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為什麼叫老子原因

  眾所周知,李耳就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創立了道教,並且留下了《道德經》這一傳世經典。那麼,李耳為什麼叫老子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耳為什麼叫老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耳叫老子的原因

  關於李耳為什麼叫老子這個問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和傳說中李耳的身世有關,而另一個和李耳的成就有關。

  據傳說,李耳的母親是因為吃了一個李子所以懷孕八十一年才生下了李耳。因為李耳自己指著李子樹是他的姓氏,又因為他的耳朵比較大,所以叫他李耳,而之所以叫老子,是因為他剛一出生就鬚髮皆白。這在當時是異象,而因為他這個長相特徵,所以老子成了他的外號,漸漸的比真名李耳更要順口。

  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李耳的成就。大家都知道,‘子’這個字在古代是一種敬稱,是對某方面大家的一種敬畏的稱號。比如孔子、孫子等。而老子之所以能讓後世人尊稱,是因為他的思想對後世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即使到如今,也依舊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名人。

  所以說李耳為什麼叫老子這個問題,不能單單的只看傳說那麼膚淺的一面,更為重要的是老子對世人的奉獻,以及他留下的智慧,這個敬稱他也當的起。不過,老子的思想多偏消極,在敬畏的同時也應該有一個分辨,不能一味的繼承,最好是分辨出其中比較好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吸收,為自己所用才是最正確的,不可盲目的崇拜,畢竟作為一個古人,老子不可能沒有缺陷。

  老子的老師

  老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後世對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聞名的。對於這樣一個偉人,他的師父,也有很多人好奇 。而關於老子的老師,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鴻鈞道人。這種說法基於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基礎。因為傳說中的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所以剛出生就會講話,毛髮又是不同於常人的白色,當時老子故去之後也是飛仙而去。而在封神演義中,我們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鴻鈞道人的大弟子,所以說,如果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的話,那麼他的師父就是鴻鈞道人。不過這一種說法具有很濃厚的神話色彩,所以並不是很可信。

  另一種說法是老子的老師是常縱。這種說法也沒有多少人覺得可信,因為常縱這個人在歷史上幾乎等於沒有記載,原名不知道,生卒年份也不清楚,只留下了依據著名的成語——舌存齒亡。這樣簡單的介紹,甚至連他和老子的一點關聯都找不到,連他是哪個朝代的都不清楚,更遑論討論和他相關的人?所以大部分寧願相信這個說法不過是為了解釋老子的才學,才編造出來的罷了。由於以上兩個說法都比較含糊,沒有一個有實證,所以說,老子的老師到底是誰,或者說他有沒有老師,都是一個未知數。雖然至今還是有不少人在鑽研老子老師的問題,但是在沒有史料的記載下,無論鑽研出什麼結果,也只能說是推測,所以,這一問題應該永遠是個謎了。

  孔子和老子的關係

  在歷史上似乎一向是孔子的名氣大於老子,而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亦是高於老子。然而其實這二人到底是誰要高於誰,誰的思想更為世人所認可,更加的偉大,其實也只是見仁見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優點。

  人們所提出的思想對錯與否一向沒有什麼具體的定義,就猶如語文試卷的作問,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考場上的考生所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理解與閱卷老師的喜好罷了。所以,對於老子與孔子到底誰勝誰負倒也不必如此的執著。也只是看人到底是喜歡道家思想多一些還是同意儒家思想多一些。

  況且二人在歷史上的關係也算是亦師亦友,這種事情實在是沒有必要來分出一個勝負之說。

  年少時期的孔子曾多次請教過老子關於“禮”上面的問題,雖然後來二人因為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對問題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在一次討論中最終不歡而散。一個以德,一個以仁;一個是道家的創始人,一個是儒家創始人。雖然看起來倒也不至於完全相反可終究是不同的思想。

  不過儘管思想不同,孔子與老子二人所提出的思想仍舊是他們留給我們後人的文化瑰寶,是先賢為我們排疑解難所寫下的聖賢書。

  老子與孔子的仁與德還是為後人解了困惑,懂了為人之道;瞭解了何為自然,知道了禮儀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