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溼熱中藥方

  腸溼熱是中醫病症的一種,可以用中藥方來治。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枯痔寬腸方

  【處方】大黃***溼紙煨***1兩,枳殼***去瓤,炒***1兩,當歸***酒洗***1兩。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寬大腸,使大便軟滑,不與痔相礙。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好酒或白湯吞下。

  【摘錄】《濟陽綱目》卷九十五

  分解溼熱湯

  【處方】車前子1兩,厚朴3錢,黃連1錢,甘草1錢,枳殼1錢,檳榔1錢,滑石末1錢。

  【功能主治】夏秋之間,先瀉後痢,腹中疼痛,後重之極,下痢不可,欲痢不得,口渴飲水,小腹作脹。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車前以利水,用黃連以清熱,用厚朴以分清濁,餘則止穢去滯,調和於邪正之間,以解分爭也。君臣佐使既用之攸宜,安有不取效之捷哉!

  【摘錄】《辨證錄》卷七

  腸胃溼熱的症狀有哪些?

  1、青春痘:在中醫裡面叫痤瘡,根本的原因在於溼熱導致痰凝血瘀,生成痘痘。如不及時調理,就會化膿,生成暗瘡。溼熱體質之所以容易得這些,就是因為體內溼、熱兩種病邪太盛,機體出於本能向人發出訊號,因此長痘或者化膿。

  2、口苦口乾口臭、小便赤短,大便粘滯:有些人口苦口乾口臭、容易胃脹,腋臭,性情比較急躁,也是因為體內有溼熱。溼熱體質的人,小便赤短***顏色深***,大便粘滯,粘在馬桶上都衝不掉。由於溼和熱主要傷害的部位是脾胃,所以會有飲食不佳、口臭、口乾等症狀。脾的運化不好,必然影響排洩功能,所以會有小便黃赤、大便燥結或者粘滯的症狀。

  3、陰囊潮溼:現代的都市人起居不規律,喜歡熬夜,泡吧喝酒,抽菸,易加重溼熱體質。如果不改變生活習慣,溼熱體質危害很大,很容易得比較難纏的膽囊炎、前列腺炎,女人的話易得陰道炎,男人“陰囊潮溼”,都是非常難以癒合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精神長期緊張,居住環境潮溼,經常喝酒等,當然根本原因還是溼熱體質。

  4、肝膽疾病:膽囊炎患者通常會感到胸悶、腹脹、嘴裡發苦、噁心等一系列症狀。用中醫的話來講,其原因乃是情志不暢、肝氣不順、脾失健運,且體內溼熱之邪旺盛。而簡單一點說,則是因為身體中的溼與熱高於常人,侵蝕了肝膽。其實肝膽的作用在於負責人體內的通洩,若是被溼邪與熱邪所包圍,則會導致通洩受阻,大便不暢等;若繼續發展下去,則會造成小便赤短,前列 腺疾病與婦科疾病等。

  腸道溼熱吃什麼好?

  腸胃溼熱是常見的疾病,多由飲食不規律、過食油膩等原因引起的,治以清熱利溼為主。

  脾胃溼熱,病證名。亦稱中焦溼熱。腸胃溼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胃腸消化道上的疾病。該疾病主要是因為邪熱進入,引發腸胃的病變。胃腸溼熱多由飲食不規律、過食油膩等原因造成。

  病起急驟,噁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脘腹痞滿,體倦身重,身熱口苦,渴不多飲,甚至面目皮膚髮黃如橘子色,口臭等都是腸胃溼熱的症狀。

  治以清熱利溼為主。治療時,最重要的是要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多食清淡食物,少食油膩、辛辣和過甜的食物,不要喝酒,同時增加運動量。可以多吃的食物性質寒涼、味淡或苦,具有清熱、利溼作用的食物,如莜麥、玉米、薏米、小麥、小米、赤小豆、綠豆、蠶豆、苦瓜、黃瓜、冬瓜、大頭菜、空心菜、金針菜、莧菜、萵苣、茭白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素燒苦瓜:新鮮苦瓜200克,切絲,先用開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鍋燒炒至九成熟,出鍋,勾欠***含有鹽、味精***澆汁。

  赤小豆薏米飲: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燉煮30分鐘後取100毫升汁液,再燉30分鐘後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將兩次的汁液攪勻,溫飲或涼飲。

  金針冬瓜湯:幹金針菜20克,切段,開水浸泡20分鐘後與50克冬瓜絲入沸湯,片刻即好,加鹽、味精,點幾滴香油。

  需要注意的是,熱屬陽,溼屬陰,清熱用涼藥,涼則助溼,治溼用溫藥,溫則助熱,加之治溼藥多香燥,易耗傷津液,故臨證需仔細辨別,用藥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虛弱是生溼之源,往往先有溼而後化熱,臨床亦不多見溼重於熱,即是溼熱並重,治療也多以化溼理氣為主,因溼邪最易阻滯氣機,理氣有助祛溼,祛溼最常見藿香、佩蘭、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滲平和之品,待溼去熱孤再適當加入清熱藥。

  在飲食方面,應注意要飲食有規律,飢一頓飽一頓對脾胃傷害大,還要注意飲食有節制,不吃的過飽,不酗酒,不宜多食用肥甘厚味***肉類***或辛辣刺激的食物,夏季清熱的西瓜和綠豆湯、薏米水適量用會非常好,另外在心情方面,保持愉悅的心情對調理也很有好處,中醫的九字養生箴言“避寒暑,節飲食,和喜怒”很適合。自己要關心自己,只要堅持注意,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身體就會調理好。

  腸胃溼熱的飲食禁忌:性質溫熱,有補益助熱作用的食物,味辛辣性溫熱,易助熱生火的食物,磁膩味厚,易生溼、加重溼證的食物等都不能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