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大才女分別是誰_民國四大才女有哪些人
在民國時期,出現了四大才女,她們分別是誰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國四大才女分別是誰,歡迎大家閱讀。
民國四大才女:蕭紅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為了逃婚出走,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蕭紅完成長篇《生死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小說《馬伯樂》。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歷,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歷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歷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她的作品雖沒有直接描述她的經歷,卻使她在女性覺悟的基礎上加上一層對人性和社會的深刻理解。她把“人類的愚昧”和“改造國民的靈魂”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她是在“對傳統意識和文化心態的無情解剖中,向著民主精神與個性意識發出深情的呼喚”。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這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有著寫作天才的女性命運悲涼,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時,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都不在身邊。***宇慧***
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
>呂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呂鳳歧,光緒三年進士及第***與清末著名詩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呂家有姐妹四人,呂碧城是老三。呂碧城和她的姐姐呂惠如、呂美蓀都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呂碧城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呂碧城的詩詞,不禁拍案叫絕。當有人告訴他這其實只是一位12歲少女的作品時,他驚訝得不能相信。1895年,父親呂鳳歧去世,呂碧城的母親從京城回鄉處理祖產,族人因為覬覦呂家家產,唆使匪徒將乃母劫持。呂碧城在京城聽到了訊息,四處告援,給父親的朋友、學生寫信求助;幾番波折,事情終於獲得圓滿解決。但此事讓小小年紀的呂碧城顯示出了非凡的膽識,卻也讓與呂碧城有婚約的汪家起了戒心,認為小小年紀的呂碧城,竟能呼風喚雨,於是提出了退婚要求,呂家孤女寡母不願爭執,答應了下來,雙方協議解除了婚約。然而在當時,女子被退婚是奇恥大辱。呂碧城雖身為新女性也一度自怨自艾,對其今後婚姻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婚約解除後,呂碧城的母親帶著四個尚未成人的女兒投奔在塘沽任鹽運使的舅父嚴鳳笙。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
>石評梅***1902 ——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父親石銘,字鼎丞,清末舉人,其家庭為平定城內一個書香門第。石評梅自幼聰穎好學,很受父母喜愛,從三、四歲開始,父親就教她認字,每晚堅持不斷,有時她沒有認熟,雖是深夜,也不許去睡,直到念熟為止。後來進了小學,白天和孩子們一起上課,晚上放學以後,她父親仍然教讀《四書》、《詩經》等。所以評梅童年時代在父親嚴正的教育下,就打下了國文根底,為以後從事文學活動打下了基礎。辛亥革命後不久,評梅父親石銘到省城太原山西省立圖書館任職,於是評梅隨父來到太原,進入太原師範附屬小學就讀,附小畢業後直接升入太原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由於石評梅天資聰穎,再加上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學校裡學業突出,被譽為才女。在女師讀書期間已經顯露了石評梅的反抗思想和組織才能。一次女師鬧風潮,她為組織者之一。風潮過後,校方要開除她,後因惜其才學,又恢復了學籍。
民國四大才女:張愛玲
>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一類的文章。1942年應《西風》雜誌《我的生活》徵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爐香***被周瘦鵑發在《紫羅蘭》雜誌上。隨後接連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代表作。此後三四年是她創作的豐收期,作品多發表於《天地》、《永珍》等雜誌。她23歲與胡蘭成結婚,抗戰勝利後分手。1949年上海解放後以樑京筆名在上海《亦報》上發表小說。1950年參加上海第一屆文代會。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國新聞處工作,曾發表小說《赤地之戀》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國。在美與作家賴雅結婚,後在加州大學中文研究中心從事翻譯和小說考證。在美過著“隱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發現老死於美國洛杉磯自寓。她的創作大多取材於上海、香港的上層社會,社會內容不夠寬廣,卻開拓了現代文學的題材領域。這些作品,既以中國古典小說為根柢,又突出運用了西方現代派心理描寫技巧,並將兩者融合於一體,形成頗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民國四大才女分別是誰的人還看