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聞韶樂天命觀是什麼

  孔子在齊國韶地,聽到了當地最著名的韶樂之後,發出一聲感慨“餘音繞樑,三月不知肉味”。後人一直將這句話比作是對音樂的美好讚美。關於孔子自身一些故事你知道有哪些?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孔子的聞韶樂及天命觀,希望能幫到你

  孔子聞韶樂

  韶樂,史稱舜樂,是漢族傳統宮廷音樂。起源於5000多年前,為上古舜帝之樂,是一種集詩、樂、舞為一體的綜合古典藝術。後來,韶樂傳入齊國,齊國百姓根據自己地方的特點,將韶樂改變成了有自己地方特色的音樂。

  孔子不但是“文聖”,他對音樂也是有著很高的造詣,他強調讀書人不僅僅只能讀書,對於其他的一些東西,應該要多加涉獵,全面發展。公元前517年,35歲的孔子投奔齊國,想要得到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那時的孔子,在高昭子的家中做家臣,一邊等機會見到齊王,一邊就找一些事情來打發時間。恰好當地的韶樂,非常的著名。

  孔子在高昭子家裡,一直見不到齊景公,閒得無聊,高昭子就給他請來了一個樂隊,演奏了韶樂。韶樂雅俗結合,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因為孔子是個音樂世家,他曾跟隨蘘子學過琴,懂得音樂,所以當聽到齊國樂師給他演奏的韶樂時,完全被這美妙的音樂陶醉了,以至於3個月嘗不出肉的味道。他讚歎道:想不到韶樂的完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並稱贊韶樂“盡美矣,又盡善也!”

  後來,孔子沉醉韶樂的地方,還被人立碑紀念了。

  孔子天命觀

  孔子的天命觀,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順天命”,孔子曾經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說法,孔子還曾說過“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可見孔子對於天命觀是多麼的重視。

  孔子所說的天命和現在的一些算命的所說的天命,不是同一個東西,這裡的天命是指上天給我們的使命。而一些算命的所說的天命,是指上天給一個人安排的命運,這種天命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在孔子看來,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帶著使命而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是因為有上天的使命。上天之所以給你天賦,是想讓你用自己的天賦來完成他所給你分配的任務。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到底承當了怎樣的天命,這就是“知天命”的意思。其實,“知天命”就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什麼,適合幹什麼,這需要時間的積累的,所以孔子才將五十歲定為“天命之年”。

  只有“知天命”才能很好地認清自己,擔當起拯救天下的重任,這樣的人才會“畏天命”知道自己身負重任,在巨大壓力的推動下,才能不斷的去學習,去完善自己,這樣到了最後,就能隨心所欲,順應天命,必然能夠走上高位,實現自己的理想的。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的完善自己,最後終於能夠順應天命,流芳百世。其實,孔子的天命觀也是一個理想觀,我們可以將天命看成是理想,有了目標,為了目標,努力去完善自己,不斷的進步,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