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贖回魯國人_孔子罵學生的原因是什麼

  孔子弟子子貢在外經商時,看到魯國人都淪為其他諸侯國的奴隸時,就出於好心贖救了他們。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弟子贖回魯國人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貢贖人的故事

  子貢贖人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子貢。子貢是孔子的學生,他善於經商,是一位大商人。當時的魯國很多人都淪為其他諸侯國的奴隸,於是魯國頒佈了這樣一條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見到自己國家的子民淪為奴隸,便可以自己先墊錢將他們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回到魯國後,魯國便會從國庫裡面拿出大筆錢作為贖人的獎金。子貢有一次贖回一個淪為奴隸的魯國人,但他卻拒絕接受獎金。子貢是成功的商人,根本不在乎這點獎金,他覺得救人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可這件事被他的老師孔子知道了,卻批評了他,說他做了一件錯事,告訴他人做好事,是為了能改變周圍的風氣。要所有人都能做到,而不僅僅是一個人做到就可以。然而當時魯國有錢的人少,貧窮的人多。如果再有人贖人回來,領獎金,會顯得自己品格不高。但不領獎金,又會讓自己蒙受損失,以後便沒有人願意去贖人了。

  子貢贖人的故事中,子貢雖然做了好事,幫助了他人。但他把原本的道德標準提高了,讓很多人都難以達到此標準。這讓道德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讓人們害怕道德反而離得更遠。其實道德是人人都能達到的,是既不損傷自己,又有利於他人的。

  孔子罵子貢的原因

  端木賜,別名子貢,字子貢,他是孔子七十二個領教到孔子學術的弟子之一,他生於公元前520年,什麼時候去世的歷史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只知道子貢去世的地方是齊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漸漸強大了,但是很多的魯國人在別的國還在做苦力,魯國的人就提出規定了,如果誰在別的國發現魯國的人,請把他們贖回來,我們會給賠償和獎勵的。這條法律執行了很多年,讓很多在別國做苦力的人們都回到自己的家鄉了。

  後來子貢去別的國家時贖回了很多的魯國人,因為他是一個特別有錢的商人,所以在政府提出給予獎勵與補償的時候,子貢拒絕了,因為他寧願不要這筆錢財,希望留給自己的同胞。孔子知道這件事,就憤怒不已大罵子貢,孔子對子貢說,世上的任何事,不過就是義和利益,子貢的所作所為雖然讓他得到了讚揚,但是提高了大家對於義的要求。以後有人贖回自己的同胞,不僅沒有得到讚揚,還被嘲笑了,嘲笑他們為什麼不像子貢那樣淡漠名利,於是有人說,子貢把義和利對立了起來。

  從子貢做出這件事以後,很多人在異國看到落難做苦力的同胞,都假裝看不見,因為他們沒有子貢有錢,如果贖回自己的同胞,再送到自己國家的政府,要求給獎勵與補償的話,就會被人責怪,所以很多魯國人因為這個都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