是作者在湖州做知府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筆調輕鬆,描寫了在下雨後溪邊的行人騎馬趕路的情景,清新又有情趣。上闕寫在雨後趕路,天色暗了下來,因此用疑夜來描述,下闕寫早晨喝酒之後似乎還未醒,仍然感到睏倦。描述了自己夜間尋夢,與仙女同乘一舟,但最終還是夢一場,神仙這些終究是飄渺的。最後,看著路邊的溪水,回到了現實之中,覺得這留著的溪水也是有情的。

  南歌子只是一個詞牌名,詞牌有一定的詞律,古代詩人詞人按照這樣的詞律寫詞。南歌子詞又很多,蘇軾寫的南歌子就有近20首之多,還有古代的其他詩人也有這樣的作品。

  蘇軾,一生命運坎坷,其作品都是與她的生活現狀有關,南歌子這一系列作品,包含了作者不同時期,不同心態,令讀者深思感嘆。

  蘇軾的詩

  蘇軾,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藝術家。一生所作的詩詞無數,因所處時代的不同,宋朝這個時期最為有名的還當屬宋詞。當宋詞出名並不代表宋詩的沒落,在介紹蘇軾的詩之前,先來普及一下詩和詞的區別。

  首先,詩、詞的區別主要針對的是古代文學創作,如果不是古代文學創作,兩者便沒有什麼區別。

  其次,詩、詞出現、興起的時間段並不是相同,詩詞,既然詩在前,詞在後,很明顯詩的出現早於詞,在歷史上,最為有名的便是唐詩和宋詞,通過這個便可以清晰的分出詩的興起在唐朝,而詞的出現卻是在唐朝末期,興起於宋朝。

  最後,從格式上來說,詩的格式較為整齊,可分為五言和七言,形式又分為絕句和律詩。詞比起詩的要求便顯得寬鬆的多,在格式上沒有過多的要求,字數上也沒有絕對的限制。

  那麼大文人蘇軾所創作的名詩都有哪些呢?我們根據上述的描述的不同,細細參閱他的作品,發現他的詩的確不多,《題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首。

  這首詩歌描述了作者蘇軾站在廬山中,從不同的方向觀其形狀,眼中的廬山形象卻大不相同。通過這首詞,蘇軾想借這首詩表達出人們看待一件事,不要刻意帶有自己的情感去看待分析,而應該儘量跳脫抽離出來,作為第三人的身份去看待,這樣才能辨識清楚事物的真實面貌,不會因為自己的侷限而進行了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