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的故事有哪些

  黑塞是德國著名的作家和詩人,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被雨果稱讚為”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黑塞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黑塞的故事

  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於一個牧師家庭,他的父親、祖父都是傳教士,家庭宗教氛圍濃厚,宗教信仰一直影響著黑塞的一生,從青年時期到晚年,體現在他的眾多作品和詩歌中,而且因為家人身具多國血統,從小黑塞就接受了多國文化的薰陶, 這種條件下塑造了黑塞開放包容的思想,在1884年,七歲的黑塞就開始寫作詩歌了,在1892年開始獨立謀生時期,期間黑塞走遍了很多城市,並從事了多種工作,但是做得最多的還是書店管理員。這也他愛好文學愛好寫作是分不開的。

  1899年,黑塞發表了《浪漫之歌》詩集,但是沒有影起注意,在1904年,黑塞發表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獲得熱烈反響,還獲得包恩費爾德獎,從此進軍文壇。之後和妻子移居波登湖畔,潛心寫作達八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參與了保衛家園的戰爭。在194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享譽世界,在當時的中國也有小眾的推崇者,1962年在瑞士的家中因腦溢血逝世。

  黑塞的作品介紹

  黑塞作品,主要分為三類小說、詩歌和散文,小說有《彼得·卡門青》、《在輪下》、《蓋特露德》、《印度之行》、《漂泊的靈魂》等,詩歌集有《浪漫之歌》、《孤獨者之歌》、《一根斷枝的呻吟》等,散文有《堤契諾之歌》等。

  黑塞的童年時期深刻影響了他的文學創作道路,他的父親、祖父都是傳教士,具有多國文化素養,而黑塞在這種環境接受了宗教信仰和多國文化的啟蒙,性格上也更開明和包容,在成年後,黑塞接觸了中國古典哲學,深受老子、莊子等道家思想的影響。這種影響直接表現在了他的作品上。

  黑塞作品,充滿了孤獨、漂泊、出世的感覺,他愛好大自然,喜歡鄉村生活,曾經在波登湖畔潛心寫作達八年之久,在早期的作品充滿了感傷孤獨的氣息,成熟期的作品,更多的關注了內心心理的對立和統一,因為對精神分析的刻畫,讓黑塞的作品顯得深度有內涵。

  黑塞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受到了主流大眾的喜愛,而黑塞成了繼海明威後,新一代的文學崇拜偶像。特別是他的小說《荒原狼》,成為當時美國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引起了青少年模仿的“狼潮”。

  黑塞的寫作風格

  黑塞寫作風格,受到了他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影響,他的父親是一位基督教新新牧師,具有多國文化的素養,而黑塞的母親是一位混血兒,擁有多國血統,在這樣多重文化和多重宗教氛圍的薰陶下,塑造出一個開放包容,內心世界豐富的黑塞,黑塞從小就想當一個作家,藝術家,這與家裡多重文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父母親不同國家的閱歷見識更是深深影響了黑塞,可以說整個童年時期是黑塞以後寫作生涯的奠基石,寫作風格從早期的孤獨感傷,到中期的恬淡自然,黑塞的思想也隨著年歲的漸長和閱歷的加深而慢慢變化。黑塞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他涉獵廣泛,印度宗教,中國的道教,他都有深刻研究過,連同基督教,三者構成了黑塞的整個宗教信仰。

  墨塞寫作風格,明顯的受到浪漫主義的薰染,詩歌方面處處表現著作者對音樂,藝術的愛好,體現了作者對於自然和鄉間事件的熱愛,洋溢著田園詩的風格,在小說方面,黑塞擅長於人物精神分析,渴望心靈自由,靈魂出世,小說中的人物大多在現實與理想中掙扎,這是黑塞小說的代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