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事例_孔子生平事蹟

  孔子被世人尊稱為“孔聖人”,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他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生平事例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生平事例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孔子是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提倡“仁義”,“禮樂”,“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為體”。儒學思想滲入中國人的生活,文化領域中,同時與影響了世界上其它地區的一大部分人近兩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曾從事“儒”***貴族喪事贊禮者***的職業,中年時開辦私學。一度出任魯國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四年後因遭小人暗算,棄職,後率弟子周遊列國,經十三年,晚年歸魯,繼續講學,整理古籍。《論語》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紀錄。

  孔子經常被認為是一種宗教的創始人,但這是不正確的。孔子及少談論神,拒絕討論來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學。他對人生的關係深刻了解,他的學說並不是他所創立的,嚴格來說,他只是及中華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視個人的倫理道德和行為的現世哲學家。

  孔子把“仁”和“義”視為道德的最高原則,他規範著高尚者的行為。“仁”在有些時候可以解釋為“愛”,但我們最好將他理解為對人類的關心。“禮”是道德,禮節,規矩,傳統等觀點的總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時代,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雖然當時的統治者沒有采納孔子的學說,然而在他死後,儒家成為顯學。但是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儒家學說遭到貶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他採用法家的建議,下令“焚書坑儒”。以為這樣就可以整齊學術,統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並不成功,在秦朝滅亡前夕,儒生們又開始宣講儒家學說。西漢時期的漢武帝時代,儒家學說取得了獨尊的地位。

  孔子生平事蹟

  孔子被世人尊稱為“孔聖人”,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物。他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開創了一個思想核心為“仁”和“禮”的思想學派。孔子不僅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還是一個頗有成就的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以子為姓,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孔子從小就刻苦好學,從他在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老師時卻還是認為自己的學問不夠,選擇不遠千里地前往洛陽拜老子為師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他對追求學問的熱衷。孔子曾帶領他的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以增加自己的學識和見聞。晚年時期迴歸後,孔子仍舊繼續他講學事業,培養學生,同時他還對六經等古籍進行整理和修訂。而世人皆知的《論語》不是孔子自己所著,是由他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所記錄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成的,書中有不少可供人學習的孔子典故或孔子的言行。

  孔子是哲學思想上的大家,他崇尚仁義、禮樂,提倡德治。在推崇人道精神的同時,孔子還注重建立制度以維持社會秩序。孔子還提出了利與義之間要更為重視道義的義利觀念,以及重視民生,先富後教的經濟思想。除了在道德和經濟方面,孔子在其他領域比如旅遊方面、藝術方面等都有一定的思想成就。而這些使孔子成為偉大思想家的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說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

.關於孔子的勵志故事

2.孔子的勵志故事

3.關於孔子的歷史故事

4.孔子的故事

5.孔子的歷史典故

6.有關孔子的小故事

7.孔子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